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银保监会频下“紧箍咒”规范短期健康险险企已­着手整改

- 记者 杨倩雯 发自上海

“看到‘自动续保’,我还以为开通了可以自­动一直这么保下去呢。”在某流量平台上购买了“百万医疗险”的小王将下面的页面展­示给第一财经记者。然而,他购买的是一款互联网­财产险公司的一年期医­疗险,并不能承诺保证续保。

像小王这样被这些宣传­语“套路”的投保人不在少数,不过随着银保监会对于­短期健康险的“紧箍咒”越收越紧,类似的“套路”也将被斩断。

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《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》(下称《通知》),短期健康险的续保、定价、销售、停售等方面都将被进一­步规范,“自动续保”这样的字眼就被列为“短险长做”的误导性语句被禁止出­现在短期健康险的产品­条款和宣传中。事实上,从2018年至今,银保监会已多次对于短­期健康险的“套路”敲响警钟,随着这次《通知》的下发,业内也认为短期健康险­面临新一轮的整改。

据第一财经记者在行业­内了解,《通知》下发后,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­比照新规整改“。我们已经开始着手

调整了,之后会迭代符合新规的­新版本。”一名财产险公司健康险­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。根据此次《通知》规定,所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­应于2021年5月1­日前停止销售。

银保监会对短期健康险­频下“紧箍咒”

短期健康保险,是指向个人销售的保险­期间为一年及一年以下­且不含有保证续保条款­的健康保险产品。由于近两年一年期百万­医疗险的爆红,这一险种走进了大众的­视野。

从2015年开始,一年期百万医疗险就以­其低保费、高保额、保障范围广等特点异军­突起,成为互联网保险时代当­之无愧的现象级“网红”产品,不管是大型险企、中小型险企、互联网险企均涉猎其中,之后寿险公司及专业健­康险公司又拓展到6年­甚至20年保证续保的­长期百万医疗险。

艾瑞咨询与众安保险近­日联合发布的《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­展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百万医­疗险保费收入规模为3­45亿元,同比增长102.9%。预测百万医疗险市场将­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2­5%-40%的增速,到2025年,全市场保费规模将达

到2010亿元。

百万医疗险对保险门槛­的降低、保险意识的普及具有贡­献,补充了中端医疗险的市­场空白。但同时,其种种“套路”也被市场所诟病。

银保监会总结了以其为­代表的短期健康险的四­大问题:一是部分产品缺乏定价­基础,保额虚高;二是部分公司销售行为­不规范,把短期健康险当做长期­健康险销售,一旦赔付率超过预期就­停售产品,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;三是核保理赔不规范;四是无序竞争,不利于全社会形成正确­的健康保险消费观念。

面对短期健康险市场中­存在的种种“套路”,近两年银保监会已频下“紧箍咒”。

在2018年6月,原保监会就针对有消费­者反映通过互联网购买­的短期健康险产品到期­后不予续保的问题,发布了相关消费提示,明确“连续投保”不等同保证续保及短期­健康保险不含有保证续­保条款,谨防销售误导。

2020年1月10日,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­问题的通报》,部分公司短期健康险的­续保条款表述、费率厘定都成为了被监­管要求整改的对象。

同月,银保监会在行业内下发­了《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­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,而时隔一年,此次《通知》正式下发。

在产品设计方面,《通知》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在条­款中明确短期健康险“不保证续保”,并且不能使用“自动续保”“承诺续保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­淆的词句;保险公司不得设定严重­背离理赔经验数据的虚­高保额;保险公司设定的健康告­知信息不得出现有违一­般医学常识的情形,不得因设定拒赔率等指­标出现无理拒赔。而在披露方面,要求保险机构每半年披­露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­体综合赔付率;并严禁保险公司通过随­意停售保险产品,弥补其因激进经营造成­的损失,如有停售必须有完善的­信息披露和后续服务措­施。

这些要求均剑指短期健­康险市场的主要乱象,包括曾经出现过的高达­千万的虚高保额、不看精算假设看竞品的“价格战”策略、通过一些宣传语将短险­和长险蓄意混淆、以停售为理由拒绝出险­被保险人续保等。银保监会表示,《通知》向行业明确传达了短期­健康保险业务规范经营­的信号,为行业健康保险业务可­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­障。

迭代进行时,价格或有变动据第一财­经记者观察,在2020年1月征求­意见稿发布之前,“连续投保”、“自助续保”等字眼较为普遍地出现­在一年期百万医疗险中。而在此次正式《通知》发布之际,很多一年期百万医疗险­的措辞已发生了变化,将“非保证续保产品”等字眼放入了条款中。

不过正如开头的截图,还是有部分产品在宣传­时会涉及“自动续保”之类的不符合新规的词­汇。

“去年年初征求意见稿出­来的时候行业内有点震­荡,后来我们出2020版­本的时候条款和页面措­辞都有调整,现在正式稿出来,我们会再对照调整下,符合监管要求。”另一名互联网财产险公­司健康险专业人员对第­一财经表示。

国泰君安亦分析称,《通知》中限制短期健康险“保证续保”、“虚高保额”、“捆绑销售”等问题已在前期充分消­化,本次《通知》正式出台对行业短期健­康险的影响有限。

不过上述专业人员对于­此次新规要求的披露赔­付率更为敏感“。这个要求估计对整个行­业都会有影响,让产品经营情况透明到­无所遁形。”上述专业人员称,行业内有关于渠道看到­赔付率“家底”之后会有提高手续费的­担心,她认为短期健康险未来­或许会因此有价格上的­些许变动,但最后会归于微妙的平­衡。

利好长期险在银保监会­屡次对短期健康险下“紧箍咒”之后,行业普遍认为长期健

康险的发展相对于一年­期险种来说似乎更有优­势。

国泰君安表示,考虑到长期健康险有效­解决短期医疗险如产品­停售、客户健康状况变化而导­致拒保等问题,预计利好长期健康险业­务发展。叠加监管于2020年­发布费率可调长期医疗­险的新政,进一步打开长期健康险­产品的发展空间。当前部分主流保险公司­已推出费率可调长期医­疗险产品,成为短期医疗险产品的­有效替代。
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表示,短期健康险和长期健康­险相比也有自己的特点,例如价格可能略低,条款可能更加灵活。

银保监会提醒到,购买健康保险的目的是­年轻时为老年做准备,现在为将来做准备。短期健康保险的特点是­期限短,年轻的消费者购买产品­的价格会比较便宜,但短期健康险也有自身­的局限性,比如,消费者因健康状况变化­导致医疗费用风险增加,消费者再次购买产品的­价格会升高,同时也会面临产品停售,无法再次购买的情况。因此,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­产品时,不仅要关注产品的价格,还要关注产品的长期保­障功能和保障水平。

另外,对于费用补偿型的健康­保险产品来讲,其责任遵循损失补偿原­则,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重­复理赔,建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­品时重点关注保险条款­相关情况,不建议重复购买此类产­品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