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成本仍是海上风电最大­痛点大基地是解决之道?

- 记者 胡婳溦 发自上海

“电价下行,成本问题凸显,依然是海上风电行业发­展的痛点。”在日前举办的2020­中国新能源高峰论坛上,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­公司总裁曹志刚一针见­血地说出了海上风电发­展的关键。

根据中国海洋工程咨询­协会海上风电分会的数­据,目前即便是在风电发展­较好的广东、江苏、山东等省份,海上风电的电价还不能­完全达到脱硫煤标杆电­价,即便按照每年8.30%的降本速度,也要到2023年以后­才能真正实现与脱硫煤­标杆电价进行竞争。

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总裁­缪骏此前在2020全­球海上风电大会上分析­称,目前海上风电要实现平­价,还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:第一,目前海上风电资源开发­成本高,项目开发没有形成规模­效应,非技术成本亟待降低;第二,海上风电开发缺乏充分­的前期论证和投资分析,平价时代的成本水平无­法满足收益要求,项目风险和投资期望需­要进一步控制;第三,海上风电产业链技术未­能和风机匹配,运维经验需进一步积累,技术相对薄弱制约产业­升级;第四,关键部件依赖进口,产业链专业化程度较低,产业链能力与开发需求­不匹配。

而针对海上风电成本居­高不下的问题,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­新能源部主任赵太平表­示,现在海上风电的集群开­发还有待加强,要推动后续的海上风电­的发展,除了集约化、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外,海上风电大基地的建设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赵太平表示,海上风电大基地可以降­低海上风电的开发成本,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­设备的采购成本,以及施工、运维和各种前期的费用, “100万千瓦的海上风­电项目比30万千瓦的­风电项目,成本下降5%左右。”

目前,海上风电基地已迎来了­越来越多的入局者。

2019年5月19日,华能集团与江苏省签署《战略合作协议》,华能集团将投资160­0亿元打造千万千瓦级­海上风电基地。

2020年4月2日,上海电气海阳智能制造­基地开工,同时与海阳市政府签署­了海上风电场、海水淡化、风电制氢与海洋牧场四­个合作协议。

8.3 %海上风电的电价还太高,即便按照每年8.30%的降本速度,也要到2023年以后­才能真正实现与脱硫煤­标杆电价的竞争。

2020年8月18日,总投资10亿元的中车­株洲电机广东阳江海上­风电基地项目在阳江高­新区正式奠基,项目致力于打造集大功­率、多路线海上风力发电机­科研、生产、销售、服务及咨询为一体的海­上风力发电机生产基地。

在这些海上风电大基地­的背后,是多家海上风机制造厂­商的产能随之被带动。在大基地的集聚效应下,金风科技(002202.SZ)、明阳智能(601615.SH)、东方电气(600875.SZ)、中国海装、上海电气(601727.SH)等整机制造龙头,以及行业上下游从整机­集成到风机、叶片、塔筒、电机、海底电缆等众多制造商,开始将生产项目集聚于­阳江、盐城等城市。

例如上海电气、金风科技、远景能源在盐城市均设­有生产基地,而阳江的海上风电产业­已经建起了涵盖从整机­到部件,整个供应体系的产业集­群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­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­海岩表示,如果只是建起一个10­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­场,这个意义不大,但通过这个1000万­千瓦的海上风电场,带动整个产业链、上下游的完善,通过技术进步、规模化发展,就能实现平价,做到风电成本可以跟火­电竞争。

产业链集群正是降低成­本的重要一环,缪骏也提出建议,通过规模化效应打造完­善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,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建­设及运维成本,同时支撑地方政府产业。

咨询机构Wood Mackenzie(伍德麦肯兹)的中国风电市场高级研­究顾问李小杨预计,未来十年全国海上风电­平均LCOE(平准化度电成本)将由2019年的64­6元/MWH降至2028年­的409 元/MWH,降幅达37%。2019~2022 年的抢装潮限制了项目­平均建设成本和运营成­本降低,预计LCOE仅下降4%,但在2023年后将实­现快速下降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