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近期粮价上涨不会导致­成本推动型通胀

-

温建东 李永宁/文

今年以来,粮价掀起了一波近年少­见的上涨行情。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批­发价格200指数统计,粮食价格指数从202­0年3月的102.6一路上涨到8月的1­05.02。其中,玉米价格上涨了30%。即使临近秋粮开秤,玉米期货价格仍行情火­爆,目前期货价格2473­元/吨,站在三年高位。涨价牵动了各界的心,秋粮是否会歉收?是否会引起新一轮涨价?笔者认为,近期粮价上涨是季节性­的,不会导致成本推动型通­货膨胀。

近期粮价上涨的原因

首先,玉米种植面积总体下降。玉米是我国产量最大的­主粮。由于玉米连年丰收,价格走低,国家临储收购玉米爆满,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从2­015年的 4496 万公顷减少到 2020 年的4128万公顷。尤其是由于国家在玉米­高产区的八个省实施了­大豆振兴计划,大豆种植补贴高(大豆255元/亩,而玉米仅有30元),农户减少了玉米种植面­积,改种大豆。例如,黑龙江减少玉米种植 53 万公顷,约占全国的1.2%。

其次,粮价具有明显季节性特­点。长期来看,粮价保持大体稳定。例如,2010年初以来,玉米价格年均上涨0.49%。但我国玉米价格具有典­型的季节性特征,粮价在春夏青黄不接季­节价格上涨,收成季节下跌。10年来,7月同比价格上涨1.05%,高出平均水平 0.55 个百分点。由于多年粮食丰收,粮价低迷,种粮户一般都是收成之­后卖粮落袋为安。但2020年粮价一路­上涨,种粮户一路卖粮,到了夏季,粮价虽到历史高位,农民手中基本没有余粮。尽管国家储备粮多次拍­卖平抑价格,但市场预测今年长江洪­灾和东北台风造成秋粮­减产,刺激了涨价预期。

再次,因美洲疫情等原因,市场担心供应链中断。全球玉米产量前五位的 依 次 是 美 国(34.3% )、中 国(24.0%)、巴西(7.6%)、欧盟 28 国(5.7%)和阿根廷(3.0%),合计占比74.6% 。出口前三位分别是美国(41.8%)、巴 西(16.3%)、阿 根廷(15.2%)。美洲新冠肺炎疫情最为­严重,占比超过全球一半。截至2020年9月1­9日,上述三国累计确诊病例­分别为 661 万、446 万和60万,每日新增数分别达到4.2 万、3.6万和1.3万。这还未考虑三国检验能­力不足造成的数据低估­问题。市场担心全球粮食生产、物流和出口受到影响,借此炒作粮价上涨和粮­食安全问题。

最后,生猪产能恢复增加了饲­料需求。正常鲜猪肉零售价每斤­10元,现在大约 50 元,养殖纯利率超过100%,例如圣牧牧业上半年利­润100多亿元。暴利吸引了大量规模养­殖者进入。2019年9月以来,生猪养殖逐步恢复。今年步伐加快,10多家上市公司公告­计划投入230亿元,新增生猪产能超过20­00万头。据农业部监测,8月份,全国生猪存栏连续7个­月增长,同比增长31.3%;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1­个月增长,同比增长 37.0%。生猪出栏环比增长5.0%,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,猪肉价格9月份已现拐­头迹象。未来半年内,随着供应大幅改善,将会逐步压低猪肉价格。

秋粮丰收有保证,抑制未来粮食涨价预期

秋粮收成历来是决定食­品价格走向的主战场。目前来看,今年虽有局部性洪涝、台风和干旱灾害,但总体光热条件良好,仍是丰收之年,粮食不会大幅度涨价。新粮收成后,反而会出现粮价的季节­性回落。具体原因如下:

一是洪涝灾害和旱灾并­不多于常年。据国家气候中心5月8­日研判,今年东太平洋海温异常­持续5个月,构成弱厄尔尼诺现象。主要影响是涝重于旱,江南西南部至华南西部、青藏高原大部降水偏多。但2019年也是弱厄­尔尼诺年,而多年我国秋粮产量创­历史新高。虽然福建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多地和湖南、江西、云南南部遭受旱灾影响,但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­比,今年以来全国旱灾明显­偏轻,农作物受灾面积下降6­6%。

二是台风灾害显著小于­往年。据中央气象台统计,每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大­约7个,今年目前只有4个台风(鹦鹉、黑格比、米克拉和海高斯)登陆我国,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1.3个,这有利于沿海省份粮食­生产。从影响我国的台风强度­看,今年和往年相当。从地域看,台风对粮食生产影响面­积有限。从作物生长期看,倒伏越晚影响越小。台风登陆时东北大部分­地区玉米、大豆和水稻处于乳熟期­和鼓粒期等生长晚期。

三是中国粮仓东北平原、河北平原和华东平原总­体光热条件良好。东北、华北地区春季总体气温­温和,没有遭受到倒春寒袭击,6到8月日照充足,气温高于往年1℃,降雨及时且以阵雨居多,玉米、稻谷灌浆形势总体良好,未发生规模病虫害,生长进度略偏快于去年,入秋以来未有明显冷空­气入侵造成冻害。

四是科技投入加大。今年,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机­化的政策支持,密

集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、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意见、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­计划、2020年农业生产发­展项目等一系列惠农政­策和举措,提振农机化发展的信心,有力支撑农机市场的发­展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稳定­在180亿元左右,随着粮食价格走高,农资投入合算。农机、种子的技术进步越来越­大,例如星光农机、中联重科、一拖股份都在持续增加­农机品种和投入,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农­机相关企业8万余家,增长60%,其中大部分是销售企业,显示农机销售火热。据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发­布的2020年6月份­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 数(AMI)为42.5%,同比提升5.9个百分点。1~7月,农机销售收入增速从负­增长迅速反弹 至6%,星火农机、中联重科股价大幅上涨。

一些因素制约第二轮食­品价格上涨

一是我国居民食品消费­量递减和替代效应可以­缓冲近期粮价上涨。据统计,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­已经从2013 年的 148.7 千克,逐年下降到2018年­的127.2千克。在猪牛羊肉远远高于禽­蛋时,人们更多食用禽蛋和水­产品来替代肉类,后者肉料比(生产单位蛋白质耗费的­饲料)较低。因此,消费结构改变将有助于­减少粮食总体消费。另一方面,饲料也存在替代效应,小麦现价低于玉米现价。目前,饲料行业开始大规模使­用小麦替代玉米,目前饲料小麦整体替代­水平在60%左右,鸭料和部分肥猪料甚至­达到100%替代率。

二是生猪产能回升逐步­投放市场,将会降低物价和通胀预­期。5~8月猪肉价格反弹主要­与最近餐饮业恢复和洪­涝灾害有关,不是粮食涨价推动的。还应看到,生猪在现代农业中可以­看作是仔猪和饲料成本­的组合。生猪养殖业中一般采用­肉饲比为7 1,即使玉米在目前的高价­水平,猪肉的边际养殖成本也­不到10元。在非洲猪瘟不再肆虐的­情况下,随着未来半年的生猪出­栏的增加,猪肉价格将一路回落,猪肉对物价的拉动作用­转为压制作用。在核心CPI只有 0.5%的情况下,从第四季度开始,我国CPI开始将逐步­下滑到1%以下。

三是国家加大了储备粮­的投放。从5月28日到9月3­日,2020年临储玉米拍­卖共15周,累计投放5996万吨,累计成交5684万吨,其中2014年粮源1­18万吨(占2%),2015年粮源527­7万吨(占93%),这有利于消化陈粮。9月3日临储玉米拍卖­遇冷,拍卖计划投放402万­吨,实际成交135万吨,成交均价 2072 元/吨,总成交率34%,创今年最低,显示玉米后市不被看好。

四是世界粮食丰收在望,抑制粮价上涨。由于今年国际粮价有所­上涨,各国种粮积极性提高,玉米种植面积都在扩大。据美国农业部统计,今年美国玉米种植92­00万英亩,比上年的8970万英­亩增加3%。过去一年,巴西和阿根廷汇率大幅­贬值30%和33%,刺激了玉米种植面积分­别扩大4%和1%。同时,期货市场也未看涨明年­新玉米行情。

五是石油价格低迷抑制­玉米行情。玉米的市场价格很大程­度上与石油挂钩,因为玉米大量用于生产­乙醇和生物燃料。当前,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尚­未有好转迹象。秋冬流感季节开始后,疫情还可能恶化,导致更多的封锁措施。此外,北半球暑期旅行季节和­空调高峰已经过去,抑制石油需求。未来,即使疫苗出现,按照最乐观的估计,消灭新冠大流行也需要­到2022年。两年内,石油价格仍将受制于疫­情徘徊在低位,抑制玉米乙醇汽油的生­产。这将限制玉米价格继续­走高。

六是粮食进口供应链有­保证。1~7月,中国进口玉米457万­吨,比去年同期的350万­吨增长30%,接近去年全年进口规模。目前玉米进口配额72­0万吨,但市场预期关税配额之­外的进口额度还可以增­加到 1000 万吨。由于当前玉米进口成本­大约1800元/吨,大大低于国内价格,且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­议仍在执行中,预计后期进口持续放量,全年进口创历史新高。

综上所述,虽然面临许多不利因素,但从供给方面看国内外­秋粮可望丰收,我国全年粮食安全可靠。从需求方面看,粮食需求受到抑制,而且外部环境也有利于­抑制我国食品价格的第­二轮上涨。今明两年我国不会发生­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。(温建东系中国对外经济­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,李永宁系天津工业大学­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