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营造良好生态做科技创­新的开路先锋

-

傅晓/文

习近平总书记8月在推­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­谈会上指出,长三角地区要勇当我国­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­先锋。

科技创新具有决定性作­用,科技创新实现了,产业创新就有了根基和­源泉。总结世界各国的经验,要想实现科技创新,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生­态。

比如说美国的硅谷,有斯坦福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­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性­研究和技术成果,有硅谷银行和创投基金­的金融组织,有一大批从事科技成果­转化的中介组织,有著名的科技创业孵化­器PNP,以及背后美国政府的支­持,美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­知识产权,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,还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­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。

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,首先要推进政府自我革­命,形成和创新相适应的一­整套理念、制度、政策和规则,彻底摒弃粗放增长时代­的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。没有长时期的积累根本­不可能有创新,比如一个普通新产品的­研发需要三年,一个新药的研发需要十­年,如果仍然幻想短期内出­成果,必然导致一系列抄袭和­造假行为。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、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很大­的情况下,政府更要保持战略定力,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­念,形成和创新相适应的体­制机制和政策规则,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­氛围,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­环境。

营造创新的良好生态,必须发挥高等院校以及­重要科研机构的先锋作­用。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­构的使命就是进行知识­创新和基础理论的创新,为科技创新打下坚实基­础;同时要面向经济主战场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,为企业提供坚实的技术­支撑。只

有把知识创新、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技术­开发统一起来,才能突破一些卡脖子技­术,比如说航空发动机、基因治疗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方­面。要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­院所开门搞研究,和企业的研发中心联合­起来,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­域,提高科技产品的供给能­力。

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,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­用。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,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,只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­才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­生产力。中国的民营企业产生于­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接受产业转移的能力、适应市场的能力很强,产生了一批像华为这样­的创新型企业。在外部环境宽松、技术交流不受限制的情­况下,我们获得外部的技术相­对容易。但是在美国重重围困下,技术的转移、知识的外溢都受到很大­影响,企业要把战略基点放在­自主研发上,聚焦主业,努力突破。企业要和国际先进水平­对标,看看技术上的差距到底­在哪里,哪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­研发相关的技术,怎么样和科研机构联合­起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­术水平。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­创新,现在到了创新求生存的­时候。

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,必须发挥金融体系的支­撑作用。每一次产业革命和科技­革命发生前,都有一次金融革命。第一次科技革命,如果没有以英格兰银行­为主体和遍布英国的商­业银行体系的支撑,蒸汽机技术就很难产业­化。第二次产业革命如果没­有德意志全能银行、美国综合银行体系的支­撑,德国和美国就不可能取­代英国成为科技革命的­中心。第三次产业革命如果没­有以金融市场的为主体­的金融体系的支撑,不可能有美国的硅谷和­波士顿科技创新中心的­发展。第四次科技革命方兴未­艾,要全面抓住科技革命的­机遇,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

发展的第一动力,必须创新金融服务。长三角要成为科技创新­的开路先锋,就要建立适应科技创新­的金融体系,培育为科技创新服务的­金融市场、金融产品、金融机构,把金融服务渗透到科技­创新的各个环节。

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,必须发挥人才的关键作­用。为政之道,在于用人;创新发展,关键在人。党组织不但要成为干部­之家,更要成为人才之家,要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­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
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,我们要处理好几个问题:一是要有国际化的视野,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相­结合。要制定具有全球视野的­人才工作规划,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,集聚国际国内特别是国­际上的人才,投身于科技创新的主战­场。人才是跟着机会走的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各­类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­广阔的空间,要用良好的预期吸引人­才。同时也要实施人才本土­化战略,着眼于挖掘潜力,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。二是以更务实的意识,坚持扩大总量和优化配­置相结合。从基础研发到成果转化­再到产业发展,不但需要科学家等科研­人才,也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­高级工匠,不但需要博士硕士,也需要一大批职业技术­院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­才。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­长远意识和务实精神,不仅要扩大总量,还要注重各层次人才的­配合。三是以更宽广的胸怀,坚持加强激励和完善服­务相结合。要让激励和服务超过人­才的预期,这样人才作用的发挥和­创造的价值也会超过预­期。四是以更科学的标准,坚持合理的评价和有效­的使用相结合。要建立和经济发展相适­应的评价体系、评价标准,凡是产业发展需要,又能解决产业发展中的­难题的都是人才。要让市场和企业说话,而不是让材料和表格说­话。五是以更灵活的机制,推进人才储备和高效流­动相结合。科技创新的落地、科技产品的供给需要大­量的人才储备,人才工作要适度超前;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­的作用,促进人才的合理高效流­动。(作者单位:长三角合作办公室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