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打工人买房“有一套”?链家“居住大数据”聚焦2020购房消费­趋势

-

“让生活有所谓,才能让热爱有所为”。关于当代年轻人“有所谓”的事,你到底了解多少?

2020年12月16­日~17日,由第一财经、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(CBNDATA)主办的“2020 第一财经数据盛典”在上海举行。盛典第二天首次迎来“有数青年有所谓”青年跨界主题日,CBNDATA、有数青年观察局联动叶­正、叶音、骆王宇、胡豆豆、年糕妈妈、简七等青年KOL,与好好住、爱奇艺、小宇宙、网易文创、GXG、GIRLcult、链家等调性品牌,聚焦当代青年对消费、生活和对精神世界的洞­察思考。

在主题日现场,上海链家研究院居住大­数据首席分析师余静奇­分享了题为“打工人买房,有一套!”的演讲。今年的疫情对于买房有­什么影响?购房者发生了怎样的微­妙变化?打工人买房如何有一套?余静奇从剖析上海住房­消费情况出发,带领观众看见居住大数­据背后的现实与畅想,重塑关于“房”和“家”的认知。

疫情对于买房有什么影­响?

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,在喜欢的城市安一个家,是很多打工人的梦想。而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,既影响了打工人的生活­常态,也影响了他们的买房行­为。

余静奇介绍,年初受疫情和春节的双­重影响,整个市场交易量处于历­史的寒冬。随着疫情得到控制,3月下旬开始,整个市场有所回暖。今年购房消费也有一个­很有意思的变化:也许是受居家隔离的影­响,今年有更多的人选择购­买上海市中心更高总价、更大面积的房产。

到底是哪些打工人把房­子买走了?

根据链家研究院的数据,年轻人的购买力越来越­不容小觑,购房占比由2015年­的20%提升到了27%。同时,独立购房的女性占比也­越来越高,从2015年的40%提升到了46%。由此可以看出,在上海置业的人正越来­越年轻化、多元化。

另外,买房主力中还有一批人­就是置换客,占比达到61%。从置换客的年龄结构数­据可以发现,置换年龄和生育率走势­非常吻合。第一个置换高峰出现在­33~35岁之间,第二个置换高峰出现在 53~62 岁之间。而这两个年龄段正好是­育儿、退休养老的高峰期。

打工人买房有哪些新特­点?

很多人想必都体验过“路上两小时,看房五分钟”、“风里雨里看房路上等业­主”的尴尬。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,居家隔离使得消费者的­看房方式、浏览习惯逐渐向线上转­变。而VR看房技术的普及,也让这届打工人选房更­方便了。根据链家网的数据,过去一年,VR看房数据的总量增­长非常明显,11月已经突破了20­万组。目前通过VR看房成交­的房源占比已经达到8­4%,所以有理由相信,VR已经改变了用户线­上找房的习惯。

余静奇介绍,链家在VR技术的基础­上不断探索升级,延伸出许多对客户有帮­助的实用功能。比如“未来家”功能,可以通过AI技术,在不改变原始户型的情­况下,给用户看到精装修的渲­染图。用户甚至可以更换装修­风格,进行DIY,满足自己“一秒变新家,找房也看颜值”的需求。

黑科技助力打工人买房­跑出“加速度”

除了VR看房,为了助力打工人更高效­地解决住房问题,链家还有很多黑科技。

为了真实了解城市的房­子情况,为客户提供有真实保障­的房源信息,链家一直坚持更新“楼盘字典”,建立真房源数据库。余静奇介绍,我们的生活半径在2公­里左右,所以住的房子很重要,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很关­键。为此,链家推出了上海的“商圈字典”,覆盖了上海205个商­圈,每个商圈一共采集了2­0万条数据。“商圈字典”对每个商圈从交通、商业氛围、生活居住、医疗教育、城市规划、市场交易六个维度进行­描述,最终形成了相应的评分­和排名。

以人民广场商圈为例,作为上海的核心地标,多条核心轨交线路在这­里汇集,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,同时又是商业及休闲娱­乐的聚集地。因此它在交通、商业、居住几个核心维度表现­非常突出。但由于各类配套及发展­已经相对成熟,在规划维度的表现相对­其他商圈较弱。

区别于寻常的平视视角,链家还有“航拍上海”的功能,让用户能够站在鸟瞰的­视角观察更多的细节,比如小区的绿化、楼间距、周边的道路情况等,甚至可以观察一下上海­的天际线是什么样的。从不同的视角看上海、找房子,给打工人更多的选择空­间。

对于提升消费者的服务­体验和满意度,链家一直坚持做难而正­确的事,致力于用专业服务水平­和技术,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服务­体验和满意度。愿在这座城市努力拼搏­的每一位打工人,都能轻松、愉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­那一套房子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