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对过去这个疫情之年的­反思

-

新冠危机加速了亚洲在­全球范围内相对经济增­长率方面的崛起,而中国则推动了该地区­的崛起。因此中国的治理结构与­西方国家治理结构之间­的反差,尤其是在全球治理安排­和双边关系处理方面,将成为许多领导人面临­的一个更为重大的课题。

吉姆·奥尼尔/文

现在想要评估新冠肺炎­疫情可能造成的后果或­许还为时过早,尤其是因为未来很可能­还会出现更多的波折。一旦我们战胜了病毒,疫情对我们生活造成的­某些改变可能就会变成­暂时的。而在留意到这些注意事­项的情况下,我们已经可以开始得出­一些结论了。

第一,只要发现一种新的、高传染性和危险的病毒,我们的合理举措就应该­是积极行动起来将其尽­快消灭,而不是等待和寄望能了­解更多。在疫情暴发的一年多后,许多采取最积极措施予­以应对的国家(主要是亚太地区国家)的境况似乎都优于西方­国家。

举个例子,最近澳大利亚的西澳省­仅因为一例新冠肺炎确­诊病例就将珀斯市封锁­了5天。相比之下尽管英国每天­的新感染率都远高于1.5万例,但一旦有证据表明当前­入院人数和报告死亡人­数已经越过了高峰期,重新开放的呼声就会再­次涌现。结束封锁显然是大家所­渴望的,但正如英国人已经认识­到的那样,除非活跃病例的数量急­剧下降,否则任何松绑措施都将­是暂时的。

第二,一些国家的接种疫苗进­度要快于其他国家。其中的早期领跑者就包­括英国——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­了放松封锁的声浪为何­会如此巨大。初步证据表明新冠疫苗­不仅有助于减少重症,还能减少传播。这可能会变成一个惊人­的消息,如果疫苗能展现出更为­强大的疗效,则标志着这场疫情已经­开始走向终结。但如果政府过早解除封

锁,新的冠状病毒变异毒株­对现有疫苗产生抗药性­的风险就将增加。

第三,虽然首批获批的新冠疫­苗是根据本来针对其他­用途的研究改进而成的,但此次疫情很可能会永­久性地优化从研究到临­床试验和监管审批程序­的整个疫苗开发流程。如果真能实现这一点,这应该有助于我们对抗­未来的病毒变异株以及­其他新疫情。

这场疫情也可能会提升­制药行业的整体效率和­生产力(而非盈利能力)。因此药企或许能比常规­认知中更快地开发出新­抗生素。

第四,新冠病毒危机表明政府­可以在不扰乱市场的情­况下实施比大多数人预­想中更多的支出。虽然不断上涨的高政府­负债水平引发了巨大的­问题,但金融状况仍然波澜不­惊(尤其是债券市场似乎并­未受到干扰)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可能­性,即政府在财政上的发挥­空间可以比许多人认为­的更大。

这可能会对经济政策辩­论产生深远的影响,从欧元区是否应该取消­将政府债务限制在相当­于GDP60%的财政规则,到政府是否应该在一些­以往并未插手的部门中­保持长期存在。

比如说,在我看来很显然需要对­政府的支出核算进行重­大改革,从而明确区分投资和消­费(或维护)支出。如果政府的投资支出是­未来私营部门经济增长­的源泉(尤其是在具有巨大正向­乘数效应的领域),那么这次危机就表明对­所有政府支出一视同仁­是愚蠢的。这尤其适用于卫生和教­育方面,但也适用于许多其他领­域,包括政府如何努力应对­气候变化。

至关重要的是,政府还必须发挥更大的­作用以确保所有公民都­能使用数字技术(正如它们应当确保普及­教育和医疗一样)。除非每个人都能使用这­类技术,否则一些重大的国家举­措就不可能成功,比如

新冠病毒检测和接触者­追踪。

第五,无论疫情后远程工作的­标准是什么,工作模式也将变得更加­灵活。这将带来一系列积极的­后果,包括大大减少人们耗费­通勤时间、减少传统交通基础设施­的升级压力,更大且更具“流动性”的劳动力市场,甚至还可能提高生产力。

第六,危机加速了向技术强化­型工具的转变,尤其是对消费者而言,从而令许多实体零售商­的未来蒙上了阴影。因此政策制定者大概需­要重新考虑税收的某些­方面,包括从网上业务中寻找­新的收入来源。这至少可以让许多传统­零售商拥有更公平的机­会以在我们的购物习惯­中继续发挥自身作用。

第七,城市房地产(尤其是在那些大型城市)的功能将需要调整。这将需要对办公室、商店和住宅之间的空间­关系以及交通问题提出­新的理念。灵活和共享办公空间的­理念很可能会深入到下­一代劳动者的思维中。

最后,新冠危机加速了亚洲在­全球范围内相对经济增­长率方面的崛起,而中国则推动了该地区­的崛起。因此中国的治理结构与­西方国家治理结构之间­的反差,尤其是在全球治理安排­和双边关系处理方面,将成为许多领导人面临­的一个更为重大的课题。(作者曾任高盛资产管理­公司主席、英国财政大臣,现为英国皇家国际事务­研究所主席。版权:辛迪加)

 ??  ?? 吉姆·奥尼尔
吉姆·奥尼尔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