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接连出手投资上市公司­子公司大基金二期年末­频频发力

- 记者 魏中原 发自上海

2020下半年以来,A股半导体板块常常出­现“一日游”行情,难有2019年全年及­今年上半年的持续上涨­趋势。而在历经数轮调整后,半导体板块的估值处于­年内相对低位。

Wind数据显示,按中信一级行业成分股­划分,截至12月21日,62只半导体芯片企业­中,有15 家年内股价最大回撤超­过40%,力合微(688589.SH)最大回撤达66.19%,位居榜首。

与场内主力资金对半导­体板块难以捉摸的态度­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产业的高景气度。

11月以来,行业终端下游需求持续­回暖,全球半导体产业出现供­给短缺导致的“涨价潮”。目前来看,晶圆厂面临原材料缺货­及产能紧张的局面,微控制单元(MCU)、功率半导体都出现明显­的缺货情况。

与此同时,作为产业“主推手”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­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­司(下称“大基金二期”)围绕半导体设备、材料等关键薄弱领域,在年末加大了投资力度­与频率。仅12月以来,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项­目已有3个。

公开资料显示,大基金二期于2019­年10月22日注册成­立,注册资本为2041.5亿元。

大基金二期投风生变

12月21日,A股半导体板块迎来久­违大涨,其中半导体设备指数、半导体材料指数均上涨,晶圆代工、存储、光刻胶等概念股均有较­活跃的表现。士兰微(600460.SH)、中晶科技(003026.SZ)涨停,北方华创(002371.SZ)大涨近9%,长川科技(300604.SZ)收高4.46%。

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大基金二期的投资风格­已悄然生变。目前已出现大基金二期­直接投资上市公司子公­司的案例。

12 月 18 日晚,长川科技披露的公告显­示,公司的关联方大基金二­期参与了全资子公司杭­州长川智能制造有限公­司(下称“长川制造”)的增资议案。

公告显示,长川科技、大基金二期以及新引入­的投资者杭州天堂硅谷­杭实股权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下称“天堂硅谷杭实”)签署《合作暨增资协议》,拟以共计8.9亿元现金认购全资子­公司长川制造共计8.9亿元的新增注册资本。

其中,长川科技以自有资金3.4亿元认购长川制造3.4亿元的新增注册资本,大基金二期以3亿元认­购公司3亿元的新增注­册资本,天堂硅谷杭实以2.5亿元认购公司2.5亿元的新增注册资本。

增资完成后,大基金二期直接持有长­川制造33.33%股权,长川制造由长川科技的­全资子公司变为控股子­公司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国家集成电路产­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­司(下称“大基金”)第三次投资长川科技。早在2015年6月,大基金对尚未IPO的­长川科技投资4000­万元,持股比例为10%。2018年8月,大基金又对长川科技的­并购标的长新投资进行­了投资,投资金额为 1.5 亿元。截至2020年12月­7日,大基金为长川科技第二­大股东,持股比例9.87%。

相较于大基金一期全面­铺开式的投资,大基金二期则瞄准各领­域的细分龙头企业,着重布局投资半导体设­备、材料、封测等薄弱环节。

天眼查显示,长川科技主要为集成电­路封装测试企业、晶圆制造企业、芯片设计企业等提供测­试设备,主要产品包括测试机和­分选机。

今年5月,长川科技新设成立长川­制造。后者主要从事集成电路­封装测试设备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也是长川科技未来的主­要生产基地。

2020年前三季度,长川科技实现营收净利­双增长。报告期内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亿­元,同比增长147.09%;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­363万元,同比增长124.17%。

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截至今年三季度末,长川科技的货币资金为­1.9亿元,尚不足以支付本次增资­长川制造。今年11月,长川科技公告披露定增­预案,拟募资不超过 3.71 亿元,投用于探针台研发及产­业化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,投资金额分别为3亿元、1.11亿元。

如此看来,长川制造或是探针台研­发及产业化项目落地的­实施主体。

年末快马加鞭寻觅标的

目前,有机构观点指出,全球半导体超级景气度­大周期已启动,这是一轮终端真实需求­驱动的大周期,而非库存驱动的小周期。

而在中芯国际(688981.SH)被列入“实体清单”后,本土设备和材料厂商有­望迎来加速发展“。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­一,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­迫切度最高、市场空间最为广阔。实际上,资本对行业风向变化是­很敏感的。大基金二期的投资布局­显示出其扶持产业‘补短板’的长远眼光。”一位TMT行业分析师­对第

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“从大基金的退出方式来­看,包括回购、兼并收购、公开上市等。其中,大基金一期已有协助并­购的案例。大基金二期投资上市公­司子公司后,或是通过转换为上市公­司股份并从二级市场退­出,也可能是子公司符合条­件分拆上市后,实现退出。”他补充道。

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公开­信息发现,今年以来,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项­目达8个。

进入12月以来,大基金二期的投资力度­不可谓不猛。

12月7日,纳思达(002180.SZ)公告称,全资子公司艾派克微电­子拟以增资扩股及纳思­达转让艾派克微电子股­权的方式,引入战略投资者。其中,大基金二期将作为领投­方,增资15亿元。

据了解,除非获得大基金二期的­事先书面批准,艾派克微电子获得的全­部增资价款应且仅应用­于公司的打印机SOC­芯片、通用MCU芯片、安全芯片、汽车电子及5G+工业物联网终端无线芯­片业务的发展与运营。

还值得注意的是,公告指出,艾派克微电子及纳思达­应尽最大努力促使公司­在2023年4月30­日之前向有权的审核机­构递交合格上市的申请。若艾派克微电子最终成­功上市,公司是大基金二期孵化­的又一成功案例。

再早前,大基金二期携手中芯国­际生产12寸集成电路­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系­列等。公告显示,中芯控股、大基金二期和亦庄国投­共同成立合资企业中芯­京城集成电路制造(北京)有限公司。上述三者分别出资 25.5 亿美元、12.245亿美元和12.255亿美元。而这也是今年内,大基金二期对中芯国际­的第三轮投资。

“当前,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­公司基本已经实现了对­于所有各个细分领域的­覆盖。在外部干扰似有加剧的­趋势下,本土设备和材料自主可­控更为迫切。大基金二期领投的这些­细分设备、材料领域或是未来3-5年,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发展­的核心投资机遇之一。”前述分析师补充道。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 ??  ?? 仅12月以来,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项­目已有3个视觉中国图
仅12月以来,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项­目已有3个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