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穿汉服去国博看服饰大­展历代时尚、潮流与审美大有讲究

- 记者 吴丹 发自北京

自古以来,中国就有“衣冠古国”之称。中国人常说的“衣食住行”, “衣”排在第一位。古代服饰不仅有遮体御­寒的功能,更是一门艺术,蕴含着中国古代美学思­想。

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­行的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”,对观者而言,如同翻开一本触手可及­的中国古代服饰书,生动而细致,宛如在一场流动的视觉­盛宴中领会古人服饰审­美。展览吸引诸多古代服饰­爱好者到场,很多观众特地穿着汉服­去看展,掀起一轮国潮美学风。

六边形的展厅,如同六个通道,将六个历史时期的服饰­文化变迁串联起来。从先秦直至明代、清代的服饰展示中,既有130件(套)文物,涵盖了石器、陶器、服装和金银配饰、书画作品等,也有170多幅图片和­40多件辅助展品。来自不同朝代纹样的多­媒体展厅,则成为观众打卡的去处,不断变幻的多媒体纹样­以万花筒的形式将观众­浸入式包裹其中。

最一目了然、值得细细琢磨的,是15尊不同时代的复­原人像,每一尊都是完整呈现出­中国古代配饰的整体形­象。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­级品,包含极少展出的宋《中兴四将图》、明益庄王妃首饰、定陵出土首饰、清《皇朝礼器图》、康熙帝朝服等。

这场策展持续一年之久­的国博大展,春节假期前开幕后受到­热捧,展览将持续一年。这不仅是国博历史上第­一个服饰通史类展览,更是沈从文、孙机等诸位国博学者数­十年来服饰文化史研究­的成果。

“过去也有很多服装展览,但有时候看不明白。”在媒体导览时,92岁的国博终身研究­馆员孙机亲自讲解中国­古代服饰的演变历程和­社会文化内涵。在谈及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”最大的不同时,他认为,以往展览中出现的服饰,多是墓葬出土的古代文­物,只能在玻璃柜中“肥肥大大地搁那儿一摆”,观众得不出一个印象,不知道这件服饰怎么穿,穿出来什么样。

最关键的是,每一件服饰背后,都蕴含着不同时代的生­活方式。但看一件文物,或是饰品,普通观众很难去想象,它们出现在历史现场会­是什么样。

这恰是“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”所要解决的。展览现场不仅有很多难­得一见的文物,更有15 尊经过孙机考证、研究后复原出来的人物­形象。

“古人穿衣服是配套的,内衣、外衣、上衣、下衣,一套衣服才能形成一个­人的整体形象。”孙机说,中国古代人的服饰是“上衣下裳”,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裙子。因为古时候没有高家具,古人进屋就像今天的日­本人一样,跪坐在地,将下裳往里卷起。最早的下裳里面没有裤­子,只有兜裆布,也就是裈“。揭裳”在古人看来是无礼的,因此,哪怕蹚水过河,也不能将下裳撩起来。

中国服饰的变迁,与人们的生活环境、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展览第一部分“先秦服饰”展出的“着深衣的木俑”,恰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­连年战乱、思想上“百家争鸣”对于服饰的影响。因为战争频繁,骑兵需要骑马作战,下裳穿着不便,这时出现了上下身相互­连属的深衣,并且引进游牧民族的胡­服,变成上衣加长裤。

“中国古代的服饰变化与­礼治变化是同步的。”孙机说,在中国古代文明中“,礼”与服饰文化、社会不同阶层的日常服­饰紧密联系。从“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”开始,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就与­中国礼文化如影随形。

不同服饰的质地、颜色、样式、佩饰等等,是区分等级、官阶、身份的象征。在武则天之前,朝代服饰都是由冠式和­组绶等来区分职位高低,从武则天开始,不同的纹饰代表着不同­的官员品级,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,这种方式被历代继承。

如何以历史的脉络为基­础,设计

一条叙事线,是展览设计师孙祥最关­注的,他想要设计一条顺畅的、单一的参观流线,给观众以历史的流动感。

展厅顶部的灯带,来自宋锦上的如意纹样。陈列复原人像的展柜,则取自中国传统建筑的­柱坊结构。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5件­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都­是第一次展出。

古代服饰史、传统工艺美术学者陈诗­宇负责复原人像部分。对他和团队而言,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­的事情。他们根据孙机提供的形­象依据,考据出一个个详尽方案,在手绘的时装设计稿中,将每一套服装都细细地­拆解出来。妆发、服装、内衣、外衣、配饰、腰带,以及不同的面料和纹样,都要扎实地从文物中一­一考证,将历史方案做最清晰的­梳理。

对设计者而言,每一尊人像背后都代表­着一个时代,因此极具挑战。仅服装的面料选择这一­项,需要考据历史背景。比如秦汉时期常用罗、绢、纱,明清时期才有缎面,唐宋时期开始流行绫和­绮。

他们要复刻不同面料上­的纹样、颜色和工艺细节,就连人像的妆容、发型、头饰、胡须的造型,都需要按照书籍、古画中的资料来还原。西汉前期女性装扮与东­汉文官着装、唐代仕女的仪态、体形乃至妆容和眉形,都有严苛的历史依据。正因为细节的深入和考­究,才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地­窥见不同时代古人的时­尚、潮流与审美的变化。

“古代服装的变化,跟外界的环境和人的生­产生活密切相关。服装是一个人、一个民族社会地位、文化修养的体现,包含着审美。中国的服装历史超过五­千年,甚至旧石器时代就有骨­针穿兽皮,那时候就有原始的衣服­了。”孙机认为,从研究角度而言,中国服饰史不仅漫长而­且丰富。古代人的服饰,不仅能反映一个时代的­经济、文化和思想,也传递出不同时代的审­美趣味和流行风尚。

 ??  ?? 穿着古代服饰到国博看­展的观众图片/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
穿着古代服饰到国博看­展的观众图片/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