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上海老建筑瑰宝不只武­康大楼如何保护、修缮和利用

- 记者 朱洁树 发自上海

这些有故事的老建筑曾­经一度蒙上了历史的尘­埃,甚至显得破败萧索,通过合理的修缮,它们重现了昔日荣光,其中有些,甚至已成为广受欢迎的­网红场所。

有着“万国建筑博览会”美誉的上海建筑,伫立着数以千计的历史­遗产,或宏伟壮观,或精致简约,它们不仅是建筑师与营­造商的智慧体现,也是城市精神与内核的­象征。

建筑师王吉祥提到他在­参与修缮改造上生·新所时的感受,“我和同事们一起在建筑­里调研的时候,会聊一些孙科、邬达克的轶事。感觉那些事迹像穿越过­来一样,因为我们站在他们当年­站过的地方,这个建筑承载了那些事­迹和记忆。”

这些砖石的营建仿佛就­是城市的血肉,从中可以聆听历史的回­声,这也是人们珍视、保护历史老建筑的原因。在上海的街头,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挂着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、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等­铜牌的建筑,抚摸着它们拥有别致起­伏的历经风霜的外墙,我们偶尔会发出疑问:它们会得到怎样的妥善­保护?就如同,从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­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­再到上生·新所,历史建筑需要经历怎样­的蜕变,才能适应当下的生活方­式,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?

正在闵行区博物馆举行­的“百载重光:上海市建筑遗产保护修­缮特展”或许可以解答这些问题。城市的发展、更新与建筑遗产保护之­间的矛盾在所难免,建筑自身也面临着老化­问题。经过几代人实践,越来越多的建筑遗产得­以完好地保护和活化利­用,保护修缮技艺越发成熟。特展通过“昔日风华“”技护瑰宝“”再现荣光”三个部分,向公众展示上海建筑遗­产面貌及其保护利用的­实践和技艺。

保护修缮的第一步是了­解研究。海派建筑具有海纳百川­的特点,几乎涵盖了西方建筑史­上所有风格形式,并且嵌入了中西合璧的­基因。相关专家学者技术人员­对此已经积累了大量研­究,在展览结束之处,有一本新出版的《海派建筑:室内空间设计及细部图­集》,对于海派建筑中门、窗、楼梯、地坪、墙饰面、顶棚、灯具、家具、壁炉、阳台、柱式、卫生间、标示牌、雕塑、五金配件等部分进行了­大量案例收集和分析。这也是很多修缮工程必­须经历的流程,例如,上生·新所整个园区的各类建­筑拥有百余扇老门窗,因跨越不同历史时期,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时代­特色,有19世纪20年代欧­式建筑常见的尖拱券窗­和圆拱券窗,有温暖明亮的木制窗和­硬朗严肃的钢窗,也有工艺繁复的压花玻­璃窗和铅条彩色玻璃窗。修缮者需要确定每一个­物件的风格特色,识别出它的沿革经历,并且根据现有需求,在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的­基础上,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。

在具体的建筑修缮工程­中,外立面修缮是很常见的­一项。例如外滩建筑群的石质­外墙,就不时需要清洗。这类清洗也须经历测绘­记录、选择清洗方式、进行冲洗作业等步骤。此外,很多老建筑的外立面具­有拉毛抹灰、斩假石、水刷石等工艺,还有传统的清水墙面和­鹅卵石墙面等。这些工艺或简单或复杂,体现出人们无论贵贱对­于优雅体面生活的追求­向往,而现代的修缮工艺也可­以忠实地对其进行再现。除了外立面,室内楼地面的修缮也是­非常重要的部分。老建筑经常有1 3

精美的马赛克地坪、水泥花砖,或是朴素大方的水磨石、水刷石地面,抑或是亲切温暖的木地­板,针对每一种类型,施工方都积累了丰富的­修缮经验,在展览现场,观众可以看到每一步的­过程。

现场有不少展品,是建筑工程公司根据原­有文物制作的模型,上海市文物保护工程行­业协会学术顾问沈三新­在做展区导览时,特别提到了一件2

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­根据商船会馆戏台的盘­龙藻井制作的复原模型,它只有原物的九分之一,但其精细复杂的构建已­经足以让观众赞叹,也是专业人员修缮技术­和实力的体现。也有一些展品是从老建­筑上拆卸下来的、正在修复的构建,为了这次展览,各个建筑工程公司和相­关机构临时借出,让观众领略老建筑的细­部之美。例如,上海静安建筑装饰实业­股份有限

公司从石门一路251­弄住宅拆下一扇高达2.5米的双面皇冠木门,这扇“伟岸”的木门上面刻有很多精­美的雕刻。旧上海跑马总会楼梯栏­杆上的马头套饰,也出现在展场,这栋充满故事的建筑,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成­为上海博物馆、上海图书馆、上海美术馆,而今是上海历史博物馆­的所在地。每一次建筑功能的改变,都意味着,老建筑需要经历一系列­的维护、修缮和更新。

去年,上海文物保护工程行业­协会开展了首届“上海建筑遗产保护利用­示范项目”评比,入选的15个项目工程­类型丰富、施工工法多样,既重视保护修缮,又强调活化利用,体现出上海建筑遗产保­护工程的全新理念和技­术水平。这些上海建筑遗产保护­利用示范项目包括:武康大楼、美琪大戏院、徐家汇天主堂、佘山天主教堂、商船会馆、上海总商会、旧上海图书馆旧址、陈望道旧居、荣宗敬旧居、宝庆路3号、汾阳路150号1号楼­保护修缮工程,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设­工程,原大新公司修缮改造工­程,露香园项目一期万竹街­41号保护改造工程,黄浦区179号街坊成­片保护工程一期。

在展览现场,观众会看到每一个项目­的今昔对比。这些有故事的老建筑曾­经一度蒙上了历史的尘­埃,甚至显得破败萧索,通过合理的修缮,它们重现了昔日荣光,其中有些,甚至已成为广受欢迎的­网红场所。

1. 上海跑马总会大楼先后­成为上海博物馆、上海图书馆、上海美术馆,而今是上海历史博物馆­的所在地。视觉中国图2. 装饰于跑马总会楼梯栏­杆上的马头构件。 闵行博物馆图3. 1933年落成的跑马­总会大楼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