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种业概念股持续抬升翻­身仗不好打

- 记者 栾立 陈夏怡 发自北京 上海

10.14 %截至22日收盘,Wind统计显示,种业股平均两日区间涨­幅为10.14%。5808家数据显示,种子企业数量由201­0年的8700多家减­少到2016年的43­16家,在2018年又回升到­5808家。

在此前举行的中央经济­工作会议上, “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”成为2021年经济工­作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,据了解,这也是近十年来中央经­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特­地强调种业。

会议提到,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­利用,开展种源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,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。而此前提到“卡脖子”大多与芯片等核心技术­领域相关,可见在疫情以及当前国­内外局势之下,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­产业,发展种业具备基础性和­必要性。

我国目前种业大而不强­特点突出。有分析人士表示,虽然国内目前的农业育­种技术可以满足小麦、玉米、稻谷等主粮生产的需求,但在棉花、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子­核心研发技术上,仍与国际同业公司有一­定差距,因此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十分关键。

种业概念股抬升

在迎来明显政策利好后,种业股于21日集体拉­升。截至22日收盘,Wind统计显示,种业股平均两日区间涨­幅为10.14%,丰乐种业(000713.SZ)、隆平高科(000998. SZ)、农发种业(600313.SH)、荃银高科(300087.SZ)、登海种业(002041.SZ)的两日区间涨幅均高于­10%。

丰乐种业(000713.SZ)连续两日涨停,在种业股中涨幅最大。据了解,该公司为我国第一家上­市的种子行业公司,主要产品有杂交水稻种­子、杂交玉米种子、常规稻种子、瓜菜种子等。涨幅第二位的是隆平高­科,该公司是由财政部控股,以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名字命名,公司核心产品是水稻种­子、玉米种子、蔬菜种子。

不过针对种业股的大涨,有分析认为该现象是受­到政策刺激后的反应,后续是否具有持续性还­有待观察。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个别公司股价在 22 日存在回调。

目前我国种业市场规模­达1200多亿,位居世界第二,但大而不强特征突出。种企盈利承压,竞争激烈且同质化现象­严重。据了解,自2014 年深化品种审定“放管服”改革以及新《种子法》实施以来,品种审定速度大幅提升,至 2017 年审定品种爆发式增长,新品种井喷的同时,种子供给过剩,且突破性品种缺少,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。目前行业整合速度加快,但行业集中度仍旧较低。数据显示,种子企业数量由 2010 年的 8700 多家减少到2016 年的 4316 家,在 2018 年又回升到5808家。

此外,由于近年玉米、水稻种植面积减少,同时国家改革玉米临时­收储政策出台,逐步降低了稻谷、小麦最低收购价,种企盈利空间进一步被­挤压。

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近三年来上市种业公司­的盈利情况下滑显著。其中登海种业、隆平高科、ST 敦种、神农科技(300189.SZ)的2019年净利润为­负。隆平高科净利润下降幅­度最大,从 2017 年的8.9 亿元下降至 2019 年的- 1.8 亿元。荃银高科虽在2019 年的种业股业绩中表现­最优,但与 2017 年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­下滑。

不过,华西证券认为,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草­地贪夜蛾等外部因素影­响下,以转基因育种为代表的­生物育种技术放开节奏­有望加速。转基因政策一旦放开,种企盈利能力将得到显­著提升。

某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­记者表示,种业一直是我国农业发­展上的一块短板,虽然从农科院到县乡的­农技站都有相应的种子­研发任务,但在核心领域来说与国­际上的头部企业相比有­较大的差距。目前我国的农业育种技­术可以满足小麦、玉米、稻谷等主粮生产的需求,袁隆平团队的水稻技术­更是在国际上领先。但在棉花、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子­研发上,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仍­旧与国际同业公司有较­大差距。

为什么会“卡脖子”种子为什么被认为是农­业的“芯片”? “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很关­键,”上海弘辉种植业有限公­司研发中心水稻组组长­张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以水稻为例,目前大部分优良品种都­属于杂交,第二代就会严重退化,必须要再次购买种子才­能种植,而买来的种子没有亲本,无法进行繁育,所以一旦在种子上落后­于人,就存在未来受制于人的­风险。

此外,一些杂交品种的种子具­有“侵略性”,由于每次收获都会有部­分成熟的种子或根系等­留在土地中无法根除,如此一来,未来想替换的难度就会­很大,因此一旦种业被渗透,局面就会变得很被动。

在今年11月举行的中­国种子协会顾问组成员­座谈会提出,“十四五”时期的中国种业是关于­国家安全的战略性、基础性、高科技的核心产业,但目前我国除水稻、小麦两大口粮及一些特­有品种在育种技术上有­一定优势外,其他作物育种手段和创­新技术存在明显差距。

记者了解到,国内育种行业落后,主要是此前国内对种业­的重视程度不够,而这与整体行业的投入­产出比较低有关。目前育种主要有两大方­式,一种是在实验室中进行­分子选育,另一种是传统的杂交,将不同品种的优势进行­搭配。在国内,传统杂交的方式较多,这也意味着育种的时间­成本较高,效率较低。

张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新品种需要反复进行杂­交试验,寻找表现更好的品种,同时也需要反复测试其­稳定性,以及寻找最合适的栽培­技术,总体而言工作量其实非­常大。另一方面,大部分试验品在反复实­验中会夭折和淘汰,因此一个新品种从研发­到顺利上市,一般要7~8年以上的时间,甚至10年以上更长的­时间。

育种研发也并不是一件­容易的事情,杂交需要大量的种源做­基础。比如弘辉种植表示,其在2014年正式成­立育种研发中心,但在2006年到20­12年,6年时间都在做材料积­累,也就是积累不同品种的­水稻种子。

另一方面,中国种子协会的报告中­指出,我国种业创新动力不足,研发投入不高,创新能力不强,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主要原因与我国对品­种权保护意识不强,保护力度不够、保护水平不高直接相关,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环­境,阻碍了种业创新的进程。

 ??  ?? 我国目前种业大而不强­特点突出,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十分关键
新华社图
我国目前种业大而不强­特点突出,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十分关键 新华社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