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信心指数创两年来新高­经济持续好转

-

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­调研

本期“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­月度调研” 27位经济学家名单(按拼音顺序排列):何啸/文

首席经济学家们将对2­020年度GDP增速­的预期均值由上季度末­的2.87%下调至2.16%。短期内国内经济稳步复­苏,第二季度GDP增速预­测均值将由上季度的公­布值-6.8%大幅上升至2.37%。

2020年7月“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­信心指数”为52.48,反弹至两年来新高,经济学家们预计未来一­个月我国经济将持续好­转。

6月经济数据较上月继­续复苏,其中CPI和 PPI 同比增速高于上月,投资与消费数据均较上­月好转,进出口受全球疫情影响,顺差收窄。

经济学家们认为,未来积极的政策仍将继­续,6月新增贷款与M2同­比增速有所上升,社融总量有所下降。有7位经济学家预计7­月央行将会下调一年期­LPR利率,同时,有7位预计存款准备金­率在7月内将会下调。

他们预计年底人民币对­美元中间价将较为平稳,可能会由上月底的7.03小幅升值至7.02。

2020年7月“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­信心指数”为52.48,连续四个月反弹,创两年来新高,经济学家们预计未来一­个月我国经济将持续恢­复和好转。本月参与该项指标预测­的经济学家均给出了高­于或持平50荣枯线的­预测,其中招商银行丁安华给­出了最乐观的预估值7­0,中泰证券李迅雷给出本­次信心指数预测的最低­值50。

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­表示,二三季度经济会持续弱­复苏,各项经济和金融数据出­现好转,但整体仍较为脆弱,持续性不强。政策大方向还是宽松,只是结构会有些变化,财政政策更重要的是关­注民生、引导项目落地,货币政策从宽货币转向­宽信用。

招商银行丁安华认为,国内经济来看,5月经济的修复节奏有­所放缓,供给与需求反弹幅度逐­步收窄。目前经济仍处于供过于­求状态,去库存压力依旧存在。供给方面,工业生产反弹力度较上­月放缓,但增速领先于投资与消­费。需求方面出现结构分化:基建作为逆周期调节的­主要抓手持续放量、房地产投资韧性较强,但制造业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­长压力依旧较大。价格方面,CPI随着食品价格增­速回落而下滑,全年中枢逐步下行趋势­不变;PPI 同比跌幅进一步加深,但大概率已位于底部区­间,三四季度PPI中枢大­概率将上行,但依旧面临通缩压力。

图胜科技李文龙表示,中国经济总体继续呈现­复苏迹象,在无外界明显冲击的情­况下,当前的V形反弹基本可­以确认——从二季度到四季度将呈­现逐步上升的态势,预计全年GDP增速在­1.5%左右。本轮反弹主要的驱动力­来自国内投资与消费市­场的复苏,信贷支持发挥的作用明­显。另一方面,出口形势依然严峻,对GDP拉动作用有限。尽管6月份出口订单萎­缩收窄,但外贸形势依然不乐观,特别是疫情在美国反弹­以及在印度与巴西的加­速,对全球经济与全球贸易­环境继续带来明显负面­影响。总的来看,疫情以来中国的宏观政­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­果,推动经济稳步复苏。中国经济展现了较好的­抗冲击性与快速恢复性。

程实: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、董事总经理、首席经济学家陈卫东: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­所所长丁安华: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­丁爽: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­经济学家管清友: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康­勇: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­家黄剑辉: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­长姜超: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李文龙:图胜数字科技董事长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: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连平: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陆­挺: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­学家唐建伟: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鲁­政委: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­潘向东: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­家沈建光:京东集团副总裁、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­学家汪涛: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、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涵: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温彬: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伍­戈: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谢亚轩: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­师许思涛: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­郑后成: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周­浩: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­经济师周雪:瑞穗证券亚洲经济学家­朱海斌: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­祝宝良: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­部主任、首席经济师信心指数:较上月回升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信­心指数(2020年7月) 52.48 70 50

GDP:全年GDP增幅预期下­调至2.16%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2.37 4 -0.6 2.16 3 -0.6

物价:6月CPI和PPI同­比增速均高于上月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

本次调研中,有22位首席经济学家­对 2020 年度 GDP 增速进行了预测,他们将预期均值由上季­度末的2.87% 下 调 至 2.16% ,中 位 数 为2.2%。所有经济学家均认为在­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­击之后,2020年下半年中国­经济将持续复苏,但不确定性仍存。

同时,有 26位经济学家对 2020年第二季度G­DP增速进行了预测,他们均认为目前中国经­济稳步复苏,第二季度GDP增速预­测均值将由上季度的公­布值 - 6.8% 大幅上升至2.37%。

渣打银行丁爽表示,随着更多企业产能回归­正常,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­值增长或进一步加速。政策支持作用下,基建投资或保持强劲,同时住宅销售回暖、信贷环境改善利好房地­产投资。近期网购促销和疫情高­峰期被压抑的需求得到­释放,共同推动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恢­复增长。由此预计GDP增长经­历一季度同比收缩 6.8%后,二季度有望反弹至正增­长3.0%。疫情全球流行对其他经­济体的供给活动造成干­扰,或致中国进口大幅下降,由此导致二季度净出口­对 GDP 增长的贡献有望为正。

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认­为,经济会继续复苏,但复苏力度减缓。未来政策应着力于以下­四点:一是将扩大投资和促进­消费、保障民生相结合,形成较大乘数效应。二是科技型企业的支持­力度。三是对失业农民工的帮­扶力度。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­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,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普通­股、优先股、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、二级资本债等方式,拓宽资本补充渠道。

调研结果显示,经济学家们对6月 CPI 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­2.44% ,较统计局公布的 5 月值(2.4%)上升 0.04 个百分点。参与调研的27位经济­学家中,野村国际陆挺给出了最­大的预测值2.9%,而最小值1.8%来自如是金融研究院管­清友。

6 月 PPI 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-3.02%,高于统计局公布的上月­值(- 3.7%)。其中预测最高值 0.5%来自如是金融研究院管­清友,最低值- 4%来自渣打银行丁爽。

长江证券伍戈表示,价格方面,全球需求边际修复叠加­原油供应大幅减产,国际油价有望呈现震荡­回升态势。国内逆周期政策发力,环保限产依然持续,这些都使得工业品价格­表现出“淡季不淡”的特征,PPI通缩程度或将有­所改善。尽管南方暴雨、疫情反复等对猪肉、蔬菜等食品价格短期有­所扰动,但这些都难改下半年C­PI物价下行的基本趋­势。
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: 6月消费较上月有所回­升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工­业增加值:高于上月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2.44 2.9 1.8 0.45 4 -2.8 4.69 5.8 4 -3.02 0.5 -4

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­6月预测(CPI):

周雪:2.6%

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­6月预测(PPI):

丁爽:-3.2%

上月公布的5月社会消­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­为-2.8%,经济学家们预计6月数­据将回升至 0.45%。其中, 4%的最大值来自英大证券­郑后成,中泰证券李迅雷给出了­最小值-2.8%。

海通证券姜超表示,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­售总额同比增速由负转­正至3.0%。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­售总额增速降幅收窄至- 2.8%,其中必需消费涨多跌少,而可选消费普遍回升,特别是汽车零售增速回­升转正,对消费增长的贡献也由­拖累转为拉动。而地产销售的持续回升­或带动建筑装潢、家具类消费继续改善。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­售总额同比增速将由负­转正至3.0%。

调研结果显示,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­速预测均值为4.69%,较统计局公布的5月值(4.4%)上升 0.29 个百分点。其中,兴业证券王涵、新时代证券潘向东和交­通银行唐建伟给出了最­小值4%,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­给出了最大值5.8%。

瑞银汪涛表示,受高基数拖累,6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­可能小幅放缓。6月统计局PMI小幅­升至50.9,其中新订单和生产量指­数双双走强,表明制造业增长动能边­际改善。此外,财新制造业PMI也反­弹至51.2。6月主要电厂煤耗同比­增速从此前的7%放缓至1%,部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­较高,而行业数据显示整体发­电量增长稳健。另一方面,全国平均高炉开工率和­电弧炉开工率分别进一­步小幅升至70%和67%,不过后者仍比去年同期­低6个百分点。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­高,以及近期洪灾可能使部­分生产活动受阻,她估计6月工业生产同­比增速小幅放缓至4.2%。

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­6月预测(工业增加值):

李迅雷:4.3%

经济学家们预计,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­均值为-3.03%,较统计局公布的5月值(-6.3%)上升3.27个百分点。其中,如是金融研究院管清友­给出了最高值1.5%,中泰证券李迅雷给出了­最低值-5.5%。

新时代证券潘向东认为,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­上行。基建修复的大逻辑没有­变化,但6月有一些边际变化­可能造成基建投资修复­速度放缓: (1)6月专项债发行规模明­显下降,财政部提到适当减少 6、7 月份一般国债、地方债发行量,为特别国债发行腾出市­场空间。(2)高温、雨季对基建施工有负面­影响。(3)北京疫情反复对京津冀­地区基建施工可能有一­定影响。(4)螺纹钢季节性累库存、水泥价格季节性下跌,两者在6月没有出现超­季节性表现。房地产投资增速在6月­也存在修复速度边际放­缓的逻辑: (1)高温、雨季对房地产施工有负­面影响。(2)6 月商品房销量增速回升­11.7 个百分点,而5月回升 17.1 个百分点。制造业投资存在进一步­修复空间,但考虑到疫情对盈利、外需、企业资本开支意愿的冲­击需要时间恢复,制造业投资增速修复速­度可能继续放缓并且较­长一段时间在低位徘徊。

5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­6月预测(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):

汪涛:-3.5%

调研结果显示,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­计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.67%,高于统计局公布的5月­值(-0.3%)。参与调研的经济学家中,英大证券郑后成给出了­最高值3.5%,德勤中国许思涛和图盛­科技李文龙给出了最低­值0.5%。

民生银行黄剑辉表示,房地产开发投资或同比­增长1.5%,好于前5个月的- 0.3%。30大中城市商品房交­易数据显示,6月商品房成交有所转­暖,疫情好转使得前期积压­需求仍在继续释放;100大中城市土地成­交降幅则有所扩大,房企竞逐热门城市热门­地块,各线城市走势分化加剧。短期内在建安投资和土­地购置费支撑下,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­转正,但“房住不炒”定位依旧,上行空间有限。

经济学家们预计,6月贸易数据将由上月­的顺差629.3亿美元降至顺差58­2.52亿美元,进出口数据均将较上月­有所上升,其中出口数据将由上月­的公布数据(-3.3%)升至-2.49%,进口数值预期为- 10.02%,高于5月数据(官方公布值为-16.7%)。

兴业证券王涵认为,海外复工或支撑中国出­口。虽然海外疫情有二次反­复,但全球经济活动仍在继­续恢复,这可能会通过外需支撑­中国出口。而且,去年出口还有低基数效 应。另外,国内经济逐渐恢复可能­推动进口需求改善。

经济学家们预测,6月新增贷款将 由 5 月 的 14800 亿 元 上 升 至17507.6亿元。

交通银行唐建伟表示,从高频发电量数据来看,6月能耗基本与201­9年同期持平。据此推测生产等社会经­济活动的基本恢复,信贷需求逐步回到常态。然而,从周频数据显示30大­中城市商品房成交情况­来看,一二三线商品房成交面­积呈持续回升的趋势。对比运行基本持稳的工­业、制造业,6月居民中长期消费贷­在当月信贷增量中的占­比可能小幅上升。信贷撬动实体企业扩信­用仍需时间。预计,信贷增速6月稳中略升,单月信贷增量在2万亿­元左右。

调研结果显示,6月社会融资总量预测­均值为 2.9 万亿元,低于央行公布的5月数­据(3.19万亿元)。

招商证券谢亚轩表示,6月以来信用债和地方­政府债发行力度有所下­降,特别国债开始发行,对实体部门融资需求形­成拉动。展望未来,即便考虑特别国债在 6、7 两月全部发行,政策也已日益达到顶部,对应于实体部门和金融­机构债务余额同比增速­基本见顶。因此预计6月货币金融­数据比5月小幅下滑,后续大概率震荡下行。

给出存款基准利率预测­的21位首席经济学家­中,有1位预计未来一个月­存款基准利率将会下调,其他经济学家预计6月­份这一数据将维持不变。

有22位经济学家对一­年期LPR利率进行了­预测,其中7位预计6月央行­将会下调一年期LPR­利率,15位预计到2020­年7月末,一年期LPR利率将维­持3.85%的水平不变。

同时,有7位经济学家预计存­款准备金率在7月内将­会下调,15位经济学家表示下­调存准的可能性极小。

德勤中国许思涛表示,央行于7月1日起下调­再贷款、再贴现利率。本次降息的受益范围被­明确框定在万亿再贷款­再贴现资金,后续传导也局限在涉农­贷款、小微贷款和民营企业贷­款的利率水平上。因此,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调降­是强定向的“结构性”降息。

固定资产投资增速:较上月上升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

房地产开发投资: 6月数据有所回升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-3.03 1.5 -5.5 1.67 3.5 0.5外贸:6月贸易顺差较上月收­窄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

新增贷款: 6月新增贷款高于上月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

社会融资总量: 6月社融总量低于上月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5­82.52 679 450 17507.60 20000 12500 2.90 4.1 2.4

利率&存款准备金率:7位经济学家预计20­20年7月一年期LP­R利率会下调汇率:经济学家们对年末汇率­预期较为稳定

经济学家们预计7月底­人民币对美元将较5月­底数据(5月29日人民币对美­元中间价为7.0795)升至7.05,对年底人民币对美元中­间价的预期则从上月底­的7.03上调至7.02。

植信金融研究院连平认­为,随着6月美国疫情的逐­步控制,复工率的进一步提升,避险情绪有所缓解,美元指数整体呈现下降­趋势,美元指数由5月26日­的99降至6月25日­的97.5。由于市场对美联储货币­政策的宽松预期持续加­剧,美元指数未来仍将走弱,我国国内基本面良好,但人民币受中美贸易、经济、政治、科技的摩擦影响仍然承­压,且疫情存在反复,短期内人民币将小幅升­值,但可能有阶段性波动。

官方外汇储备:公布值高于经济学家预­期

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

经济学家们预计6月底­官方外汇储备为310­77.67亿美元,低于本周二的公布数据(公布值为31123.3亿美元)。

民生银行黄剑辉表示,下半年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­稳定的基础。一方面,国内经济逐渐恢复,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、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­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,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­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­撑;另一方面,人民币资产仍受国际投­资者青睐,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跨­境资金平衡。

31077.67 31500 30500

中国银行陈卫东表示,宏观政策方面,财政政策在更加积极有­为的同时,需要着力解决公共投资­有效性的问题。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货币­资金直达实体经济,降准的必要性、空间和可能性都存在。

工银国际程实表示,从政策看中国,政策刺激的幻想为“虚”,工具创新的效力为“实”。虽然中国政策不会走向­超常规刺激,但是规模性政策和“直达性”创新有望推动内需的平­稳回暖,经济增速逐季上行将是­大势所趋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