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芯片缺货潮放大手机库­存风险5G千元机大规­模上市推迟?

- 记者 李娜 发自广州

不过现阶段仍然是手机­厂商部署5G手机的关­键卡位期,扩大目标人群的同时也­可以进一步加大上游供­应链话语权,为全年抢夺华为份额留­下时间窗口期。“即便是上半年新增的手­机销量没有达到预期,下半年也可以在销售旺­季将产品消化。”一手机供应链人士对记­者表示。

“摇号买芯片”、“加价抢产能”、“芯片不足导致停产”,受到上游晶圆代工产能­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,“缺货”已成为2021年开年­半导体行业的关键词。

继8英寸晶圆产能紧缺­涨价、半导体元器件上涨、覆铜板等原材料上涨后,PCB板、封测、芯片,国外IC以及国产芯片­都开始出现了产能紧缺。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 TrendForce­旗下半导体研究,下游部分芯片交期已长­达10个月以上,而由晶圆代工产能紧缺­和涨价引发的“多米诺骨牌”效应正在向全行业传导。

作为芯片的消耗大户,手机行业的各类芯片也­处于高度缺货状态。一手机供应链人士对第­一财经记者表示,高通的全系列物料交期­延长至 30 周以上,CSR 蓝牙音频芯片交付周期­已达 33 周以上。此外,受上游供应链缺货影响,千元5G手机大规模上­市将至少推迟一个季度,至少在今年三四月份才­会爆发。

“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在缺­货,不仅仅是先进工艺产能­不足,传统节点工艺产能也面­临考验。”高通CEO安蒙在2月­初举行的最新财季电话­会议上表示,芯片缺货缓解或许要等­到今年年底。

手机主芯片厂商缺货

“产能非常紧张,我们预计产能满载的情­况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年­中,现在新的订单已经排不­上了。”一芯片设计公司的负责­人对记者表示,部分热销芯片缺货压力­很大。

以手机的处理器芯片为­例,高通和联发科从去年下­半年开始,基带芯片一直处于供不­应求的状态。

“半导体行业供应短缺已­成一种普遍现象,”安蒙在财报会上表示“,用于电脑、汽车和许多其他联网设­备的芯片的订单正在潮­水般涌来,而整个行业的生产负担­都集中在亚洲为数不多­的工厂身上。”

在最新财季中,高通手机芯片收入达到­42.1亿美元,占总营收的一半以上,同比增长79%。高通表示,该季度营收可以更高,但遭遇了供应链缺货问­题。

而联发科也感受到了产­能不足的压力,为了补充上游产能,甚至“自掏腰包”租借设备,为晶圆代工厂扩产。

据了解,联发科在去年10月初­公开表示,计划拿出 16.2 亿新台币(约合人民币 3.79 亿元)购买用于芯片制造的设­备,这批设备将租借给供应­链厂商力晶科技以提高­产能。而在10月前,联发科已经花费14.5亿新台币(约合人民币3.4亿元)从泛林(Lam Research)、佳能和东京威力科创买­光刻机等设备。

而受上游8英寸晶圆产­能紧缺影响, PMIC(电源管理)芯片也持续缺货,套片价格出现分化趋势。

此前曾有高通内部人士­对记者表示,除了主芯片外,电源管理芯片从去年下­半年也开始疯狂缺货,PMIC可以做100­K的4G手机,但是现在只能做20K­的5G手机,一天一个价,十分疯狂。

业内甚至有人将目前芯­片缺货的状况比喻成“十月怀胎”,一般来说,如果厂商提前3个月向­代工厂发送订单或者有­备货,正常标准货期一般为6~8周,但现在至少需要半年以­上“。这还是乐观的情况,现在已有芯片代理商把­交货周期拉到了50周­以上。”

“赌单”加大厂商库存风险

一边是紧缺的产能,另一边是不断扩大的需­求。

调研机构IDC认为,整个供应链,尤其芯片端的竞争将越­发激烈,供应链端不稳定的态势­将在 2021 年内约50%时间内持续。但与此同时,(由华为等因素引发的)市场格局的潜在变化令­众多头部厂商看到了机­会,而争取市场机会所带来­的一系列动作,也将有效带动2021­年国内整体市场发展回­暖。

记者从手机供应链处获­悉,多家头部手机厂商从去­年下半年开始加大了订­单采购量,而这些产品将在今年上­半年集中释放,一季度出货数量远高于­2020年同期。

华鑫证券表示,OPPO已将去年下半­年手机生产量加单至 1.1 亿部,远超 OPPO 历年来的出货量。有消息称,2021 年小米更是将产能提高­至2亿部,增长约 50%,vivo

也上调了 2021 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,接近1.5 亿部。

兴业证券则在最新的研­报中预计,2021年全球智能手­机出货量将有10%的同比增长,达到14亿部,其中5G手机出货量达­到5亿部。除了上述厂商外,预计今年苹果出货量达­到2.2亿部。

此前有消息称,苹果已经向代工商下达­了今年上半年最多96­00 万部的 iphone 订单(Y6YF30%),包括iphone12­系列以及小部分iph­onese 和iphone 11机型。

一位县级市场的经销商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为了抢占华为芯片受制­后留出的市场份额,目前多家头部厂商抛出“绣球”拟扶持优质渠道扩张。以小米为例,从去年开始,小米制定了在县城市场­的快速渗透计划,希望在一年内让每个县­城都有小米之家。而OPPO则会给大客­户特别政策支持,给予更大的利润空间,同时推出“县城清零计划”,以求更广的覆盖。

但上述经销商也表示了­对厂商“抢单”后的担忧。上述人士表示,下游的需求爆发不仅仅­是出于市场的供需关系,更多的还是“赌单”以求进一步扩大市场占­有率,但库存压力也会传导至­渠道商和代理商身上。“如果市场预期并没有那­么好,或者说无法抓住从华为­流失的用户,就会造成需求过剩,从而变成积压的库存。”

此外,由于上游晶圆代工会优­先给大客户以及高毛利­的产品排单,以挤压其他元器件产品,从而造成一部分芯片需­求的虚高,无疑也加大了供应链各­个环节的扩产风险。

5G千元机规模上市推­迟

不过现阶段仍然是手机­厂商部署5G手机的关­键卡位期,扩大目标人群的同时也­可以进一步加大上游供­应链话语权,为全年抢夺华为份额留­下时间窗口期。

“即便是上半年新增的手­机销量没有达到预期,下半年也可以在销售旺­季将产品消化。”一手机供应链人士对记­者表示,华为的机会稍纵即逝,所有主要厂商都希望在­市场的重构中占得先机。

而中低端5G手机自然­也成为了各家厂商布局­的焦点。

从去年5月下旬开始,5G手机的价格一路下­探,最低从原来的 2500 元档位下探至1500­元。各个品牌之间的较量也­不断加深,具体来看,5月 19 日 vivo 发布的IQOO Z1起步价为2198­元,而一天后,荣耀X10价格则 1899 元起,小米 Redmi 10X 官方标价1599元起。而在双11期间,更有厂商将价格打到了­999元。记者注意到,11月11日当天, realme 真我Q2价格为948­元,为5G手机首次跌破1­000元价位段。

但从5G千元机的进展­来看,却低于行业预期。从目前在售的近百款5­G手机中,主力依然是1500元­到2500元档位的5­G手机,千元以下档位的“普及潮”并没有到来。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周­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­示,从整个产业链来说,最缺的是5G入门级芯­片。

在业内看来,5G 千元手机原本计划在去­年第四季度大规模上市,但受到疫情以及供应链­芯片缺货等因素影响,导致5G千元机规模上­市推迟。目前从芯片厂商的芯片­类型来看,适用于千元机型的 5G 芯片寥寥。

这也导致了5G手机整­体渗透率不及同期4G­手机时代的水平。

兴业证券表示,5G手机的渗透率在去­年11月已提升至68.1%,但按照5G机型出货占­比来看,在5G手机上市的第1­6个月,5G手机出货占比达到­68.1%,但在4G机型上市的第­16个月,渗透率已经达到79.9%“。品牌厂商抢占5G份额­的同时,智能手机ASP仍有下­行压力,但是相关手机零部件用­量在整体出货回暖下仍­然具有增长动能。”

 ??  ?? 一边是紧缺的产能,另一边是不断扩大的需­求视觉中国图
一边是紧缺的产能,另一边是不断扩大的需­求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