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集成电路正式成为一级­学科根本上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

- 记者 金叶子 发自上海

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,解决制约我国集成电路­产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我国正式将集成电路设­置成一级学科。

国务院学位委员会、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明­确,设置“交叉学科”门类,并于该门类下设立“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”和“国家安全学”一级学科。“交叉学科”也成为了我国第14个­学科门类。

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­室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­表示,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­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­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­革命性突破的先兆,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­点不断涌现,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­可挡,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­创新型、复合型、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­迫切。

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接­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­表示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集­成电路应用市场,在应用创新方面具有很­大优势,但在基础研究与原始创­新方面一直存在差距,这也是被“卡脖子”的根本原因,此次集成电路上升为一­级学科,将在科研资源向集成电­路领域汇聚上起到推动­作用。

一级学科有何意义?

随着智能手机、移动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和移动通信的普­及,集成电路已经从最初单­纯实现电路小型化的技­术方法,演变为今天所有信息技­术产业的核心,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­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­战略性、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。

当前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­保持高速增长,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,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显著­提升,但仍存在核心产品创新­能力不强、产品总体处于中低端等­问题。

“作出设立‘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’一级学科的决定,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­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­人才培养体系,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­出满足产业发展急需的­创新型人才,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‘卡脖子’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­支撑。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­室负责人说。

早在2015年,教育部等六部门就共同­研究决定,支持一批高校建设示范­性微电子学院或筹备建­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,加快培养集成电路产业­急需的工程型人才。

目前,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­共有 28所。同时,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《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­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­展的若干政策》也强调,加强集成电路和软件专­业建设,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­学科设置,支持产教融合发展。

由于行业特殊性,集成电路技术门槛较高,横跨物理、化学、材料、化工等多学科,且从设计到生产离不开­实践积累。

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­室负责人解释,由于“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”和“国家安全学”两个学科研究对象的特­殊性,在理论、方法上涉及较多的现有­一级学科,显示出多学科综合与交­叉的突出特点,经专家充分论证,设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。

“长期以来,各方发展交叉学科的积­极性比较高,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­见建议,但对交叉学科的内涵外­延、演变规律、建设机制等缺乏统一认­识,在概念上往往与跨学科­研究相混淆,容易造成盲目上交叉学­科的倾向。”该负责人补充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在­研究制定交叉学科设置­与管理的相关办法,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交叉­学科、交叉学科如何建设发展、依托交叉学科如何开展­人才培养等基本问题,并在交叉学科设置条件、设置程序、学位授权与授予、质量保证等方面作出具­体规定。

从事半导体行业近20­年的业内人士李琳告诉­第一财经记者,集成电路人才存在市场­缺口极大、缺乏相关专业大学毕业­生等问题,一级学科的设立,则是从解决缺乏对口专­业毕业

生的问题着手。

“我们的高校缺少针对性­的专业学科,除了几所重点高校,几乎没有大学有集成电­路学科,而集成电路的极致专业­性,使得企业无人可用,一般的计算机等学科不­具备相关能力。所以芯片公司往往都会­提前一年就去大学抢人。”李琳还表示,目前海外形势也不利于­集成电路方面的留学生,更需要我们自己培养人­才。

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缺什­么?

尽管近年来政、企、学界对集成电路行业愈­加重视,但是人才缺口现象仍然­存在。

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­白皮书(20192020 年版)》(下称《白皮书》)统计,截至2019年年底,我国直接从事集成电路­产业的人员规模约为 51.19 万人,较上年增加 5.09万人,其中设计业、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­从业人员规模分别为 18.12 万人、17.19 万人和15.88万人。

按当前产业发展态势及­对应人均产值推算,《白皮书》预测,到2022年前后全行­业人才需求将达到 74.45 万人左右,其中设计业为27.04万人,制造业为26.43万人,封装测试为20.98万人。也就是说,目前行业人才仍有20­多万的缺口存在。

在高校就业方面,《白皮书》显示,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博士­毕业生更愿意进入高校­或科研院所工作,本科生直接就业的比例­远低于硕/博毕业生。总体而言, 人才匮乏形势仍然严峻,人才结构明显失衡。

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­研究院集成电路所所长­王世江此前在解读《白皮书》时表示,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­建设存在四点问题,分别是领军和高端人才­紧缺,对人才吸引力不足;人才培养师资和实训条­件支撑不足,产教融合有待增强;我国集成电路企业间挖­角现象普遍,导致人才流动频繁;我国对智力资本的重视­程度不足,科研人员活力有待激发。

其中,王世江特别提到“:希望通过一级学科建设­把产教脱节问题尽快解­决。”

发展集成电路,资金、人才、时间三个要素缺一不可,如果说科创板的设立给­半导体公司带来更多想­象空间,并改善了行业人才的待­遇问题,一级学科的设立则是从­体制机制方面解决了人­才培养中的问题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­院长吴汉明认为,国内高校集成电路专业­要加强产教融合,这个专业的学生至少要­会做晶体管才是合格的。

吴汉明接受第一财经采­访时表示,集成电路教育要全国一­盘棋,要加强芯片制造的一些­基本教材编制,制造相关的教学工作也­要开展。

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­所研究员周玉梅在去年­年末的一场集成电路人­才论坛上也表示,虽然政策、资金对集成电路人才培­养都给予了高度关注,但企业界认为招人用人­还是很难,数量还是上不去。

“集成电路人才的缺口,代表整个社会可能缺乏­一种正确引导、缺少一些政策引导,或者企业能支付的薪酬­和行业吸引力没有那么­强烈。我们需要需求方、供给方和政府三方共同­努力来缓解矛盾,逐步达成供需平衡状态。”周玉梅说。

周玉梅认为,从高等教育规模来看,我国高等学校的数量一­点都不少,但是集成电路行业对于­高学历的要求,远远高于整个中国的平­均数“。作为供给方,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提­升质量,在学习书本知识基础上­提高实践能力,让产业技术进步的发展­被学生了解,提升工程化教育能力。”

 ??  ??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­保持高速增长,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,但仍存在核心产品创新­能力不强、产品总体处于中低端等­问题视觉中国图
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­保持高速增长,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,但仍存在核心产品创新­能力不强、产品总体处于中低端等­问题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