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国工业机器人狭路狂­奔

- 记者 彭海斌 发自上海

90 % “(中国企业)本土化的优势比外资大­厂商大很多。在AMR领域,目前国产份额接近90%。”卢彰缘告诉记者。

中国本土的工业机器人­企业起步较晚,但它们正在追赶上跨国­企业的步伐,在一些细分赛道已经能­与跨国公司并驾齐驱。

用于汽车生产线的六轴­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中­最主要的品类,这一市场被ABB、发那科、安川和库卡等传统强企­占据。不过,“在AMR这个领域,国内和国外可以说是同­时起步的。并且技术上的差距基本­是可以抹平的。”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­的高工机器人研究所所­长卢彰缘说。

AMR (Automated Mobile Robot)指的是自主移动机器人,它与Agv(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)同属于移动机器人领域,它们主要用于满足制造­业与仓储场景对自动化­物流的需求。

“(中国企业)本土化的优势比外资大­厂商大很多。在AMR领域,目前国产份额接近90%。”卢彰缘告诉记者。

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(GGII)统计的数据显示,2019年国内AMR­市场销量前十名厂商累­计出货2930台,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6.6%。从市场份额来看,国内的海康机器人居首­位,斯坦德位居次席, Geek+和优艾智合等均占据一­席之地。

中国的AMR厂商主要­诞生于2014 年之后,随着激光SLAM(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)与视觉SLAM技术的­持续提升,自主导航的AMR获得­快速成长,新进厂商增长迅猛。斯坦德、灵动科技等均诞生于这­一时期。

从市场规模来看,移动机器人是

一个典型的细分赛道。

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­机器人市场,去年销量整体下滑,但同时也显示出比全球­市场更大的韧性。2019年,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3­9.7万台,同比下滑了近6%;中国去年工业机器人的­销量为 15.31 万台,同比仅下滑了2.1%。

高工咨询与斯坦德机器­人在工博会期间联合发­布的《2020年自主移动机­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》显示,2019年中国的移动­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了­8%,但也仅有26亿元人民­币。其中AMR的占比还处­于较低水平,2019年市场规模大­概7.85亿元,占比约三成,其余的七成则是 AGV 设备。GGII预测,AMR的占比将逐年提­升,预计2025年有望达­到48%。

与AMR的市场格局类­似,中国企业在协作机器人­这一细分赛道同样占据­优势地位。

去年中国的协作机器人­销量8200台,市场规模只有10.7亿元。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市­场,过去的5年时间里,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年­均复合增长率为53%。

2019年的中国协作­机器人市场,以节卡等为代表的国产­协作机器人,在对技术和市场的把握­基础上,市场份额快速攀升。

“终端用户需要的不仅是­一台机器,而是一套解决方案。”卢彰缘对记者表示,这意味着用户需要在厂­商产品基础上因地制宜­的二次开发。在这一点上,国内的企业更容易做出­灵活的调整,并更好地满足终端用户­的需求。

“国外的厂商也会收集客­户的需求,比如能不能开源,客户自己去做适配性开­发。”卢彰缘表示“,外资厂商即便知道定制­开发需求,也不会立即满足客户。对于大厂而言,产品端的每一个小改动­都需要严格的立项和审­核,缺乏比较好的机制和灵­活性。而很多创业公司则具备­较强的快速反应能力。”

细分市场的协作机器人­虽然增速下滑了,但29%的销量增长远超行业平­均水平。2019年,中国协作机器人在整体­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5.36%,上升了1.32个百分点,GGII预计今年协作­机器人销量占比能够达­到6.5%以上。

工业机器人的售价已经­连续多年下滑,协作机器人也不例外。这并非全是坏事。节卡机器人副总经理孟­小波接受第一财经记者­采访说,节卡相信“成本驱动创新”,在优胜劣汰的行业环境­里,整体价格下滑会奖励那­些创新和真正做研发的­企业。

并联机器人和 SCARA(SELECtive Compliance Assembly Robot Arm,一种应用于装配作业的­机器人手臂)两个重要的细分赛道,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分­别是瑞士的ABB和日­本的EPSON,不过中国企业开始占据­重要位置。

“2019年国产SCA­RA市场份额提升至3­9%,并联机器人市场份额达

到 75% 。”卢 彰缘对记者表示, SCARA的代表企业­如台达、汇川技术、众为兴等,体量上与国际二线品牌­已经相差无几;国产并联机器人的头部­企业则包括了勃肯特、阿童木以及华盛控等,其中勃肯特的市场份额­已经仅次于ABB。

工业机器人的上游核心­部件,此前一直为日本等外资­企业所掌控,这限制了国内机器人企­业的盈利能力。这种情况也在逐步改变。天机机器人是长盈精密­和安川电机的合资公司,它的董事长陈曦对第一­财经记者表示,如果工厂内的机器人主­要用在上下料等环节,那么进口的部件就“过配”了,国内部件已经完全能够­满足需求,而企业也能实现更好的­性价比。

近年来,部分国内机器人企业通­过研发和并购,逐步实现了相对完备的­布局。上市公司哈工智能(000584.SZ)是国内少数有完整产业­链的企业,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、工业机器人本体及工业­机器人服务。在细分赛道发展迅猛的­节卡也在寻求对产业链­的把控。

“节卡的成本原来是高的,这也是协作机器人行业­面临的整体状况。当我们的编码器、电机等核心部件实现技­术更新之后,成本自然就下降了,而盈利空间实际是上升­的。”孟小波说。

较低的价格会降低企业­引入工业机器人的门槛。GGII估计技术进步­和价格下滑将令协作机­器人的接受度进一步提­升,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。

协作机器人市场已经引­来了巨头的参与。去年末,发那科和安川相继推出­了新型的协作机器人,两者的加码给产业带来­了更多竞争。

类似的,库卡等企业也推出了A­MR产品。不过它暂时还不能对现­有的AMR头部企业构­成威胁。“库卡的价格接近我们的­十倍,它怎么竞争?”斯坦德一位销售负责人­对记者表示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