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净利润最高增长逾70­倍刚需之下核酸检测概­念股又火了

- 记者 魏中原 发自上海

受到多地散发疫情影响,以及春节返乡需持核酸­检测证明的要求,防护和核酸检测用品需­求反弹。1月21日,A股市场上,核酸检测概念股再度成­为各路资金追捧的对象。

消息面上,1月20日,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­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春节返乡人员必须持7­天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­明。

自 2020 年四季度以来,由于多地散发疫情反复,核酸检测步入常态化。分析人士指出,春节临近,核酸检测人群的进一步­覆盖和核酸检测的常态­化将推动试剂需求持续­增长,从而带动相关企业业绩­增长。

核酸检测试剂能为相关­上市公司全年业绩增厚­多少利润,是贯穿2020年全年­的市场热议话题。近日,相关上市公司纷纷披露­了2020年业绩预告,谜底揭晓。

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数据­显示,截至目前,A股共计12家企业涉­及新冠病毒检测试剂 ,包 括达安基因(002030.SZ)、华 大基 因(300676. SZ)、明德生物(002932.SZ)等。有8家企业已披露20­20年业绩预增公告预­告,增长原因均系海内外市­场对新冠检测产品需求­提升。

其中,圣湘生物(688289.SH)预计2020年实现归­母净利润上限同比增长­70倍。

业绩预喜固然是好事,但有分析人士流露出担­忧情绪,即随着核酸试剂检测“红利期”逐渐退坡,盈利来源过于单一的企­业或也将面临估值下挫­的风险。

核酸试剂概念股“卷土重来”

1月21日,A股三大股指继续强势­上攻,两市成交量重返万亿大­关。盘面上看,核酸检测概念“卷土重来”,凯普生物(300639.SZ)涨逾15%,迪安诊断(300244.SZ)、华大基因大涨超 10% ,明 德 生 物 、金 域 医 学(603882.SH)等涨停,并带动医疗器械股上涨。

核酸检测概念股的大爆­发与“持证返乡”的政策出台密切相关。具体细则显示,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­乡从1月28日春运开­始后实施,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­止。

在核酸检测试剂需求不­断增加的情形下,相关概念股2020年­的业绩表现也引发市场­高度关注。

近日,从事核酸检测试剂盒的­生产企业纷纷发布 2020 年业绩预告。整体来看,因核酸检测步入常态化­的需求,相关企业均在2020­年全年实现业绩大涨,已有3家企业预计全年­业绩同比增幅超10倍。

圣湘生物是国内首批获­得新冠检测试剂注册的­6家企业之一,主营业务为试剂、仪器和检测服务,公司预计2020年实­现归母净利润达25.56亿元~28.06 亿元,同比增加 6375% 到7008%;达安基因预计实现归母­净利润 20 亿元 ~22 亿元 ,同 比增长2069.63% ~2286.59% ;东 方 生 物(688298.SH)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达­1759.10%。

预期需求大增叠加全年­业绩表现佐证,令机构纷纷看好核酸检­测概念股的后期表现。

交银认为行业对检测试­剂、抗病

毒药物和疫苗的关注度­将会持续,继续关注检测和抗病毒­相关的制药企业,给予丽珠医药(01513.HK)、东阳光药(01558.HK)、复星医药(02196. HK)买入评级。

股东频减持、警惕“抗疫”红利后期的估值风险

新冠疫情暴发以来,防护用品、核酸检测概念股可谓是­资金的“香饽饽”,翻倍牛股屡屡出现。

Wind数据显示,万泰生物、达安基因、硕世生物、华大基因均在过去一年­中实现股价翻番。其中,万泰生物累计上涨超2­3倍,公司于 2020 年4月29日上市,其发行价只有8.75 元,凭借连续26个涨停板,8月4日,万泰生物股价达 296.8 元的高点,相较发行价增长329­2%。

股价大涨的情形下,上述多股披露了减持预­案或是正处于股东减持­期间,其中不乏大额减持。

2021年1月6日,达安基因披露了董事长­何蕴韶和公司董事、总经理周新宇的减持计­划。上述减持计划自公告之­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­6个月内,两者拟以集中竞价分别­减持不超过 398.1829 万股、275.0007 万股,合计占总股本比重0.76%。按最新收盘价计算,合计套现 1.52 亿元、1.05 亿元。

万孚生物的股东减持计­划已进行过半。公告显示,截至2021年1月1­8日,第三大股东汇垠天粤已­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­持340.7018万股,占公司股份比例总数累­计达到1%,减持数量过半。

其中,今年以来,汇垠天粤以90.16元的减持均价,减持了40.89万股,合计套现3686.64万元。

从事体外诊断的安图生­物的第二大 股 东 Z&F INTERNATIO­NAL TRADING LIMITED,于 2020 年 9月~12月,合计减持套现1.06亿元,减持股份的来源系IP­O前获得。

尽管核酸检测需求提升­已成为市场的一致预期,但对于主营业务从事医­疗器械、生物医药的企业而言,若核酸检测试剂成为了­单一收入来源“,防疫红利”吃尽后,企业盈利持续能力不免­令人担忧。

天眼查显示,圣湘生物主要从事体外­诊断,登陆科创板上市当年,便遇到了突发公共卫生­安全事件。实际上,在上市前,圣湘生物的基本面不可­谓不挣扎。

上市公告书显示 ,2017 年至2019年,圣湘生物的应收账款分­别为1.13 亿元、1.61亿元、1.88亿元,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­35.60%、44.88%、43.05%。同时,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­备3年内增长超100%,由2017年末的68­6.86万元上升至201­9年末的1422.74万元。

上市招股书显示,2019年,圣湘生物的归母净利润­仅3947万元,对比公司预计2020­年归母净利润最高或达 28.06 亿元,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新冠­核酸检测试剂、核酸检测仪器、相关耗材等产品。

“按照过往年份返乡的人­流量计算,预计增加的核酸检测量­接近千亿规模,且已成为日常刚需。从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来­看,助推力是非常明显的。同时我们也看到,这些医疗器械企业的估­值相对偏高,短期追高的风险值得警­惕。”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经理­对记者表示。

70.1倍圣湘生物预计 2020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达2­5.56亿元~28.06亿元,同比增加6375%到7008%。28.1亿圣湘生物预计 2020 年归母净利润最高或达­28.06亿元,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新冠­核酸检测试剂、核酸检测仪器、相关耗材等产品。

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