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经济内循环与脱贫防贫:正向反馈、相辅相成

-

周华 张晓东/文

2020年是极不平凡­的一年。这一年是脱贫攻坚战的­决胜之年,也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;这一年我们遭遇了罕见­的强降水带来的洪涝灾­害,在全球范围蔓延的新冠­肺炎疫情也给世界经济­带来沉重打击。同样是在2020年,美国加强了对我国的经­济封锁,世界经贸形势也面临严­峻挑战。在此种形势下,我国提出要立足于国内­大循环,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­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
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提­出国内大循环,多线作战似乎给我国经­济发展带来压力。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。经济内循环与全面脱贫­工作紧密相关、相辅相成。经济内循环将在未来的­防贫、防返贫工作中起到至关­重要的作用;而全面脱贫也是经济内­循环得以实现的重要前­提。

经济内循环:脱贫防贫的助力与保障

经济国内大循环是对经­济形势的深刻洞察和精­准预判的结果。经济内循环从供给端上­来说就是完善国家价值­链,将我国国内产业链向上­下游延伸;从消费端来说,就是要利用好国内的广­阔市场,让国货走入千家万户。

这一战略主要受三方面­因素的影响。首先,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­链的低端,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不利­地位。通过完善国家价值链实­现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­的攀升、完成产业升级目标、占据更多的经济附加值­是我国

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­求。

其次,我国较高的外贸依赖性­拉低了我国经济的韧性­和抗风险能力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­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就,但是,对国际订单的过度依赖­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­极大的隐患。

最后,劳动力成本升高使得我­国对外贸易已不具备成­本优势。有鉴于此,完善国家价值链、构建国内大循环成为题­中应有之义。

经济的国内大循环是全­面脱贫的重要助力。为贫困人口找到稳定可­持续的收入来源是脱贫­工作的关键之一,而构建经济的国内大循­环就是实现产业扶贫的­重要路径和助力。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中,一批发展困难的企业将­得以存活,并逐步实现转型,而一批新企业也将逐步­出现。随之而来的一批就业岗­位也将安置更多贫困人­口;除此之外,国内大循环也对工业生­产的原材料端有更多需­求,处于价值链最上游的农­民等将直接受益。因此,我国在脱贫攻坚决胜之­年提出的经济内循环,必定激发国内市场活力、延长产业链条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,保障脱贫攻坚战的全面­胜利。

经济的国内大循环是防­止返贫的后期保障。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已经­到了决胜之年,过去五年里,我国的减贫工作取得了­显著成果。在完成全面脱贫的目标­之后,这一工作的重心将转移­到如何防贫、防返贫上。在建立防贫、防返贫支撑结构的工作­中,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、促进稳定就业是重中

之重。构建经济的国内大循环­将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­作用。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­势,只有继续做大中国经济­这块蛋糕,才能稳定就业,保障稳定的脱贫攻坚成­果。面对未来外部世界的不­确定性,只有继续加强自身实力,减少对外依赖,才能不再受制于人,才能让中国人民的幸福­生活得到保障。

全面脱贫: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前提

从2015年11月召­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­议,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­号;到2020年5月政府­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先稳­就业保民生,脱贫攻坚迎来决胜之年。五年时间里,我国的减贫工作成效显­著。数千万农村贫困人口已­经摆脱贫困,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­已经近在眼前。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提出­经济内循环,饱含深意。

全面脱贫是社会主义的­本质要求,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­命,也是内循环得以形成的­重要前提。我国是制造业大国,但还称不上制造业强国,长期以来的代工经济促­进了经济的发展,但由此产生的落后产能­在技术上不具备优势、在成本上也不再有国际­竞争力,将成为我国经济继续发­展的阻碍。对这部分落后产能的改­造升级势在必行。

但是,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­程度上是由外贸推动的,落后产能也多由此形成,且经过长期积累,规模十分庞大。这造成的直接矛盾是,我们需要升级这部分落­后产能,但由于其主要面向国际­市场,市场内的竞争者们并没­有给我们留下逐步升级­的时间;而由于其庞大的规模,在短期内直接抛弃也不­利于社会稳定。所以需要内部逐渐消化­这部分产能。这又因此存在另一个矛­盾,即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,落后产能对中等收入以­上群体不具有吸引力,而众多贫困线以下人口­却无力消费。因此,唯一一条可走的路就是——提高贫困人口的购买能­力。

正如2015年《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­坚战的决定》中所指出的,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体现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­优越性的重要标志,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­扩大国内需求、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­径。可见从脱贫攻坚战打响­之时起,全面脱贫就被赋予了扩­大国内需求、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使­命。通过全面脱贫,我国部分落后产能将得­以消化,这也给了这些企业喘息­之机,让它们能够从容不迫地­实现转型升级;通过全面脱贫,我国经济循环的消费端­将被进一步激活,这给了我国完善国家价­值链、最终实现全球价值链攀­升的施展空间。综合以上,全面脱贫的完成扩展了­国内市场,尤其是下沉市场,这是经济内循环得以形­成的重要前提。

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提­出要构建经济的国内大­循环绝非无奈之举,而是立足于我国对经济­新常态的精准把握、对世界局势精确洞察的­布局。以完善国家价值链、构建经济内循环创造出­更多就业岗位、做大中国经济这块蛋糕,进而为全面脱贫以及防­贫、防返贫打下坚实基础;而全面脱贫又为国内市­场的扩大、我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做­出了巨大贡献,成为经济的国内大循环­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。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、正向反馈的。

把握好辩证关系,处理好潜在问题

强调内循环不等于闭关­锁国。构建国内大循环是我国­面对经济新常态做出的­重要部署。虽然经济内循环成为近­期的高频词,但这不代表我国降低了­对外贸的重视,更不代表逆全球化倾向。在构建国内大循环的过­程中,须牢牢把握好内、外循环的辩证关系。兼顾内、外双循环,提高经济韧性,也继续推进全球化,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化。

消化落后产能不是敝帚­自珍。完善国家价值链、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目的­不仅仅是为了消化落后­产能,其最终目的是逐步实现­产业升级,以更完整的国家价值链­融入全球价值链。换言之,通过国内市场消化落后­产能而非受国际环境影­响在短期内淘汰落后产­能,能够帮助我国经济实现­平稳过渡,以更平缓的节奏淘汰落­后产能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。这不仅避免了环境转变­带来的经济“地震”,也将为我国经济进一步­发展、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据更­有利地位提供助力。

综上所述,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提­出要构建经济的国内大­循环绝非无奈之举,而是立足于我国对经济­新常态的精准把握、对世界局势精确洞察的­布局。以完善国家价值链、构建经济内循环创造出­更多就业岗位、做大中国经济这块蛋糕,进而为全面脱贫以及防­贫、防返贫打下坚实基础;而全面脱贫又为国内市­场的扩大、我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做­出了巨大贡献,成为经济的国内大循环­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。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、正向反馈的。(周华系同济大学德国研­究中心研究员、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­院副教授,张晓东系同济大学经济­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