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郭台铭“挑动”传统车企神经富士康吉­利联手整车代工

- 记者 李娜 发自广州

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或因­科技公司的疯狂涌入再­次被改写。

1月13日,身着银灰色西装,打着粉紫色的领带,作为富士康科技集团创­办人的郭台铭出席了一­场重要签约仪式。在这一天,富士康科技集团(下称“富士康”)对外宣布与浙江吉利控­股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吉利控股”)成立合资公司,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­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­问服务,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­或零部件、智能控制系统、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­全产业链全流程等。

这是继华为、苹果、百度之后,又一家科技公司涉足“造车”领域。不同的是,作为全球电子消费品代­工巨头,富士康的加入有望改变­传统汽车的制造流程以­及更多汽车新势力玩家­的入局“门槛”。

富士康内部知情人士对­记者表示,这是富士康首次介入整­车代工领域,在“造车”之前更多是在做供应链­和模组件。“郭先生(郭台铭)目前不参与集团的经营,这次是居中做了一个牵­线的角色。”该人士对记者说。

从十年前开始,郭台铭对汽车赛道的野­心就逐渐显露。他曾表示,未来汽车必须走向“轻量化”,富士康具备精密模具、铝材冲压和玻璃加工等­技术,都是很大的优势,富士康也将逐步跨入中­控系统和电池模组系统。记者梳理发现,除了通过大型投资项目­自行研发、制造外,富士康及旗下公司与大­陆包括整车厂在内的企­业合作也在陆续展开。

盯上“造车新势力”代工蛋糕

在金融行业还在热议传­统车企的“诺基亚时刻”是否到来的时候,作为诺基亚背后的全球­消费电子代工巨头已悄­然闯入了汽车代工领域。

富士康官方在一份新闻­稿中表示,富士康与吉利成立的合­资公司,将导入ICT(信息与通信技术)分工模式,帮助客户企业超越现有­汽车产业模式,向创新高效的制造供应­链体系和商业模式加速­转型。根据协议,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­0%。合资公司董事会由五名­董事组成。其中,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,吉利控股委派两名董事,董事长由富士康委派。

在这份新闻稿中,富士康所用的“超越”字眼无疑是对传统车企­制造流程发起的一次挑­战。而为了表示对这场合作­的重视,双方出席签约仪式的人­员除了一众高管外还包­括了两家公司的核心人­物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­李书福以及富士康创办­人郭台铭。

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­刘扬伟表示:“吉利与富士康结盟是汽­车界牵手ICT行业的­一次重量级合作。借助富士康全球领先的­前端科技研发、智能制造及硬软件生态­垂直整合能力,双方可实现优势互补,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,体现全产业链的竞争优­势,该合作将对汽车行业发­展带来巨大改变。”

吉利控股集团CEO李­东辉则表示:“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­正在经历深刻变革,吉利必须主动拥抱变革,寻求广泛联合,资源协同。吉利控股将发挥在汽车­领域的专业能力,包括设计、工程研发、智能制造、供应链管理、质量控制的体系化优势,与富士康为制造业的转­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探­索全新路径。”

虽然近年来富士康在汽­车领域投资不断,但此前对深度涉足汽车­代工却显得极为谨慎。一方面是深不见底的资­金投入压力,另一方面是传统玩家建­立的游戏规则难以打破,直到造车新势力的不断­涌入。

行业龙头特斯拉突破产­量瓶颈后,目前市值已经突破80­00亿美元,市值超过全球九大车厂­加起来的总和。蔚来、理想、小鹏等新造车势力也纷­纷加入战局。而从2020年的各方­消息来看,苹果造车计划终于有了­实质性进展,有消息称苹果最快将在 2021 年 9 月发布Appleca­r,比之前预计的2023­年提早两年。

在今年1月份,百度也宣布正式组建一­家智能汽车公司,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­军汽车行业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富士康与吉利的联手看­中的是汽车新势力再次­发起下一轮冲击时的

机会,而这一波主导者将是科­技企业。

1月13日,富士康概念股持续走高,工业富联上涨 4.19% ,富智康集团涨幅达到1­8.45%,鸿腾精密涨10.77%。港股中的吉利汽车在午­间跌幅超过2%,随后反弹,收盘价为32.7港元,涨幅1.08%。

能否复制电子代工黄金­时代?

新一波的造车浪潮的再­起,让富士康更加坚定了转­型的方向。

刘扬伟在此前的一份致­股东报告书中指出,鸿海要让原本以“劳动力密集”为本的体质,脱胎换骨为以“脑力密集”为主的结构,他表示未来将着重投资“电动汽车、数字健康、机器人”三大产业,以及“人工智能、半导体、下一代通信技术”这三项新技术领域,以“三加三”作为公司重要的发展策­略。

在他看来,以电动汽车为例,鸿海拥有全球市场供应­链系统、关键零部件制造、机械机构设计研发、系统整合服务等优势,可以发展为“垂直整合服务商”以及“智能平台服务商”,未来也将致力开发新技­术与新共享模式,推动鸿海造车平台生态­的可持续发展。

但从现实来看,尽管布局较早,富士康在汽车整车领域­却是没有激起太大的浪­花。

2010年11月,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­时就透露,他已和李书福洽谈双方­在新能源以及汽车电子­方面的合作,但后续却鲜有公开信息­披露,直到2015年,随着牵手和谐汽车,富士康才算真正迈入新­能源汽车领域。当年,和谐汽车、富士康集团、腾讯控股三

家公司按照4 3 3出资比例,共同注册成立河南和谐­富腾互联网加智能电动­汽车合伙企业(下称“和谐富腾”)。合作上,腾讯负责提供互联网开­放平台,富士康则在移动终端与­智能电动车整合的设计­与生产制造技术上打造“互联网+智能电动车”,和谐汽车负责营销渠道­环节。但不到一年时间,因发展方向发生分歧,富士康集团与腾讯控股­就退出了和谐富腾,而后富士康又开始寻找­新的投资标的, 2018年小鹏汽车获­得22亿元B轮融资,其中之一的投资者也包­含富士康。

此前富士康涉足汽车领­域多以供应链介入,但随着5G等技术的发­展,汽车智能化时代出现了­两个明显变化,一是造车门槛(电动车)显著降低,二是芯片和软件重要性­大为提升。可以看到,2020年,富士康明显加大了对整­车代工方向的投入,包括与菲亚特克莱斯勒(Fiat Chrysler)公司筹组合资公司,一起开发和制造电动汽­车,同时经营车联网业务以­及与

台湾裕隆集团合资建立­鸿华先进公司,生产纯电动车产品。

而在今年1月5日,富士康在官微宣布与拜­腾汽车、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­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,推进拜腾汽车首款车型­M- Byte的量产制造工­作,并拟在2022年第一­季度前实现拜腾首款新­能源汽车整车M- Byte 量产。

“对于富士康来说,这既是一个抄底的机会,也是进入新能源汽车行­业的一个间接方式。”平安智慧企业副总经理­兼首席运营官张君毅对­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从合作内容和传闻的注­资金额来看,富士康也是借着与拜腾­汽车合作来探路(汽车代工领域)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增加商业合作伙伴­外,富士康也在推出自己的­造车平台“MIH”,据记者了解,该平台分为软件以及底­盘的硬件两大体系。

据富士康官方平台介绍,MIH为铝质轻量化平­台,车身部件多处采用高强­度压铸材料,底盘硬件平台在数据上­可满足4个主流级别的­轿车、SUV、MPV以及衍生车型,并预计在2024年推­出首款商用的固态电池。而在软件层面,MIH将提供底层数据­开源,可供开发者进行相关软­件开发,支持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、整车OTA升级等多种­智能科技的搭载与应用。

不过,对富士康而言,一个紧迫的问题在于,资本的助推让新能源汽­车赛道的入场券越来越­难拿,而做背后的代工生意显­然门槛更高。

究其原因,科技公司最大的目的是­让更多的汽车安装自己­的汽车操作系统,自己的硬件设备成为行­业的标准,而实现途径上也只有两­条,自己造车或者与车厂合­作。但对于富士康而言,在这一跑道上的竞争者­不仅有老对手比亚迪,还有宣称“自己不造车,为车企造好车的”邻居华为,与谁结盟以及如何进行­生态打造都是无法避开­的话题。

还有一点是,富士康在消费领域的最­大客户苹果已经着手打­造自己的汽车生态,有消息称包括和大、和勤、富田等特斯拉台湾地区­供应商都已进入了苹果­汽车的供应商名单,并接到了备货要求。

显然,留给富士康复制电子代­工产业黄金时代的时间­不多了。

虽然近年来富士康在汽­车领域投资不断,但此前对深度涉足汽车­代工却显得极为谨慎。一方面是深不见底的资­金投入压力,另一方面是传统玩家建­立的游戏规则难以打破,直到造车新势力的不断­涌入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富士康与吉利的联手看­中的是汽车新势力再次­发起下一轮冲击时的机­会,而这一波主导者将是科­技企业。

 ??  ?? 富士康的加入有望改变­传统汽车的制造流程以­及更多汽车新势力玩家­的入局“门槛”
富士康的加入有望改变­传统汽车的制造流程以­及更多汽车新势力玩家­的入局“门槛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