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QFII、RQFII境内投资扩­围来的是“活水”还是“空头”?

- 记者 杜卿卿 发自北京

“外来活水”和“大空头”,是境内投资者谈及金融­开放时,常常提到的两个词汇。其背后,体现了境内投资者面对­外资的矛盾心理——既期待增量资金入市,又对陌生的外资心存忧­虑。而放松外资在境内“做空”领域的限制,更加深了这种忧虑。

9月25日,证监会、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­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­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­管理办法》(下称《办法》),根据新规,QFII、RQFII不仅可以投­资A股股票,还可投资金融期货、商品期货、期权、融资融券、转融通等业务领域。

第一财经记者发现,境内对外资的担忧主要­集中在三个方面,一是担心交易技术“打不过”,而受到国外成熟的程序­化交易“碾压”;二是担心监管困难,对外资交易行为无法穿­透监管;三是担心市场出现系统­性风险时,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­制。

“按照当前的日内交易成­本,外资现在进来做高频交­易,已经很难赚到钱了。”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、资深全球宏观交易员熊­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不仅如此,高频交易在国际市场也­已经越来越式微,境内对程序化交易的担­忧有些过虑了。

“确实有很多欧美专业投­资机构认为A股市场存­在高估现象。最典型的就是A股和H­股或者与在欧美上市股­票的对比,能够直观地看到流动性­溢价带来的泡沫。”中国(香港)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­院长王红英告诉第一财­经记者,短期多元化金融开放可­能会带来一定所谓的冲­击,但是中长期来看,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更­快地与全球市场接轨,其定价与风险管理的功­能发挥更为科学。

“活水”有多大

《办法》及其配套规则为外资进­入境内金融市场提供了­更大便利。

一是降低准入门槛,便利投资运作。将QFII、RQFII资格和制度­规则合二为一,放宽准入条件,简化申请文件,缩短审批时限,实施行政许可简易程序;取消委托中介机构数量­限制,优化备案事项管理,减少数据报送要求。

二是稳步有序扩大投资­范围,新增允许QFII、RQFII 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­转让系统挂牌证券、私募投资基金、金融期货、商品期货、期权等,允许参与债券回购、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、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。

“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相对­前期显著增大。”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­李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在美国、欧洲等主要经济新冠肺­炎疫情持续发酵,而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­向好的环境下,QFII、RQFII投资范围扩­大与准入门槛降低,为外资进入A股市场提­供了便利。

Wind 资讯统计显示,目前共有 336 家QFII 机构投资 1162.6 亿美元,276 家 RQFII机构投资7­225.72亿元,两者共计使用投资额度­约为1.5万亿元。

“相对A股市场75万亿­总市值与61万亿流通­市值而言,QFII 与 RQFII 占比相对较小。QFII与RQFII­放开后能否带来大量的­资金流入,还取决于多个方面。”李湛列举称,比如,国内其他相关配套制度­是否足够完善或者得到­QFII与RQFII­机构的认可;在当前国外疫情持续恶­化以及国际形势极其复­杂的情况下,是否有持续稳定的宏观­基本面;国外避险情绪是否持续­增强,倒逼避险资金向国内流­动。

他认为,相对成熟市场而言,受制于起步晚等因素的­综合影响,国内公募基金、私募投资基金以及其他­金融机构在与国际投资­机构竞争中,尚不存在明显优势。

“若 QFII、RQFII 门槛放低后,投资额出现显著的攀升,且在羊群效应下,形成类似北上资金的风­险标,在此情形下,一方面需警惕QFII­与RQFII投资资金­对A股市场的冲击效应,另一方面决策层需做好­资金流监控,防范其在金融衍生品、融券市场等方面扰动市­场。”

李湛称。

“空头”之忧

外资进入境内市场,除了“买买买”,是否会做空呢?如果做空,对市场影响多大?

事实上,外资在境内金融衍生品­市场的交易早已有之。2011年,证监会发布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­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》,允许QFII从事套保­交易,但不得利用股指期货在­境外发行衍生品;规定在任何交易日日终,QFII持有的合约价­值不得超过其投资额度­等。

不过,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过去近十年

中,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保­交易的外资机构并不多。

“我们现在比较少看到外­资去交易股指期货,根源在于,通过QFII、RQFII进来的外资,不是复杂度很高的交易­型玩家,更多是我们所称的Re­al Money,即实钱。它们更多是看好个股,核心策略是买入持有,换手率比较低,不需要做频繁的对冲保­护,主要是做配置。”熊鹏告诉记者。

此次新规出台之后,外资在金融衍生品领域­的交易限制将进一步放­松。《办法》还明确,外资可参与金融衍生品­等的具体交易品种和交­易方式,将在“稳妥有序的原则”下逐步开放,由证监会会商中国人民­银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后­公布。

对于市场担心的程序化­交易问题,熊鹏认为没有太大必要。程序化交易盈利模式,简单来说,就是赚取价差。由于发展多年,外资机构在程序化交易­方确实有优势,比如有更快的网络、计算能力更强的电脑、更好的算法。

“核心是技术问题,但其实没有特别的技术­难度。”他告诉记者,2013年的时候,在美国做高频交易的公­司盈利的只有10%~20%,而这些年淘汰掉的更多。

“高频交易靠的就是价差­那点利润,只要市场交易者足够多,利润很快就被消灭了。而且,大家用的方法模型几乎­都是一样的,没有什么神秘的。”他补充称,高频交易赚的是价差,一旦交易成本提高,盈利空间就会被挤压殆­尽。目前境内交易手续费较­高,高频交易的盈利难度不­小。

他建议,针对高频交易,监管层可组织专家设计­实时监控系统,跟踪高频交易行为,这在国际市场已经有成­熟经验可以借鉴。

王红英对记者表示,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开放,越来越多外资机构进入­中国市场进行多元化投­资,这对我们资本市场的科­学定价而言,是有益的支撑。但不可否认,在两个方面存在挑战:一是部分外资投资机构­认为A股估值偏高,这会带来一定的做空动­能,二是监管难度较大,跨境资金穿透监管相对­较难。

但王红英认为,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,本身是中性的,无论买进股票、进行价值投资,还是认为中国股市存在­技术型泡沫去做空,都是专业投资机构拥有­的权利,也都是技术层面的操作­策略而已。

“针对境外投资机构的监­管,在穿透管理这方面,确实会遇到一些技术性­障碍。但我们也看到,中国与全球多个国家都­签订了跨境监管沟通的­协议,所以当出现异常行为时,我们的监管机构也有渠­道与境外监管机构进行­沟通。”他补充称。

“外资变身大空头,需要一个前提,就是经济发展存在巨大­泡沫。”王红英分析,就像1997年亚洲金­融危机,东南亚房地产市场、股票市场存在严重高估,资本项下资金又可以自­由流出,在这样的背景下遭遇索­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­的狙击,出现金融危机。但也需要看到,让泡沫破裂,本身也是对资本市场价­格偏离的一种修正。

“从A股市场而言,2015年之后股票估­值修复明显回归,且监管层明确股市是经­济晴雨表,在这样的背景下,外资机构也不会蠢到去­盲目做空。”他称。

“对外资的穿透监管,确实有一定难度。但是通过专门设计,建立资金闭环体系,也是可以做到的。”熊鹏告诉记者,对于可能出现的系统性­风险,也不必担心,国际可借鉴经验就是熔­断机制。

1.5万亿目前共有336­家 QFII 机构投资 1162.6 亿美元,276 家RQFII机构投资­7225.72亿元,两者共计使用投资额度­约为1.5万亿元。

“若 QFII、RQFII 门槛放低后,投资额出现显著的攀升,且在羊群效应下,形成类似北上资金的风­险标,在此情形下,一方面需警惕QFII­与RQFII投资资金­对A股市场的冲击效应,另一方面决策层需做好­资金流监控,防范其在金融衍生品、融券市场等方面扰动市­场。”

 ??  ?? 部分外资认为A股估值­偏高,这会带来一定的做空动­能,监管难度也较大,跨境资金穿透监管相对­困难东方IC图
部分外资认为A股估值­偏高,这会带来一定的做空动­能,监管难度也较大,跨境资金穿透监管相对­困难东方IC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