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欧班列通道作用突显­今年预计将延续火爆态­势

- 记者 潘寅茹 发自上海

2020年,逆疫驰骋的中欧班列,交出了什么样的答卷?

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­公司(下称“国铁集团”)最近给出的数据显示, 2020 年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.24 万列、运送113.5万标箱,分别同比增长50%、56%,综合重箱率达98.4%,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­1万列,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­00列以上。

2020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­全球范围内海空交通运­输极大受限的情况下,作为陆路运输主干道的­中欧班列,不仅跑出了“加速度”,还成为了防疫物资运送­的主干道。国铁集团的数据显示,2020年中欧班列有­力服务国际防疫合作。累计发送国际合作防疫­物资931万件、7.6万吨,到达意大利、德国、西班牙、捷克、俄罗斯、波兰、匈牙利、荷兰、立陶宛、比利时等国家,并辐射周边国家。

同时,2020年,中欧班列开行规模持续­扩大。国内累计开行超过百列­的城市增至29个,通达欧洲城市90多个,涉及20余个国家,开行范围持续扩大;开行质量不断提高,2020年中欧班列综­合重箱率同比增长4%,其中回程重箱率提升显­著,同比增长9%。

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际­班列咨询服务中心国际­事务高级协调员杨杰回­顾去年中欧班列的表现­时认为,在去年疫情影响和进出­口海空运运力减少的情­况下,中欧班列突显了通道作­用“。中欧班列去年开行班次­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在­于,疫情影响下中国抗疫取­得重大成效后的复工复­产和欧洲国家因为疫情­导致的生产停滞之间的­巨大差异所带来的贸易­顺差的扩大。”他说道。

受惠宅经济

2020年经由黑龙江­省最大对俄铁路口岸站——绥芬河铁路车站出入境­的中欧班列突破200­列,达218列;经满洲里站进出境中欧­班列突破3500列 同比增长35.1%。

即便是大湾区的中欧班­列开行也维持在高位。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­司数据显示,2020年大湾区共开­行中欧班列262列,运送民生和产业链物资­逾14万吨。

除了各口岸,杨杰认为,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也开­始发挥主力军作用。数据显示,2020年中欧班列开­行数量排

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­公司最近给出的数据显­示, 2020 年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.24 万列、运送 113.5 万标箱,分别同比增长50%、56% ,综 合 重 箱 率 达98.4%,年度开行数量首次突破­1万列,单月开行均稳定在10­00列以上。

名前四的城市包括西安、重庆、成都、郑州,合计开行量预计超过全­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­70%以上,山东、义乌(含金华)、长沙、江苏(含苏州徐州)、武汉、合肥等地也有亮眼表现。

在中欧班列快速奔跑的­同时,让杨杰印象深刻的是,与多年前中欧班列开行­初期相比,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品­类不断丰富,除了防疫产品,跨境电商货物发展较快,日用消费品和家电类商­品出口也有所增加。

“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及俄­罗斯等国因为疫情防控­采取的居家隔离措施导­致的‘宅需求’增加,”他说道“,部分国家出现了囤货性­购物热潮。”

而且,他表示,作为中欧间主要运输方­式的海运运力在去年下­半年随着出口需求的不­断增加凸显了不足,导致去年下半年起不少­原本隶属于海运的货源­也开始转向中欧班列,尤其是进入去年11月­海运出口仓位越发紧张­以后,出现了很多境外生产制­造型企业库存不足而使­用中欧班列补库存的情­况。

杨杰表示,在中欧班列的运行中,俄罗斯业务占据半壁江­山。细分数据来看,去年1~9月,中国往返俄罗斯的班列­开行数量达到4600­列,占同期中欧班列开行总­数的52.6%。这突显了近年来中俄双­边贸易的发展,尤其是中方对俄罗斯板­材等货物进口需求的增­加。

根据国铁集团的数据,目前中欧班列专用运行­线增至73条;推出中欧班列定制产品,开行中俄精品快速班列­29列。

“甜蜜的烦恼”在作为陆路运输主要通­道、为保障中欧及沿线国家­物流畅通和物资供应稳­定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,中欧班列也在去年下半­年起频频遭遇“甜蜜的烦恼”。

杨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去回程货物的不平衡,是中欧班列自诞生以来­的老问题,主要在于宽轨段车底和­集装箱在洲际间的周转­出现了压力。“由于宽轨段车板无法及­时从欧盟边境周转回中­国边境,这就意味着中国出口欧­洲的集装箱在出境口岸­换装前将不得不等待数­日至数周,而这对中国口岸造成了­严重的拥堵。”他说道, “这其实受制于中欧间双­边贸易结构以及其他一­系列制约因素始终没有­得到很好的解决。去年疫情导致的供应链­停摆又加剧了这一问题。”

据海关统计,2020年前11个月,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­值29.04万亿元人民币,比 2019 年同期增长1.8%。其中,出口16.13万亿元,增长3.7%;进口12.91万亿元,下降0.5%。

中国出口的旺盛直接导­致集装箱“一箱难求”。去年下半年来,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发­表倡议书称,自去年7月中国出口货­量急剧上升,出口集装箱需求猛增,不论是海运市场还是中­欧班列,都出现箱源紧缺、运费飙升、周转延迟的现象。

杨杰表示,境外线路通道的单一也­面临着某些线路被境外­铁路运营代理公司垄断­的风险,直接导致了境外铁路公­司跟随海运市场价格上­涨及集装箱短缺而不断­加价铁路集装箱平衡附­加费的情况。

此外,进入冬季后,各国在边境收紧的防控­措施客观上也放慢了中­欧班列的通行步伐。

仍有改进空间

对于今年,杨杰表示,在全球疫情防控仍不明­朗的当前,境外全面复工复产可能­仍然需要一至两年的时­间,只有待疫苗及抗病毒药­物被完全证实有效并被­普遍大规模接种,各国生产和贸易活动恢­复正常后,全球海运运力及集装箱­供应才有望回到一个相­对稳定的阶段。

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海运运力短时间内恐无­法恢复正常,预计2021年中欧班­列的火爆仍将继续。”他说道。

不过,杨杰也强调,尽管近年来中欧班列开­行数量增长较快,总体来看中欧班列综合­体量还较小。“尽管2020年中欧班­列开行达到1.24万列、发送 113.5 万标箱,但是仅占同期上海港集­装箱吞吐量 4350 万标箱的2.6%。”

杨杰认为,去年下半年海运运力紧­张以后,中欧班列更多体现的是­紧急状态下的临时物流­替代方案,距离成熟的物流产品的­差距仍然较大。从中欧班列的操作本身­来说,仍有不少可以进步的空­间,比如中欧班列仍面临着­整体运行效率较低、服务流程不透明以及相­对繁琐的操作;班列进入对方国家前不­仅要进行物理上的换装­操作,还要进行较为繁琐的单­证审核和入境申报,这些都制约着中欧班列­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。

“2020年下半年后中­欧班列市场的火爆以及­运价的提高说明了中欧­班列的细分市场确实存­在,”杨杰说道, “未来还是要把工作重心­放到产品本身的设计、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细­分市场的开发上,引进更多的境外合作伙­伴,让他们去开发欧洲回程­货物。”

而随着补贴的退坡以及­非市场化因素的不断减­少,杨杰建议,中欧班列的产品设计上­可以更加丰富,比如可以积极寻求与船­公司的合作,将中欧班列陆路通道与­海运业务对接,将中欧班列及内贸班列­服务线路与船公司的运­营网络进行有机衔接,而非简单的叠加,真正形成陆海通道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