China Business News

正确认识应对非常事件­的货币政策

-

余初心/文

2020年以来新冠肺­炎疫情这一全球性突发­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金­融运行产生了较大冲击,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市场弥漫悲观情绪,为应对异常严峻复杂的­局面,央行充分发挥了货币政­策“实施快、见效快”的特点,施策精准,及时投放流动性并引导­利率下行,安排股票市场如期开市,设立债券市场“绿色通道”,整体效果来看,金融血脉畅通,市场预期稳定,可以说,为“六稳六保”创造了积极的金融环境。

4月份以来,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­持续向好,经济数据呈现好转态势。同时,个别金融领域出现杠杆­率回升和资金空转现象,金融风险苗头隐现。人民银行根据经济金融­形势的变化,也灵活调整了政策操作,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并提­前考虑政策工具适时退­出,其目的是为经济金融长­期持续稳定健康运行夯­实基础。

平心而论,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在特­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­达到了政策预期效果,对于这一点,市场有目共睹。站在市场观察者的角度­看,市场机构还是需要正确­认识特殊政策的阶段性­特征,秉承理性投资、价值投资、长期投资的理念,不能靠短期投机一条路­走到黑。人民银行也应该在防范­金融风险的基础上,加强与市场的沟通,稳定市场预期。

第一,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货币政策出手早见效快,稳定了市场信心,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,在保主体、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­用。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,供应链中断、经营性现金流萎缩,各类市场主体压力巨大、恐慌情绪有所蔓延。受此影响,1-2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­速- 13.5%,2 月PMI大幅回落至3­5.7%,均为有数据以来最低值。一季度GDP同比增速­6.8%,创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跌­幅,投

资、消费、出口都是两位数负增长。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,若不采取措施及时恢复­金融市场运行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、缓和经营主体现金流压­力,后果不堪设想。对此,人民银行多措并举,应对积极。其中,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总量上向金融机构释放­长期资金约 1.75 万亿元。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、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贷­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采取结构性措施,增加专项优惠再贷款和­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­度合计 1.8 万亿元,确保金融机构支持企业­融资。针对小微企业出台普惠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­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­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­达实体经济的普惠工具。以上措施取得立竿见影­的良好效果,前5个月新增贷款10­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多增 2 万多亿元。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­速分别为11.1%与12.5%,都明显高于去年。即便如此,刺激政策仍在传统货币­政策框架范围内,没有搞外国央行的大水­漫灌,为未来操作预留了空间。

第二,经济数据回暖、金融风险苗头隐现,对预防刺激政策“后遗症”和防范金融风险提出新­要求。随着复产复工有序进行,4月份以来各项经济

数据呈现回暖迹象,工业增加值同比降幅持­续收窄。5月份,各类经济指标已经出现­边际改善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­比增长4.4%,其中制造业增长5.2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环­比增长5.87%,统计局PMI连续3个­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。一些消费零售指标也出­现积极变化,汽车消费同比增长3.5%,较前期明显好转;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 1.13 个百分点至8.09%,已恢复至疫情发生前。随着形势逐步向好的方­向转变,刺激政策的力度是否需­要提前做好调整,避免相关后遗症影响今­后经济稳定运行成为重­要考虑。

观察金融领域,随着流动性保持

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在特­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­达到了政策预期效果,对于这一点,市场有目共睹。站在市场观察者的角度­看,市场机构还是需要正确­认识特殊政策的阶段性­特征,秉承理性投资、价值投资、长期投资的理念,不能靠短期投机一条路­走到黑。

合理宽裕,货币市场利率逐步进入­历史低位,隔夜和七天回购在4月­底均出现近十年最低值,而3月银行间市场杠杆­水平回升至110%的近年来高位。除了金融机构通过杠杆­操作盈利,也出现部分企业套利现­象。今年以来结构化存款规­模大幅上涨超2万亿元,M2增速与M1增速的­剪刀差从2月的4%持续上升至4月的 5.6%。资金空转和金融风险苗­头已经出现,对人民银行及时果断采­取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第三“,适时退出”并不意味着“急踩刹车”收紧货币,目的是为了“退空转”,更好服务实体经济。从近期的调整看,DR007回归至接近­2.2%的政策利率水平,利率债中短端品种在接­近年初的水平停止上行­趋势,作为市场“压舱石”的长期品种在全过程未­发生大波动。一级市场发行回暖,券商短融本月发行规模­同比上升 1.7 倍,同业存单发行连续两周­环比回升。银行间市场信用债收益­率在经历前期波动后稳­定在较年初低约20个­基点的水平。伴随信用债供给回升,近一周发行成功率反弹­至95%,中长端发行占比回升至­四成,前期一度发行困难的永­续债重新启动,占比回升6个百分点至­10%。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­裕的局面并未发生逆转,结构上还有优化的趋势。由此可以看出,近期的金融市场调整,针对的是刺激政策实施­后难以完全避免的套利­甚至资金空转行为,政策目的是为了及时遏­制泡沫膨胀,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企业,避免刺激政策的后遗症­为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。

第四,市场各方应当做好预期­管理和信息沟通,正确看待特殊时期的货­币政策,专业应对市场波动。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,必然是在全面汇总相关­信息基础上统筹考量的­结果。针对突发事件推出的特­殊政策有其阶段性,不可能长期持续存在,必然存在适时退出的一­刻。投资者应当结合宏观经­济形势进行专业判断,既要避免投机心理,又要对“退空转”政策的影响提前应对。市场利率自4月底开始­回升后,前期盈利颇丰的机构纷­纷获利了结,对于部分不舍得“下车”的,以及以抄底为目的“后上车”者,更应该秉持盈亏自负的­良好心态。(作者系资深学者)

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