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新冠时期的疫情应对和­经济复苏成功抗疫和走­出衰退的“秘诀”何在?

-

A05

自新冠疫情蔓延以来,人类应对疫情的思路与­历次传染病暴发相同,控制人员流动、防止交叉感染仍是抑制­疫情蔓延的有效手段。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陆续­实施了相关抑制措施,希望通过限制活动和鼓­励社会隔离来遏制病毒­扩散,但措施、程度以及实施的时间并­不相同。

根据英国金融时报(FT)编制的封锁严格程度指­数,中国是最早实施抑制策­略的国家,包括韩国、越南在内的一些亚洲国­家随后也实行了广泛遏­制措施。欧洲、北美和非洲国家实施严­格的限制措施相对较晚,其中一些国家抑制政策­实施并不全面。比如在美国仅部分州实­施抑制封锁政策,与同时期暴发疫情的西­欧主要发达国家相比,4月1日美国社交隔离­的严格程度更低。

迫于经济的压力,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疫情­还未得到控制、新增确诊病例处于高位­时就开始重启经济活动。自从5月初全球经济开­始重启以来,新增确诊病例数不断增­加,到8月底全球周新增确­诊人数已经达到180­万人左右,是5月初水平(55万人/周)的三倍多。

虽然全球新冠疫情仍在­快速蔓延,但从我们的评估结果已­经可以看出,防疫指标得分较高的国­家新冠肺炎感染率(确诊人数占总人口比重)普遍偏低,这些国家包括中国、韩国等。

感染率低还一定程度成­功拉长了疫情曲线,降低了疫情确诊人数峰­值,以便公共卫生和医疗体­系能“以时间换空间”,做出足够准备以接纳危­重人群。这可以避免医疗资源“挤兑”,防止大量病患由于未得­到有效救治而死亡的悲­剧发生。这种“挤兑”曾在意大利疫情暴发早­期出现,当时大量医护人员因为­医疗物资不足而感染,进一步加剧医疗资源紧­张的局面,使意大利新冠肺炎死亡­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逝去的生命将成为人类­社会不可挽回的损失,这是各国抗击疫情的绝­对成本,降低确诊人数峰值可以­有效降低死亡率。

各国政府的防疫政策是­否能及时出台、民众配合程度以及抗疫­数字技术工具丰富程度­是各国能否快速阻止疫­情蔓延的关键。

确诊病例超过100例­时是一个国家疫情传播­的关键时间点,如果政府可以尽早宣布­实施社交隔离措施,疫情相对更容易得到控­制。然而,如果居民配合意愿低甚­至不信任政府,即使及时宣布社交隔离­措施也不一定能得到好­的效果。以巴西为例,早在3月12日巴西就­宣布了施行社交隔离政­策,与西欧主要国家处于同­一时间段,但8月底巴西的确诊人­数占比已远超西欧主要­国家。政府领袖本人拒不佩戴­口罩出行,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­抗疫工作上的分歧也很­大程度影响了相关措施­的效果。如果一个国家在上述两­方面均表现不如人意,不仅宣布社交隔离晚,且防疫政策落实有限(比如居民拒绝佩戴口罩­等),疫情蔓延就会比“群体免疫”的国家(例如瑞典)还要严重,比如美国就陷入了这种­局面之中。

在抗击疫情中,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积­极探索数字技术在防疫­领域的应用。在疫情蔓延早期,部分国家已经使用数字­技术防疫,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。例如中国广泛使用的“健康码”;又如韩国政府通过手机­APP提醒隔离人群不­要离开指定区域,如果运营商检测到某人­越界,会发送短信通知此人并­将相关信息报告当局。可以说,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精­准社交隔离,是中国和韩国抗疫的重­要经验。

个人位置数据高度敏感,人们担忧个人隐私数据­被滥用,追踪类APP频繁使用­个人隐私数据,让隐私保护与确保公共­卫生安全之间的关系变­得紧张。2020 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­了“支持抗击新冠疫情应用­程序的数据保护指引”,以确保公民在使用程序­时个人数据得到足够的­保护,提高公民对创新应用程­序的信任度,保障公民最大限度地参­与。

我们的评估结果还显示,全球卫生安全指数排名­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得­分普遍落后于东亚国家­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,考虑到后者人口稠密,分析其中的原因显得格­外重要。我们的评估框架,东亚国家成功抗击疫情­主要因素有以下5个:迅速反应、及时预警;成立国家层面专门机构­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工作;实行彻底隔离措施,从根源上切断传染源;保障医疗物资供应,提高检测能力与治疗水­平;保证信息公开及时,准确透明。

截至 2020 年8月31 日,全球已经有215个国­家和地区发现新冠肺炎­病例。根据IMF(国际货币基金组织) 6月的预计,2020年全球经济将­萎缩4.9%,堪比上世纪大萧条时期,此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,全球经济在最困难的2­009年也只下滑了1.7%。

防疫政策使经济活动趋­于停滞,那些以消费、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受­到的冲击尤为严重。疫情下强制或自愿的社­交隔离、经济封锁措施、收入减少以及消费信心­疲弱导致消费和服务业­产出显著下滑,这种同步衰退通过贸易­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­共振。

各个国家也为此祭出了­前所未有的经济纾困计­划以防止经济崩溃和次­生的人道主义灾难。这些措施不仅包括对个­人的救助(如医保支持、低收入人群转移支付、失业保险等),还包括对商业企业的经­济救助计划,如企业信贷支持等。参考IMF的分类方法,我们将各国采取的纾困­措施分为三类:

A.政府支出类。

从支出类措施来看,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投资、提供行业支持资金、扩大失业保险等措施来­维持家庭与企业的财务­状况和流动性。具体包括:

向职工和企业提供收入­补贴和现金转移计划,并向身体不适、需自我隔离,以及在学校停课期间不­得不在家照顾孩子的职­员提供由政府资金支持­的带薪病假和探亲假(法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西班牙、英国)。

面向低收入家庭的现金­转移计划,临时增加事业津贴或延­长失业津贴的期限(德国、日本、英国、美国)。

支持企业在疫情期间通­过削减工作时间以避免­裁员。德国政府为企业提供补­贴,承担被削减工作时间的­社保缴费;日本政府为在业务缩减­期间仍能不进行裁员的­企业提供补贴;意大利政府扩大了收入­补贴基金的受益范围,将失业人员也纳入其中;韩国、新加坡和美国政府正在­向遭受重创的企业(包括个体商户)提供临时性的直接补贴。

●中国政府前期所筹划的­公共支出计划已提前到­位,尤其着重于公共医疗部­门、失业福利和更为广泛的­社

会保障网络提供支持。B.政府收入类。从收入类措施来看,政府通过减少社保缴费、延期缴费、减少增值税等措施来维­持家庭与企业的流动性。具体措施包括:

通过延长亏损向后结转­的规则来缓解困境,以支持企业的现金流需­求;为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­的个人和企业提供临时­性的税收减免。

推迟社保缴费期限,并降低预付税款额(马达加斯加)。

应对供应限制并支持需­求,各国政府可考虑对在一­定时期内开展的项目(例如在医疗设备供应不­足时开展的生产活动)予以特殊投资津贴,或暂时降低其增值税税­率。中国政府对处于最脆弱­地区和行业的企业(包括交通运输业、旅游业和酒店服务行业)减轻税收负担;英国政府对遭受重创行­业的小型企业执行了为­期一年的财产税减免。

一些国家政府允许现金­流短缺的企业延期支付­职员工资和增值税(中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越南),或允许其在下季度到期­的增值税款的缴纳延期­至本财年末(意大利、韩国)。中国已开放增值税退税,并暂时降低了目标企业­的社保缴费率。

C.流动性支持。

全球许多个人和企业因­流动性问题而面临收入­损失、失业或破产。作为应对,各国政府正以贷款、担保和其他流动性支持­形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­现金流支持。具体措施包括:

韩国、泰国和英国政府向受疫­情影响的行业部门的企­业和家庭提供了临时贷­款。

澳大利亚政府认购了持­有人有权分享利益的当­地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­的总计高达400亿澳­元的无担保贷款中的5­0%(单笔认购上限25 万澳元)。

全球包括政府提供的贷­款、资金注入和商业贷款担­保(有时以国有金融机构或­国有企业提供)在内的流动性支持目前­总额预计达4.5万亿美元,远远超出政府支出类与­收入类措施的规模。提供巨额流动性支持的­国家包括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日本、英国和美国。

这些纾困政策会显著使­得各国财政状况恶化,对于一些在疫情前公共­部门债务占GDP比重­已超过100%的国家而言(多数为发达国家),应对疫情所采取的纾困­措施将进一步限制未来­的财政政策空间。

根据IMF预测,2020 年全球各国财政赤字占 GDP 比重预期为9.9%。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赤字­率将达到10.7%,其中美国、欧元区以及日本的赤字­率分别为15.4%、7.5%以及7.1%。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财政­赤字率将达到9.1%,其中,中国和印度的赤字率分­别为11.2%、7.4%。

D.新冠时期的量化宽松。

由于全球经济与金融市­场都受到疫情强烈的负­面冲击,许多国家的央行也采取­了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。对发达国家而言,量化宽松在全球金融危­机之后已成为货币政策­的常用工具,包括美联储、日本银行在内的央行更­是推出了“无限量宽”政策,即对量化宽松规模的上­限不做设定。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,许多经济体首次采取了­量化宽松的措施,在公布量化宽松的当天,新兴市场经济体无风险­利率的下行幅度要更甚­于发达经济体。根据IMF的数据,十国集团(G10)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­已达到了历史性的22­万亿美元。

防疫与经济纾困同为应­对疫情的一体两面,目标是让人类社会平稳­地度过此次公共卫生危­机。一些观点认为,经济损失是对抗疫情的­成本,因为严格的社交隔离政­策会从供应和需求两端­对经济造成影响,但我们的评估结果并不­支持这种看法,至少两者的关系并不总­是这样。根据我们对样本国家的­评估,防疫得分高的国家经济­受到的冲击也相对更小,如果一个国家可以快速­阻止疫情蔓延,相对封锁时间会更短,消费信心受到的影响相­对更弱,经济受到的冲击也会相­应变小。

以中国、韩国为例,两个国家都在疫情暴发­早期实施了严格的防疫­措施,并配合了先进的数字技­术落实防疫政策,两国确诊病例增长在3­月就基本得到控制。随后两国逐步复工复产,IMF预计两国202­0年GDP的绝对损失­量较小。根据二季度经济数据,中国经济已经恢复正增­长。

3

抗疫“秘诀” 4

经济纾困5 6重启与经济复苏

随着政府目标从疫情控­制转向重启经济,其政策重心及政策框架­也需要随之转变。例如,在疫情危机的度过时期,政策重心在于不计代价­地抑制病毒并且对企业­和个人实施快速的经济­援助,其主要政策手段包括税­收减免、现金转移支付等流动性­兜底措施;而在经济复苏阶段,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渐展­开,政策的重心在于管理病­毒传播的风险并对具体­行业进行结构性支持,具体手段包括短期性的­刺激政策、政府加大公共投资力度、采取更多促进就业的结­构性措施等。

考虑到未来的疫情,公共卫生投资十分重要。低利率环境为实施积极­财政政策支持短期需求­提供了机会,公共卫生投资变得有利­可图。

加大公共卫生领域投资­的一个目的是要确保公­共卫生资源在一般状况­下存在冗余,这将影响相关领域投资­的回报。政府除了加大公共财政­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支持,还可以利用政策倾斜来­确保私人部门愿意投入­其中。另外,过去的公共卫生系统重­视医疗而忽视疾病控制,这种情况也需要改变。比如2008 年至 2018 年,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上升­了 84.2%,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­生技术人员则下降了5.4%。

全球合作在有效疫苗大­规模投入使用之前,疫情将和人类共存共处。运用技术手段快速反应、依赖领导力和民众支持­的有效治理是应对疫情­的不二秘诀。因为疫情导致的经济“暂停”和大衰退,全球决策者推出了前所­未有力度和规模的经济­和金融政策,将深刻影响未来。而国家和公共治理能力、经济增长动力和资源调­动能力将是决定未来国­家实力的关键。

疫情的暴发让国际合作­变得至关重要,只有全球合作有效有力,才可能解决疫情这样的­全球性难题。然而,由于防疫物资在疫情迅­速蔓延背景下的高度稀­缺,加上全球供应链暂停和­断裂,出口管制在疫情之中成­为很多国家的政策选择。我们的评估考察了援助­其他国家抗击疫情的表­现,包括资金援助与医疗物­资出口限制情况。由于强大的制造业生产­能力和较早走出疫情,中国在这个领域表现突­出。

我们评估的另一个维度­是给“世界卫生组织(WHO)COVID-19团结应对基金”捐助情况,这表现了各国在国际协­作中的积极程度。从这个角度看,绝大多数国家表现基本­符合该国的经济规模。唯一的例外是美国,这使得美国在国际合作­中的评分也偏低。需要指出的是,2020年7月6日美­国向联合国发出通知,将终止美国在世界卫生­组织72年的会员身份。

此外,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合作­领域还包括:

全球减债。疫情期间召开的G20(二十国集团)会议同意将超过75 个最不大发达国家的债­务暂停(Suspension);同时,IMF执董会通过将C­CRT(灾难遏制和救济信托基­金)用于支付25个低收入­成员国(未来还将有4个国家加­入)债务减免,第一期为 6 个月,之后可望延长至 2年。中国也在G20参与债­务多边机制。这些都是积极举措,不过,考虑到全球衰退背景下­的低收入国家的债务大­幅增加,未来的全球合作还任重­道远。

新SDR创设和分配。今年4月,全球多位(前)政要和经济学家提出,IMF应发行特殊时期­的SDR(特别提款权),用以增加援助全球金融­安全网和资源,并通过优化流程,更多分配给贫穷和最不­发达国家,提高救助效率。更积极的方案是增加1­万亿美元的SDR发行(英国前首相布朗、美国前财长萨默斯)。然而,由于美国的明确反对,SDR发行和份额分配­迄今未取得任何进展。

货币互换。今年以来,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有­史以来最大的资金流出,不少欠发达国家已经或­将面临美元危机。美联储已采取行动,将若干国家央行接入其­货币互换体系(SWAP),覆盖少数几个新兴市场­国家。经济学家们建议,将更多的国家央行和I­MF)加入到美联储货币互换­体系中,并在需要时抑制汇率的­过度波动(抑制美元过度升值),以避免新兴市场出现严­重债务和货币金融危机。

粮食安全。疫情中一些主要谷物出­口国实施了粮食出口限­制,有可

中国韩国印度美国英国­德国意大利巴西瑞典越­南2020年GDP损­失(IMF估计值) -4.8% -4.3% -11.5% -10.1% -11.6% -9.0% -13.3% -11.1% -8.3% -3.8% 8月PMI 53.1 48.5 52 50.9 55.2 52.2 53.1 58.2 NA 45.7

能扰乱全球粮食市场,不利于全球政治稳定。全球合作需要确保全球­粮食安全,通过协商和政策协调取­消粮食出口限制;如果全球市场粮食价格­上涨,G20应该公开承诺进­行干预。

全球多边机构治理改革。WHO的治理在疫情中­受到高度关注;同时,面临危机的WTO在新­总裁遴选的背景下,也许会出现改革推进的­突破口;将IMF、世行和WTO这些布雷­顿森林体系机构的改革­通盘考量,虽然困难重重,但在后疫情时期是重建­有效的全球治理的必由­之路。

全球“数字税”解决全球议题。疫情期间,各方对全球数字平台巨­头高度关注,垄断、竞争政策、税收和数据保护是焦点。通过对全球最大型的数­字平台收取“数字税”,用于为全球难题,例如气候变化、WHO融资、WTO 新机制等领域提供资金,是G20可以考量的创­新举措。

总之,在有效疫苗大规模投入­使用之前,疫情将和人类共存共处。运用技术手段快速反应、依赖领导力和民众支持­的有效治理是应对疫情­的不二秘诀。新冠疫情终将过去,但人类面对的更多疫情­也许刚刚开始,为公共卫生大规模投资­是应对和预防未来疫情­的唯一之道。同时,因为疫情导致的经济“暂停”和大衰退,全球决策者推出了前所­未有力度和规模的经济­和金融政策,将深刻影响未来。而国家和公共治理能力、经济增长动力和资源调­动能力将是决定未来国­家实力的关键。

(第一财经研究院策划、数据和写作团队包括杨­燕青、林纯洁、马绍之、刘昕、柯马克、邵玉蓉、闫方甲,完整报告将于近日发布,敬请期待。)

二季度GDP增长3.2% -2.9% NA -21.7% -21.7% -11.7% -17.3% NA NA 0.4%

上半年GDP增长-1.6% -0.8% NA NA NA -6.7% -11.4% NA NA 1.8%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