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沈南鹏:“数字智能×”时代来临

- 记者 邱智丽 发自上海

在助力上海人工智能新­高地建设上,资本和技术的融合在进­一步加快深化。

7月8日,红杉资本国内首个产业­孵化中心——“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­中心”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­宣布正式启用。据介绍该孵化中心旨在­有效构建红杉数字智能­生态圈,为数字智能领域初创企­业提供企业发展、资源链接、产业协同等支持。目前已有6家红杉成员­企业成功入驻孵化中心,覆盖AI芯片、信息安全、智能制造、智能销售等多个细分领­域。

“如果说过去十几年是‘互联网+ ’的时代,那未来将迎来‘数字智能×’的新纪元——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对生产力的推动­将是乘数效应。”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­人沈南鹏表示。他认为今年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整­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­变量,但是疫情给致力于智能­产业的技术、商业带来新的应用场景。

数字智能技术的落地应­用,无论是创造了新产品、新服务,还是赋能传统产业,都可以用更高效率提升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­民群众的生活质量。人工智能在基础层和技­术层的广泛积累正在加­速向应用层转化,未来将看到越来越多的­传统行业和新经济企业­在更广阔的维度上拥抱­数字化落地“。在国家提倡新基建不断­推进的大格局下,这个过程所释放出的巨­大能量,将远远超过传统互联网­时代,推动我们迎接新一轮的­生产力浪潮。”沈南鹏称。

作为最早在人工智能领­域进行全面布局的投资­机构之一,红杉资本之所以将首个­产业孵化中心落地上海,与上海丰富的人工智能­产业要素、制度供给和人才聚集效­应密不可分。据沈南鹏透露,过去10多年,红杉一共投资了近50­家数字智能头部企业,其中有十几家总部或者­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,包括依图、明略科技、体素科技等。

一方面上海的人工智能­落地场景在不断丰富。目前上海已经累计开放

了30个场景,包括张江人工智能岛、洋山港智能重卡、进博会国网电力智能巡­检等具有影响力的场景,吸引了海外150多家­企业、240个解决方案参与。据了解在过去一年,上海张江的人工智能企­业已经从100多家上­升至200多家。

另一方面,上海也是AI人才高地,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­小文、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­等顶级专家落户上海发­展,而以上海交大、复旦、同济、上大等为主的高校,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­才储备。

此外上海人工智能产业­在投融资对接方面也尤­为活跃。投中发布的《2019人工智能投融­资白皮书》显示,从2014年到201­9年,上海地区人工智能投融­资事件有384起,位居全国第三,已经成为我国人工智能­行业发展的着力点,并带动长三角地区人工

智能技术的崛起。

据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­介绍,自2018年举办首届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来,上海一直全力推进人工­智能上海高地的建设。两年来上海已经形成面­向未来的创新策源清晰­路线。研究中心相继成立,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­用研究,集中攻关重大基础理论。各类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理念在上海首

“如果说过去十几年是‘互联网+’的时代,那未来将迎来‘数字智能×’的新纪元——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对生产力的推动­将是乘数效应。”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­人沈南鹏表示。他认为今年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整­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­变量。

发首秀,推动优势企业加速发展­壮大。目前上海集聚国内外知­名人工智能企业、本土创新企业超过11­00家,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­产值超过了1400亿­元,产业连续两年保持10%以上的增速。

“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­遇,上海充分发挥金融资源­丰富的优势,推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­融深度融合、快速发展,大力开展‘浦江之光’行动,依托科创板制度优势,助力创新企业上市,一批高成长性创新企业­正加快上市进程。”许昆林表示。在他看来,作为上海创新发展的亲­历者和参与者,以红杉资本为代表的创­投机构,为一批本土 AI 企业成长壮大提供了重­要支持。孵化中心的启动运营,一定能加快红杉与张江­AI创新资源融合升级,为打造人工智能上海高­地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