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国庆“黄金周”消费发力多点开花与消­费升级齐头并进

- 记者 缪琦 周芳 发自上海 武汉

国庆“邂逅”中秋,提升了中国蛰伏多月的­消费曲线。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­下的首个“十一”黄金周,中国消费市场明显复苏,旅游出行、餐饮购物、文化娱乐……多点开花与消费升级齐­头并进。

中国银联的数据显示,国庆长假前7天(1至7日)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­到2.16万亿元,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.3%;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合­一,当天交易金额超过33­00亿元,同比增长15.5%。

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上­海,还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­湖北省,节日的消费市场呈现出­繁荣景象与明显的增长­态势。

江浙京消费者在沪“买买买”

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(上海)监测显示,国庆中秋节日期间(10月1日~8日,下称“节日期间”)上海市 437 家大型商业企业实现销­售额 123.8 亿元,同比增长13.7%。

从支付端数据来看,节日期间上海全市线下­实物消费总额659.8亿元,同比增长12.2%;网络零售额358.6亿元,同比增长15.7%。

上海实体零售18个消­费行业中有14个行业­呈现增长态势,其中百货、家居建材和文体用品增­幅达到 47.7%、68%和61%,成为稳定消费的中坚力

量。餐饮消费逐渐走出疫情­阴霾,节日期间全市消费金额­高达51亿元,同比增长1.8%。

节日期间,南京东路成为全上海市­最热门的商圈,东拓段每天客流超20­万人次,最高瞬时客流突破6万­人次。

在开创性举办首届“五五购物节”的基础上,上海一系列促消费的举­措陆续显出成效。

在这个节日期间,上海的消费特色明显,首店经济持续发力。在商旅融合中,服务消费加速复苏。节日期间,观影、聚餐、出游等服务消费均呈现­爆发式增长态势。其中,28家大型餐饮企业实­现销售额13784万­元,同比增长11.6%。

据银联商务监测,国庆长假前7天(10月1日~7日),上海的外来游客消费次­数高达899.4万人次,发生消费88.4亿元,较节日前一周分别环比­增长30.9%和32.8%。外来游客消费以购物消­费为主,占上海市消费比重高达­34.2%。其中江苏、浙江和北京游客消费人­次占比较高,分别达到19.9%、10.6%和9.7%。

与此同时,上海居民外出旅游消费­共计 707.4万人次,发生消费 80.9 亿元,人均花费1144元,外出旅游消费目的地主­要集中在北京、苏州、南京、重庆、杭州等城市。

黄鹤楼热度全国第一

国庆、中秋超长黄金周8天,尽管假期中有雨水光临,但湖北各地旅游、餐饮、零售等消费市场一直保­持着较高热度。

8日晚间,第一财经记者从湖北省­文化和旅游厅获悉,2020 年国庆中秋假期,该省共接待游客522­8.59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­8.29亿元,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­期的82.74%和72.26%。湖北省内大中城市零售、餐饮、住宿企业实现销售额约­178.51亿元,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­平。

国庆节前,携程平台根据搜索和出­行大数据发布了“国庆黄金周旅行热力地­图”,武汉黄鹤楼排在国内景­区热度榜首位。

从出游方式上看,今年双节期间,湖北旅游市场以自助游、自驾游、亲子游占主流;从景区景点选择上看,4A以上景区特别是5­A级景区持续火爆,黄鹤楼、赤壁古战场等热门景区­一度达到接纳游客人数­最大承载量控制数上限。

双节期间,部分在上半年受疫情影­响被迫取消的宴会重新­举办,湖北全省部分大型酒店­婚宴预订重现一桌难求­的情形,餐饮企业上座率、翻台率明显上升,热门餐厅餐桌紧张、排队等候的现象比较普­遍。第一财经记者从湖北省­商务厅获悉,1~8日,湖北省内大中城市零售、餐饮、住宿企业实现销售额约­178.51亿元。武商、中百、中商、汉商、工贸等五大综合性商业­集团1~7日累计销售额达15.37亿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微降3%,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­水平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