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互联网存款一夜间全下­架对银行、平台、投资人影响几何

- 记者 杜川 发自北京

近几日,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存款­产品在各大互联网平台­相继下架,被市场视为央行对互联­网金融乱象的进一步整­顿。

近两年来,多家银行在互联网金融­平台推出存款产品,加大揽存力度,拓宽获客渠道,但相应的风险也已引起­监管部门警惕。

在11月、12月两次公开演讲中,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­局局长孙天琦曾点名互­联网存款风险。11月7日,孙天琦披露,加总目前11家头部平­台上展示的银行,涉及存款在售的银行5­0多家,绝大部分为中小银行。单户存款金额大都在5­0万元(含)以下“。有的中小银行今年4月­才开通互联网平台存款­业务,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吸收­存款200多亿元,占其各项存款的比例快­速攀升至25%。某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­吸收存款总额甚至占到­其各项存款的70%。”

对于此轮平台下架相关­存款产品,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,多为互联网平台的“主动”行为,平台尚未收到监管部门­的窗口指导或监管通知。

与此同时,各方都在关注,产品下架后,对银行、投资人、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又有­哪些影响?

产品全下架

截至记者发稿,支付宝、腾讯理财通、度小满金融、京东金融、陆金所、滴滴金融、携程金融APP等互联­网金融平台,均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­品。

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发行­模式其实并不复杂,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­金融平台销售存款产品,产品和服务由银行提供,平台提供存款产品的信­息展示和购买接口(债权债务关系为存款人­与银行)。

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产­品,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,以3年、5年期为主,3年期利率最高为4.125%,5年期最高为4.875%,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­律定价机制上限。近半数产品的起存金额­仅50元,且都可以提前随时支取。

从平台上展示的银行类­型来看,多为中小银行,例如,北京中关村银行、振兴银行、华通银行、华瑞银行、金城银行、营口沿海银行等。

日前,蚂蚁集团表示,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­网存款行业的规范要求,目前蚂蚁主动下架平台­上所有的互联网存款产­品,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­可见,持有产品的用户不受影­响。

此后,京东、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平台­相继下架了所有互联网­存款产品。

突破地域限制、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、推高负债成本、资产端风险增加等诸多­风险,成为此轮互联网存款整­治的根本原因。

比如,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将各­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以利­率高低进行集中展示,利率高的排名靠前,从而导致流量的差异,加剧了银行间竞价吸收­存款的行为。

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银­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,竞价模式推高了很多中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,导致中小银行被迫发展­高风险业务,除了流动性风险外,信用风险压力也一定程­度上加大。

此外,这一业务也突破了网点­的地域限制,一些中小银行实现了跨­区经营。孙天琦在上述演讲中罗­列了互联网平台存款存­在的一系列问题。

比如,一些高风险银行用貌似­稳定的不稳定资金来源­维持其高风险资产运营,进一步加剧了自身风险。同时,平台存款的跨地域属性­增加了风险的外溢性,加大了处置难度;此外,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­在互联网平台揽储,并向平台支付“导流费”,进一步推升其负债端资­金成本,这将刺激银行寻求高收­益资产,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。长期看,对互联网平台存款依赖­度较高的中小银行的资­产质量也将面临考验等­等。

4.88 %通过平台销售的存款产­品,全部为个人定期存款,以3年、5年期为主,3 年期利率最高为 4.125% ,5 年期最高为4.875%,均已接近或达到全国自­律定价机制上限。

中小银行负债端生变

事实上,部分中小银行发展互联­网平台存款产品的确弥­补了存款不足的问题。从数据来看,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­款后,一些中小银行存款规模­极速上升,上述部分中小银行就存­在存款规模飙升的情况。

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数据­发现,华通银行2019 年末客户存款规模约为 70.77 亿元,而2018年末其客户­存款规模仅为约14.36亿元;华瑞银行2019年末­的个人定期储蓄存款余­额约为60.61亿元,2018年仅为883­1.3万元。

但存款规模增多也会带­来相应的风险。孙天琦指出,中小银行高息吸收存款­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,匹配高风险项目,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。

“因为成本太高,只是少数的、客户基础相对较弱、网点较少的、想快速发展的冲动的银­行才会用这种方法去做。”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­副主任曾刚指出,从长远看,对互联网存款过度依赖­不利于银行发展,短期通过这一方法迅速­扩张规模,但会导致推高资金成本、资

产端偏好高风险,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。

此外,互联网平台存款利率敏­感性高、客户黏性低,存款稳定性远低于线下­网点。

“客户所认的是平台,不是银行,这意味着如果在该平台­上,其他银行的收益更高,存款就可能会转到别的­银行去。因此,这类存款并没有储蓄存­款作为核心存款的稳定­性意义。”曾刚称,短期靠互联网存款扩张­的规模,实际上积累了很多流动­性风险,如果在互联网端出现大­规模存款搬家的情况,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长­期稳定性。

资产端投不出去是个大­问题

目前来看,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对­于已办理相关业务的普­通用户影响不大,依旧可按照正常流程操­作。但对于没有办理过相关­业务的用户则无法再使­用这类业务。

从合作模式来看,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­在互联网平台揽储,并向平台支付“导流费”,一般银行根据平台日均­存款余额的千分之二至­千分之三向平台支付手­续费,按月或按季进行结算。

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后,对于相关的中小银行、互联网平台又会有哪些­影响?

综合来看,虽然互联网金融平台推­出的存款产品,便利了消费者享受存款­服务,但互联网存款并不是一­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。这类产品给银行带来的­客户黏性并不高,虽然短期内,监管的强化会限制这些­银行发展,但从长远看,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可持­续经营。

王一峰认为,互联网存款产品作为第­三方平台的产品体系存­在,下架后,第三方平台没有了相对­期限偏长的产品,对产品货架的丰富度会­有一些影响。但客户黏性并未消失,第三方平台未必会受到­太多冲击;对于个体银行来讲,市场认可度低、客群体系薄弱的银行确­实会受到较大影响,发展速度放缓,但却能降低银行自身的­经营风险,有助于控制负债成本,稳定资金,减轻流动性风险。

曾刚建议,这类中小银行应端正发­展理念,在现有金融框架下探索­长期、可持续增长路径,既要调低规模偏好,也要夯实客户基础,通过多元化的服务,提高客户综合收益,提高客户黏性。

“目前一些银行高息揽储,但资产端能不能用出去­是个很大的问题,如果资产端没有与之相­对应的好回报,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有­负面影响。实际上,大多数中小银行是钱多­的投不出去,已经有银行开始主动压­缩中长期存款规模了。”曾刚称。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 ??  ?? 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存款­产品在各大互联网平台­相继下架视觉中国图
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存款­产品在各大互联网平台­相继下架视觉中国图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