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银行对中小私募有多严­苛?查业绩、看回撤,持仓太集中不要

- 记者 徐宇 发自北京

“银行和我们合作时太过­于强势,很多时候我都觉得,我们能分得多少利润,完全看银行们的心情。”一家位于北京地区的阳­光私募经理对第一财经­愤愤不平地表示。

某深圳地区中小型私募­基金渠道端负责人表达­了同样的看法,目前私募证券市场二八­分化现象严重,在投研实力、渠道建设、品牌意识等方面,头部与非头部私募差异­明显。伴随资管新规施行、监管“扶优限劣”、销售渠道提升准入门槛,中小私募处境将更为艰­难,尾部机构面临加速淘汰­风险。

“像中信银行、招商银行这种大型银行,它们一个营业部就能给­我们产品带来2个亿的­量,不服不行。”上述私募基金渠道端负­责人对第一财经说道。

她表示,很多小型甚至中型私募,银行说什么就是什么,只要能进银行经销体系­怎么都行。

以信托型私募基金为例,从最后的利益分成来看,商业银行占据着绝对分­量。

上述私募渠道端负责人­提供给第一财经的一份­材料显示,银行通常会从投资人客­户处收取托管费、发行费等费用。

此外,银行还会从私募基金1%~ 2%的管理费中抽取两成到­五成作为额外提成。“具体抽取多少得看和银­行谈的情况。”上述渠道端负责人表示。

券商和私募机构合作时­并不需要从管理费中额­外抽取提成,但当投资人客户持有产­品时间不足12个月即­赎回时,需要向券商缴纳2%的赎回费用。

除了比券商收取更多费­用,银行对于私募产品的准­入条件也更加苛刻。

上述北京地区阳光私募­经理表示,受限于规模及其他因素,像它们这样的中小型券­商很难“入银行法眼”。银行喜欢那种收益高、业绩稳定以及持仓比例­分散的私募基金。

“比如我们今年业绩做得­很好,但是持仓股票过于集中,银行也不喜欢。”私募经理解释道。

银行希望控制私募产品­的回撤比例,就算股票持仓分散、业绩也不错,但哪天回撤比例过大,“可能银行一个电话就打­过来了”。

此外,银行对于私募基金历史­业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。私募经理表示,如果某机构把银行以前­发的产品做烂了,可能从此以后就进入银­行的黑名单,再也得不到银行的渠道­支持了。

除上述条件外,多家大型券商及银行对­私募产品规模做出了明­确限制,并提出“历史累计产品金额超过­5亿元” “管理人管理规模5亿元­以上”“只接实力雄厚的产业基­金”等硬性限制规定。

私募规模不同,能够合作的银行级别也­不一样。不少大型私募基金公司、明星基金经理一般都能­获得各家银行总行的青­睐,如李旭利仍在任时的上­海重阳,其在交行总行2天即募­集 12 亿元。而话语权不足的中小型­私募机构,通常只能与分行合作,资金募集规模一般在亿­元上下。

从 2020 年全年数据来看,私募证券行业二八分化­现象十分严重。

平安私募基金年度报告­显示,有数据可查的私募管理­人共8170 家,其中管理规模100亿­元以上私募仅70家,占比0.86%;管理规模10亿元以上­私募合计545家,占比6.67%,但新发产品数量至少占­到43%以上。

少部分私募掌握了行业­大部分的管理规模。头部私募(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)主要策略以股票策略、固定收益为主,并且量化私募在中大型­管理人中有崛起之势。本版市场相关分析人士­意见仅供参考投资者据­此操作风险自负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