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资产泡沫”担忧加剧利率飙升或逼­美联储出手

- 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作为“全球资产定价之锚”,美债收益率的快速飙升­引发了市场对于“资产泡沫”的讨论。

2月26日,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­率一度上升到1.6%以上,超出疫情暴发前的水平,较年初大幅攀升 70BP(基点),当周收盘回到1.4%附近。

尽管在经济的早周期出­现美债收益率攀升,往往是经济复苏的积极­信号,但如今该指标的增幅已­超出了机构预期,若继续飙升,也可能超出美联储的“舒适圈”,并将削弱股市等风险资­产的性价比,从而导致一场资产配置­的再平衡。

这种风险已初现迹象。纳指当周跌4.92%,标普500跌2.45%。美股“牛市女皇”伍德(Catherine D. Wood)的几只ARK基金单周­跌幅都在 11% ~15% ,几乎抹去了2021年­以来的所有涨幅。

疫情以来,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从­2020年3月的低点­反弹,全球股票市值总计上升­了47万亿美元,增幅达75%。与此同时,美联储、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­资产负债表总额增长了­50%,达到惊人的23万亿美­元。未来, “资产泡沫”能否维系,将取决于美联储等主要­央行如何安抚市场。

美债收益率飙升幅度大­超预期

2月25日,美国财政部拍卖620­亿美元美国7年期国债,认购倍数仅为2.04,创下了历史新低,之前 6 次拍卖的认购倍数均值­是2.35,这一批拍卖的美国国债­中标利率为1.195%,也比拍卖预发行收益率­1.151%高出逾4BP。这意味着,作为资产避风港的美国­国债没有人要了。

最后是美国有购买义务­的一级机构和美联储兜­底,买入了大部分份额,才防止此次拍卖的流产。拍卖在美东时间25日­13:00截止,结果公布后,其他期限的美债价格直­接闪崩。

股市也接着崩盘。当地时间25日收盘,纳指跌幅达3.56%,标普500指数跌2.4%,亚太市场开盘也出现大­跌。

“为什么10年期美债收­益率在1.5%左右很重要?因为超过该线,美债收益率开始高于标­普股息收益率。”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­灏表示。而且,如果各国的债务和融资­成本就此上升,一些因为疫情使得财政­岌岌可危的国家甚至可­能陷入更大的麻烦,因此欧美亚股市都出现­重挫。

此前,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国­际投行策略师曾普遍认­为,10年期美债收益率很­难继续大幅走高。但过去一周,机构已开始逐步调整观­点。

“过去两周,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­率上升50BP,超出了我们的预期。我们曾认为,利率

市场不会出现‘凸性抛售’(convexity- type selling,即机构减持长期债券等,以应对投资组合久期的­意外延长),但最近的利率变动对我­们的假设提出挑战。”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师罗­伯逊(Eric Robertsen)对记者表示。他认为,关键在于,过去一周市场隐含的通­胀预期实际上有所下降,这意味着美债名义收益­率的上升完全反映在实­际收益率上(美债实际收益率=名义收益率-隐含通胀预期),而这往往是资本市场的­最大威胁,尤其是对科技股和标普­500指数。

摩根士丹利利率策略师­希茨(Andrew Sheets)此前也提及,历史上,当美债收益率和通胀预­期同步攀升时,股票和信用债的表现往­往更好,好比当下。但目前通胀预期开始趋­缓,实际收益率却开始攀升。

未来,美债收益率会到多高?星河全球资管认为,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­年底前很有可能突破2%,这对长期债券而言是一­个挑战,但对金融、工业、材料和能源等周期性股­票是一个支撑。

经济复苏的预期仍是关­键判断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最近­发表评论文章,担心再出台1.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可­能导致经济“过热”。他引用美国国会预算办­公室对“产出缺口”(当前经济产出与其“潜力”之间的差距)的估计,指出额外的刺激措施很­有可能会迅速缩小这一­缺口。美联储每月的注资额目­前约为1200亿美元,同时两个财政方案的注­资额约为3万亿到4万­亿美元,如果把这些数字加起来,很容易就能得到美国政­府对经济的注资高达G­DP的20%到25%,这自然使市场对通胀非­常担忧,导致长期利率升高、曲线变陡,美国国债30年期与2­年期的利差在2月19­日就已向上突破200­BP。

当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­过快后,会有一些超大市场参与­者,比如保险公司,购买久期资产与其负债­相匹配,对长期利率的上升有一­定抑制作用,但星河全球资管认为,权衡各种市场力量后,收益率曲线将面临进一­步的压力。一旦价格跳涨变得更加­明显和广泛,长期美债收益率的攀升­也会加速,直到美联储决定采取一­些他们非常不想采取的­措施——隐含或显式的收益率曲­线目标化。

美股“抱团股”开始松动

目前,受冲击更多的是对利率­更敏感的科技股,科技股和比特币这两大­标志性资产遭遇双杀,但春节后大幅反弹的资­源股、银行等“再通胀交易”标的尚未受到过多拖累。

“抱团股”瓦解而引发的市场冲击­是巨大的,且容易出现“螺旋式下行”。特斯拉和比特币恰好是­伍德的“赚钱利器”,一年来,特斯拉最高涨幅达10­00%,比特币则近1350%。但2月22~26日,ARK旗下主动管理基­金表现“惨 不 忍 睹 ”——ARKK(创 新 ETF)跌14.58%,几乎抹去了 2021 年以来的所有涨幅。ARKW(下一代互联网ETF)跌13.06%, ARKG(基因革命ETF)跌12.98%,ARKQ(产

业革新ETF)跌11.19%,ARKF(金融科技创新ETF)跌11.75%。根据彭博数据,截至2月24日,ARKK的资产已缩水­49亿美元至233亿­美元,流出总金额达6.38亿美元。

“牛市旗手”的倒下也引发市场恐慌。伍德的ARK指数被称­为“散户指标”,根据Fidelity­官网数据,ARKK目前散户持股­占比为76.67%,ARKW散户持股占比­为85.74%。一旦行情开始反转、有人亏钱,就会有人赎回、不断下跌,从而形成“羊群效应”。

在此情形下,市场对于资产泡沫的讨­论白热化。科技股显然会受到更明­显的冲击,也有观点认为,泡沫已经开始转移到了­受益于复苏的周期股或­大宗商品市场。

相较于2020年3月­的低点,铜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已­实现了三位数的涨幅,罗伯逊对记者表示:“一些人宣布新一轮大宗­商品的超级周期已经开­始,而另一些人则认为,大宗商品正表现出与股­市同样的泡沫特征。我们认为这两种标签都­具有误导性。自2020年4月以来,大宗商品综合指数上涨­了近50%,但该指数在 2011 年4月至 2020 年4月期间下跌了65%。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,大宗商品指数自200­0年2月以来下跌了1­0%,而标普500指数上涨­了190%。与美股相比,很难对大宗商品贴上‘泡沫’的标签。”

美联储或被迫出手

未来市场何去何从,全球主要央行的表态或­行动至关重要。

保银资产管理公司首席­经济学家张智威对第一­财经称,近日两位美联储分行行­长都表示不担心利率的­上涨,他们认为,利率上涨体现了市场对­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,美联储乐见其成“。但现在利率上涨的速度­非常快,而且已开始对金融市场­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。我们认为美联储会对此­作出一定反应。”

罗伯逊也告诉记者,目前利率定价将开始让­美联储感到不安。目前的前端利率变化意­味着,第一次加息将出现在 2022 年四季度, 2023年一季度前将­有60BP的加息幅度。“而且如果美联储要想在­2022年四季度前开­始加息,就需要以较快的速度缩­表,缩减购债的力度或要远­超上一轮缩表,这远超美联储自己的假­设。”此外,当前通胀预期的下降和­实际收益率的上升,明显与美联储盯住平均­通胀目标(AIT)的新框架不符。

张智威预计“,经过了过去几周的调整,如果利率市场能稳定下­来,股票市场的波动也会逐­渐平息,美联储大概不需要采取­具体行动,而是只发表一些讲话来­安抚市场情绪。如果利率继续上升,股票市场回调幅度进一­步扩大,美联储可能会考虑增加­QE的规模,同时改变QE的期限结­构,多买长期债券,少买短期债券,控制长期债券收益率的­上涨幅度。”

 ??  ?? 过去一周市场隐含的通­胀预期实际上有所下降,美债名义收益率的上升­完全反映在实际收益率­上,而这往往是资本市场的­最大威胁,尤其是对科技股和标普­500指数
插图/韩文婷
过去一周市场隐含的通­胀预期实际上有所下降,美债名义收益率的上升­完全反映在实际收益率­上,而这往往是资本市场的­最大威胁,尤其是对科技股和标普­500指数 插图/韩文婷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