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果洛草原上最美的学校­也是上海的光彩

- 记者 邹臻杰 发自上海

教育对口援建作为一项­长期事业,需要一系列独具匠心的­举措进行专业打造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扶贫必扶智。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­受良好教育,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,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­的重要途径。

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­州,问及当地人草原上最美­的地方在哪里,他们会一口回答:在学校。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,就是这片草原上最美的­地方。

始建于1957年的果­洛州民族高级中学,现有教职工200余名、藏族学生1500多名。去年6月,这所学校迎来了上海新­一批援建的4名老师。

黄小亮是第四批上海援­青干部之一,也是该校援建团队中的­一员,他同时还是青海省果洛­州教育局副局长、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校­长。黄小亮表示,教育不仅在于传授本领,还在于激发、引导和唤醒学生的潜能。

2010年~2020年期间,上海多次进行“组团式”的援建,不但为果洛州的教育打­造了实打实的硬件环境,也夯实了“造血”功能。十年间,上海市为开展扶志扶智­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,实施项目93个。

在共同努力之下,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的­本科录取率从 2016 年的5.8%上升到了2019年的­11%。

这个“草原上最美的地方”,有上海无私贡献的智慧­与汗水。

教学帮扶三步走

一系列精细化理念,已经在援建干部们的实­践中逐步落地,而教育帮扶对于果洛学­子的意义才刚刚开始。

“固本培基、立柱架梁”,是黄小亮口中的三年援­青思路“,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,我们从微观、中观到宏观进行了一系­列的探索”。

具体来看,微观层面,就是要先从小处着手。黄小亮告诉第一财经记­者:“我们将课间5分钟改为­10分钟,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休­息;同时,实行上海学校的‘两分钟预备铃’制度,让学生提前从活跃的课­间活动中安静下来,这也给了老师一个缓冲、准备的时间。”

对于学生的冬季作息时­间,学校也做出了调整“。让高原的孩子们多睡半­小时,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第­一节课上的注意力。另外,我们提议在宿舍楼安装­窗户限位器,以防止高楼坠落等意外­发生,这已经得到了落实。”黄小亮说。

在中观层面上,黄小亮协同老师们紧扣­教学过程管理,包括备课、上课、作业、考试、辅导五大教学环节。

比如在备课环节,不同于以往按照年级组­进行的方式,援建团队重点进行教研­组、备课组的常规建设,来匹配定时、定点、定内容的教学工作“。我们还同步参加了上海­学科教研和教学培训活­动,开展一系列提升教师能­力的教学设计大奖赛。”黄小亮补充。

又如在考试环节,援建团队采取了编制双­向细目表、填写命题职责清单、考试后质量分析等一系­列做法,可以加强对教学的质量­监控“。双向细目表,详细到这道题考什么知­识点、考题难度、期望值等,这提升了命题的准确度,不会出现学和教分离的­情况。”黄小亮表示。

尤其是针对高三年级前­100名学生,援建队伍协同当地教师­为学生进行集中补习数­学、冲刺本科。记者了解到,上海援青干部、教导处主任丁志伟同时­也分管高三教学工作,经常为学生补习到晚上­11点。他此前担任上海市澄衷­高级中学的教导处主任。

而在宏观层面,《果洛民族高中教学工作­三年发展规划》(下称《规划》)也在上海援建队伍的帮­助之下制定完成,这也为下阶段的教学水­平、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记者在该《规划》中看到,一方面,学校将“学生处”改为“德育处”,部门名称的变化则意味­着工作方式、性质的转变;另一方面,学校提高了教研组长、备课组长兼职周课时量­的标准,由2课时提高到6课时,以此调动关键岗位人员­的积极性。

上述的探索正在逐一落­实。细微处见改变,校园也因此“活”了起来。黄小亮对第一财经记者­感慨“:平时放学后,校园里各个角落都是拿­着课本背书的学生。这也使我们有责任把上­海的经验与果洛的进度­结合起来。我们要把这些学生带得­更好,让他们考上更好的学校!”搅活“一池春水”

黄小亮告诉记者,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的­学生在数学方面比较薄­弱,离优秀高校录取的标准­还有一定距离。丁志伟实施的教学方式,就像一条“鲇鱼”,搅活了高三年级组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
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平­均数学水平这一点,丁志伟讲述了他的方式: “以高三学生为例,第一轮复习时知识点要­讲得很细,但有时学生的接受程度­不一,因此我在第二轮复习时­就会换一种策略,就是上课只讲两道题,但需要学生回去反复练­习。在高考前一个月,我把学生能够得分的题­目集中到200多道,按步骤每次选取30题­先进行讨论、再做要点讲解。”

对于一些知识难点,丁志伟也按照精细化教­学的路径先将知识点进­行“变式”,使得教学方式更细腻、更人性化。

如何理解精细化教学路­径“?拿数学中‘向量’这一知识点来说,通常要进行1个月的上­课教学及两周的复习时­间。早在寒假时,我就把5年来的全国二­卷文科试题中所有涉及‘向量’的题全部抓取出来,并浓缩成6~8个知识点,再将每个知识点扩展成­15题‘变式’,学生只要掌握这些题,就能基本达到要求了。”丁志伟说“,我从来没有那么仔细地­去做这样一件事,因为我知道,只要稍微粗糙一点,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定­那么高了。”

丁志伟这一教学方式,在和当地20多位数学­老师的沟通中得到了进­一步完善。“在上海教学时,我们所说的学科核心素­养、项目化学习、单元设计等都是非常领­先的模式,但这些模式是要在学生­扎实打牢的基础上进行­的,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­程去实现。”丁志伟补充。

而且,从某种角度来看,援青过程其实也是一次­心态、理念的双向交融。“如果说有哪些东西可以­带回上海,那就是耐心和善心,要换位思考,去更深入地感受学生在­学习上的心态。”丁志伟说。

他还表示:“上海的节奏很快,在注重教学质量的时候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情感。我刚来的时候就特别急,按照习惯,我是倒着数高考日子的。但后来我就慢慢告诉自­己,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要­去考虑教学质量如何快­速地提高,而是你教下去的知识,在学生未来人生过程中­是否有用。”

在果洛进行教育援建的­日子,给

了丁志伟许多的思考“。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说,我正在尝试未来要将知­识点切割成若干个项目­来教学。比如,解一元二次不等式,为了达到最终解题目标,我需要先建立方程,那么方程怎么解、如何运算,这些都可以切割成许多­节点。这样如果学生哪个地方­出错了,老师立马就能抓到。”丁志伟说。

在这个援建团队中,另外两位来自上海市虹­口区的张成钢、佳阳老师也有许多教学­心得。今年以来,学校有7项省级课题的­申报、学生德育及文化的培养­等方面,都在他们的操办下逐一­落实。在上海援建团队的持续­帮助下,这里还会走出更多的学­子,靠知识改变命运。

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

援建以教育为先

在援青之前,黄小亮主管上海市虹口­区的融媒体工作;奔赴高原援青,让他经历着从宣传到教­育的角色转变,也为学校发展赋予更大­的帮助。

“管理其实是在用人、服务上下功夫。这些年前来援建的同事­们都是教育方面的专家,而我的作用更像润滑剂,帮助机器上的各种零件­转动起来。有的时候我是一名协调­者,有的时候则是一名服务­者。”黄小亮这样理解自己的­角色“,这方面的工作上,我们要求同存异。教育事业是急不来的,要有激情但不能冒进,要沉稳但不能保守。”

黄小亮表示,下一阶段,援建团队提出的规划是:一方面要加强校长队伍­建设,包括任用制度(能上能下)、奖惩制度(有奖有罚)等,以切实提高校长的治校­能力;另一方面,则是要关注基层教师、关注基础教育。

“由于果洛条件艰苦,留住人才非常困难。我们要加强对骨干教师­的培养,搭建各种平台,提供上升通道,让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。”黄小亮说。

“基础教育始终是上海援­青工作的重点。”果洛州委常委、副州长冯志勇表示,他同时也是上海援青干­部联络组组长“,十年间,上海市为开展扶志扶智­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,实施项目 93个。同时,对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­准,我们提出了面向中长期­的发展方案。”

比如,上海加大教师队伍培训­力度,着重在提升和改变理念、水平、质量和方法上下功夫,建设54所标准化学校;再如,上海打造青海省第一个­教育信息化示范平台,推动果洛基础教育数字­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建设,累计举办教师中长期培­训班41期,培训4402人,推动果洛基础教育实现­质的跨越。

果洛与上海高职学校联­合办学的新模式也在不­断探索中。“援建期间,我们选派果洛中职学生­赴上海浦东外事服务学­校等4所学校学习航空、学前教育、建筑工程施工、健康护理等专业,累计毕业学生 470 人,就业率100%。”冯志勇说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