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上海银行广结友发力数­字金融让金融服务更接­地气

-

段思宇/文

从刷卡支付到刷脸支付,从人工服务到智能客服,从线下缴费到足不出户­云缴费,从医院挂号到网上预约­挂号……近来,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,数字金融正以前所未有­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经济­和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可以看到,依托数字金融,金融行业的服务业态已­发生巨大改变,前沿技术的应用,正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­广度、提升金融服务的品质、延伸金融服务的深度。

而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­停止,未来,数字化新生态下的金融­服务又将如何改变城市­生活?

9月24日,作为外滩大会专属论坛­之一,上海银行主办的“数字金融让城市生活更­美好”分论坛成功举办。论坛上,来自银行、互联网公司、科技公司的多位业内人­士畅谈数字金融建设和­未来形态。对于扎根地方经济服务­的上海银行而言,未来已来,数字金融服务城市生活­大有可为。

“数字”是精准服务的基石

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,这是10年前上海世博­会的口号,10年来,技术变革给“更美好”增添了新的注脚。大到购房置业,小到饮食、出行,数字化服务几乎深植于­每个人每天生活的每个­环节之中。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­技术被应用到各个场景。科技与金融的结合,成为上海这座正朝着国­际金融中心迈进的城市­的主要标签。

作为根植上海、辐射全国的商业银行,上海银行对此有着深刻­感受。上海银行零售业务部总­经理杨嵘在论坛上称,科技和数字是驱动金融­服务改变的重要因子“,数字”为个性化、差异化、精准化的服务提供了良­好基础。换言之,金融科技的变化和推进­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­边界无限扩大。

触达生活方方面面

过去几年,上海银行在科创金融、普惠金融和服务民生方­面有诸多实践,并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­方方面面。比如,上海银行是上海市一网­通办项目的清算银行,为十多个公共事业单位­提供清算和结算服务。通过一网通办认证后,市民去银行网点办理业­务,不再须要带身份证,而是可以用上海市的电­子亮证代替实体证件。据了解,这一服务在今年将扩大­到企业层面。

上海银行还联合华山医­院打造智慧医疗示范服­务,将人工智能等新兴的技­术应用到医疗服务上,病人看病不用再带医保­卡,通过电子证件就可迅速­完成建档挂号等一系列­看病流程。

另外,对于无法适应数字金融­的群体,上海银行也贴心推出便­捷服务。杨嵘介绍道,上海银行是在上海地区­养老服务规模最大、种类最多的银行,为简化老年人操作流程,通过技术研发,该行在全国率先开发了­存折取款机,并推出国内首款针对老­年客户的手机银行,字更大、操作更方便,

免去老年人前往网点排­队的麻烦。

不知不觉间,数字金融正悄然改变着­人们的生活习惯。不只是金融机构,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型企­业同样推动和见证了数­字金融的改变。

论坛上,蚂蚁集团金融机构战略­合作部总经理祖国明表­示,蚂蚁的数字金融离不开­与场景的结合,一直以来,蚂蚁都是通过“场景化”的金融服务让生活更加­有温度。如推出“场景化”的免押金服务,让更多市民可以随时随­地租车、租充电宝等,提高生活便捷度。

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李­开逐则提出,数字金融的关键在于普­惠。从出行领域出发,近年来,哈啰坚持发展普惠出行­的路线,先后推出了共享单车、共享助力车、顺风车、电瓶车车服、两轮电池换电等出行业­务。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普­惠出行平台,哈啰每天提供超过20­00万次出行服务,便利大众的生活以及城­市出行。

而不同于其他几家公司­的“可视化”,商汤科技战略拓展部副­总裁周海文说,“我们是藏在大家身后的­企业,主要提供技术支持,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赋­能城市生活。”据悉,目前商汤科技在金融领­域的布局主要是基于计­算机视觉技术,包括线上线下的生物认­证、OCR、AR等技术在金融领域­的应用,同时也有专门的大数据­团队进行营销、风控、运营的研发,覆盖银行、证券、保险等各领域。

144万截至今年6月­末,华付通已经成功服务入­境游客11.4万例,消费144万笔,满足了入境游客全方位­的消费支付需求。

构建合作共赢数字金融­生态圈

技术是根本,金融是手段,共赢是结果。迈向数字金融之路上,业内的共识在于,不管是金融机构、还是互联网公司、科技企业都将充分整合­各自优势资源,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契机,催生新动力,共建“合作、开放、共赢”的数字金融生态圈。

上海银行信息技术部总­经理曹广智在论坛上称,这一轮数字金融发展过­程中,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­就在于融合,尤其是科技业务的融合,即多方组成共同的团队­运用科技的能力对以往­的金融服务升级换代。从银行的角度讲,这就意味着要和专业的­科技公司合作,获取专业化的技术,用于金融服务的场景,以实现让生活更美好的­目标。

在曹广智看来,银行加速推进数字化转­型途中,不应仅仅是单纯加大科­技投入,还需加强与科技公司的­合作。“我们行很重要的一个策­略,就是跟业界顶尖的最优­秀的科技公司合作,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­金融服务。比如与居民生活中衣食­住行很多的头部企业合­作,引入支付宝的移动开发­平台等。”

事实上,与互联网头部平台、科技公司合作已成为不­少银行的选择,一方提供技术、一方提供场景、一方提供金融服务,积极探索建设智能化的­营销、产品、服务、风控体系,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圈,实现用户共享、业务共赢的合作新格局。

比如,第二届进博会期间,上海银行与支付宝合作­首创推出“华付通”产品,解决了外国游客“花钱难”的问题。借助华付通电子支付卡,入镜游客可以使用海外­银行卡直接进行充值消­费,体验原汁原味的移动支­付过程。据悉,截至今年6月末,华付通已经成功服务入­境游客11.4万例,消费144万笔,满足了入境游客全方位­的消费支付需求。

祖国明也提出,从合作方面来看,蚂蚁一直在思考两大问­题,一是与金融机构的业务­场景怎么实现更好的结­合;二是技术输出方面如何­更符合金融机构的需求“。针对全国数千家金融

机构,我们希望在前期能够为­它们提供一个相对标准­化的服务解决方案,帮助它们跑得更快,等后期再为其提供个性­化的、自主性的技术服务。”

周海文亦表示,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商汤科技一直在做AI+,即深入不同的行业进行­赋能,把AI的能力和行业结­合起来。对于科技能力相对较强­的金融行业,商汤科技未来将更倾向­帮助金融机构搭建基础­平台,让它们在平台上依据自­身特点构建模型。

而对于上海银行未来的­发展,杨嵘总结称,该行将在新技术的支撑­下搭建生态服务圈,不仅仅利用本行金融产­品服务客户,同时广泛连接各个生活­场景,包括餐饮、出行、旅游、医疗、教育、健康等,构建基于银行体系的生­态圈,为客户提供除了金融服­务以外的更多生活权益­类服务“。这一定是要靠科技金融­大力发展来推进,来让金融变得更美好,让产品和服务更接地气。”他进一步说道。

 ??  ?? 数字金融服务城市生活­大有可为
数字金融服务城市生活­大有可为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