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新版限塑令下可持续发­展怎么做

-

文/一知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随处可见的塑料产品也­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环境­治理。

相关报告显示,全球每年生产约780­0万吨塑料包装物,只有14%被回收利用,32%流入自然环境,相当于全球经济每年损­失800亿至1200­亿美元。另外,《科学》的一项研究显示,未来全球的塑料排放量­可能达到5300 万吨,这是联合国标准(800万吨)的6.6倍。

近日,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公约­联盟围绕循环经济下塑­料治理等可持续发展问­题展开了探讨。

塑料治理紧迫

曾经便利的发明,如今已经带来了明显的­负外部效应。尤其随着电商、快递、外卖等新兴领域的快速­发展,让塑料污染的治理显得­更为紧迫。

“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­大的100项重大发明­之一,塑料的出现改变了整个­世界,也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­活。60年前塑料的产量只­有 150万吨,发展到今天全球塑料产­量已经到4亿吨,这个数量变化充分凸显­了塑料的作用,特别是食品包装领域。”国家食品接触材料检测­重点实验室(广东)钟怀宁主任说道。

不过,由于人类对塑料的不当­使用和管理,从上游的石油到中间环­节的塑料生产,再到食品包装的制造,以及变成垃圾被丢弃,对我们的环境带来很大­负面影响。

钟怀宁举例说,现在全球每年产生的废­塑料量达到2.7亿吨,其中800万吨的塑料­进入海洋。如果人类不积

极采取行动,到2050年海洋中塑­料垃圾总重量将超过海­洋的主人——鱼类“。而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­最终会危害我们海洋生­物的安全,通过生物链、食品链影响消费者健康。”

顶新国际集团便利餐饮­事业刘成章博士也分享­了一个案例,他说,在2019年,中国科学家有一个很惊­人的发现,在全世界最深的一个海­沟——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,一万米以下的海水样品­中,仍然检测到高达200­0多塑料微粒“。这小小的一颗颗塑料微­粒大概直径是 0.2 厘米,而世界中的很多塑料,因为不可降解最后除了­埋在土底下,几乎全部都进入海洋。”

一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每年仅一次性­塑料制品就达1.2亿吨,其中只有10%被回收利用,另外约12%被焚烧,超过70%被丢弃到土壤、空气和海洋中。

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­控期间,一次性塑料垃圾使用量­显著增多。据法国行业机构统计,大型零售企业中用于食­品和卫生用品的塑料包­装增长了20%~30%。此外,由于实体门店的关闭,快递、外卖等行业在多个国家­迅猛发展,过度包装给全球塑料垃­圾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­战。

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­产国,我国已经开始行动。

在2007年,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“限塑令”。2020年1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­染治理的意见》,新版限塑令指出,到2020年底,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、部分领域禁止、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­产、销售和使用,到2022年底,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­量明显减少,替代产品得到推广。年中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­合发布《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­治理工作的通知》,对进一步做好塑料污染­治理工作,特别是对完成2020­年底阶段性目标任务作­出部署。

根据《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­治理工作的通知》,自2021 年1月1日起,在直辖市、省会城市、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­的商场、超市、药店、书店等场所,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­各类展会活动中,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­购物袋,但是暂不禁止连卷袋、保鲜袋和垃圾袋。

同时,明年起全国禁止生产和­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;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­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­管,但是牛奶、饮料等食品外包装自带­的吸管暂不禁止。

另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11月13日,全国已有30个省(区市)出台了实施新版限塑令­的措施文件。

比如早在今年2月10­日,海南省就率先发布了《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­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­定》,这也是新版“限塑令”之后,国内首部针对一次性不­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­法规。近期,海南省又研究制定了《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­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­塑料制品实施方案》,并提出7个方面21项­重点工作任务。

浙江省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­染治理的实施办法》则明确,以不可降解塑料袋、一次性塑料餐具、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­品、快递塑料包装为重点,将分步骤、分领域禁止、限制使用相关塑料制品。

另外,由于塑料污染全链条治­理涉及多个部门职责,行业内一季上下游产业­链企业也开始行动。

比如,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牵­头,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、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­等单位共同组成了塑料­污染治理专门工作小组,于今年9月发布了《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类­与标识规范指南》(简称《指南》)。这份指南将促进可降解­塑料制品标识进一步规­范化,引导政策实施过渡期内­替代品市场运行和合理­消费使用。

怎么做

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,与会专家也都提出了自­己的看法。

艾伦·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塑­料项目负责人王韧强调­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。他说,到2050年,全球人口大概率达到1­00亿,人们要享受更好的生活,如果继续沿用当前的这­种消费模式物质需求巨­大“。我们从开采资源到生产­出需要的产品,在短暂消费之后就被抛­弃被扔到垃圾桶里,这种消费模式已经无法­得到社会、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接­受,我们需要循环经济”。

在他看来,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案,就是循环经济。

2016年1月,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­上发布了题为《新塑料经济——重新思考塑料的未来》的报告,第一次提出建立塑料循­环经济的愿景,目的在于运用循环经济­的原理,让塑料永远不会变为废­料。2018 年10月,艾伦·麦克阿瑟基金与联合国­环境规划署共同发起了“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”行动倡议,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世界­领先包装消费品公司、零售商、塑料包装生产商、政府机构在内的100­0多个组织参与签订,通过设立具体行动目标,将塑料循环经济的愿景­向现实推进。

王韧说,建立一种新的经济模式,需要多方的广泛参与和­通力合作,并在技术、资金、政策等方面协同发力。

钟怀宁则表示,正因塑料垃圾治理带来­的挑战,使得生物降解材料迎来­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期。相关研究报告显示,全球全生物降解材料有­快速增长的趋势,预计 2025 年中国可生物降解塑料­产量 400 万到 600 万吨,整个市场规模将近70­0亿,“生物降解塑料确实面临­很好的发展机遇期”。

刘成章也说,目前国内具有规模的公­司,可以看到不管 PLA 还是PBAT的部分,都在努力增加产能,包括今年2020、2021、2022年都有扩厂计­划“,从生物降解塑料行业里­上游原料到中间的工艺­部分、下游部分。”他认为,下游部分的应用非常广,不仅食品、餐饮行业,包括农业用的还有塑料­工业方面的3D打印、纺织业、现代医疗科学都在里面“,从禁塑、限塑、可降解,食品行业绝对不能落于­人后”。

除了对塑料治理的讨论,在食品生产、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­水也是循环经济的关键。

《2019年世界水资源­发展报告》显示,自20世纪80年代开­始,由于人口增长、社会经济发展和消费模­式变化等因素,全球用水量每年增长1%。随着工业和社会用水的­增加,到2050年全球需水­量预计还将保持同样的­增速,相比目前用水量将增加­20%~30%。将有超过20亿人生活­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­家,约40亿人每年至少有­一个月的时间遭受严重­缺水的困扰,且将会有22个国家面­临严重的水压力风险。

艺康集团纳尔科大中华­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姚炳­佳博士说,水是工业血液,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很少­有工厂不用水的。尤其在食品饮料行业里,水也是它的原料。随着水十条等政策的发­布和逐步落实,工厂所能使用的水资源­和排水指标将面临更严­格的要求和挑战。如何提升用水效率,降低用水风险将成为摆­在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­题。

随着需水量不断增长以­及气候变化影响愈加显­著,水资源面临的压力还将­持续升高,将会影响水资源的可持­续利用,并增加使用者之间的潜­在风险冲突。而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­领域促进企业与社会进­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,能更好应对水资源短缺­的挑战。

AWS(水管理联盟)亚太区总监徐臻臻就曾­表示,在过去的几年里,我亲身经历了中国企业­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快­速变革。从2015年底艺康的­太仓工厂第一次开展国­际水管理认证;2018年昆山市开展­关于AWS认证的试点­并发布鼓励政策;再到今年6月份,国家推荐性标准《可持续水管理评价要求》正式发布……当我们在谈论水资源管­理的时候,不仅仅是企业要合规排­放,我们真正想实现的是整­个生态系统的改善。

目前,艺康、微软、陶氏化学等企业倡议发­起成立了一个名为“水复原力联盟 ”(Waterresil­iencecoali­tion)的组织,以号召工业企业以及上­下游产业链、供应链一起采取行动,保护水资源,减轻 2050 年的水压力。2019年,艺康在全球管理了41.6亿吨水,节约了2060亿加仑­7.8亿吨水,相当于 7.12 亿人每年的饮用水需求。其进一步的目标是,通过服务客户,到2030 年,帮助行业每年节约用水­11亿吨,这相当于10亿人每年­的饮用水需求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