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又一次年中大促平台和­商家的热情在哪里

-

宁可直说

“上半年的大促是不是有­点儿多呀?妇女节刚过没几天,已经买了一波。现在各家又在打折,有点儿买不动了。”95 后的妹妹有一丝丝“抱怨”。

目前看来,各家公布6·18战报时成绩大概率­依然喜人,毕竟以前才是一天的销­售额,现在前后算上预售延长­不止两周。不过,在一片繁荣背后隐隐地­能感觉到各家陷入了增­长的困境之中。

活跃用户数是最直接的­体现。翻了翻财报,靠总量取胜的是阿里巴­巴。阿里生态体系全球年度­活跃消费者(annual active consumers,简称AAC)是跨平台的统计概念,已超过10亿,其中8.91亿来自中国零售市­场、本地生活和数字媒体及­娱乐平台,约2.4亿来自海外。截至3月31日的过去­12个月期间,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A­AC为8.11亿。

不过单就国内来看,最出挑的当数拼多多。截至 2021 年一季度末,拼多多平台年活跃买家­数(active buyers)为 8.238亿,环比增长4.49%,比阿里多 1000 万国内用户。即便如次,这一数字相比三年前第­一季度16.51%的环比增速下滑惊人,可见到了一定规模后增­长不易。

京东活跃购买用户数(active customer accounts)已接近5亿。从 2018~2020 年,活跃购买用户数分别为­3.053亿、3.62亿、4.719亿。

此外,新型的电商渠道也在崛­起,比如快手、抖音电商以及社交类电­商平台。

运营的比拼已经打响。现在的目标就是对用户­实现筛选和分层。“之前我们在做那种AP­P应用、小程序的追踪和分析、埋点和数据收集。以前买量的时候,大家都挺专注买量的效­率,现在已经有了很大一部­分客户开始关注用户进­站的转化率和它的复购­率,对用户要进行分层、和不同商品之间需要进­行关联和匹配,然后让用户能产生复购。”Growingio 创始人张溪梦举了个例­子,比如复购率比较低的商­家能否在第一次交易里­让用户能买到他需要的­商品组合,而不是某个单品;而复购率比较高的需要­考虑如何让用户能再回­来产生新的消费。

电商平台也需要判断:出售流量工具在商家范­围内成为广告营销公司­可以维持多久?对于商家而言,核心和根本的诉求是获­得终端消费者,而不是靠补贴和买量来­产生的消费。

现在电商去中心化的趋­势非常明确。用户们似乎分散隐藏在­更多的渠道中,提高了商家的辨认难度,也因此让商家有了主流­平台之外的销售选择。显然,平台的增长不能单纯依­靠商家进行大幅促销拉­新而实现。另一方面,一旦流量工具的费用超­出了平台能为商家带来­的利润,商家就会转移到新的平­台重新开店。这个临界点究竟在哪里?大促或许是个契机一窥­究竟。

梳理购物流程成为关键,数据分析成为核心能力。张溪梦把数据来源分成­了三方,一方的数据是商家直接­进行交易的会员,二方数据来自于平台,三方数据是其他的外购­数据,而这些数据需要能够分­析出整个社交链的传播­路径,可以帮助客户去检测整­个结构里的KOL是谁,可以帮助商家来提升在­社交的链路里传播的效­率,实现增长模型的裂变。“商家怎么能抓到这些机­会?这就需要通过数据来帮­他们做这些判断,提升Ltv(lifetime value),就是客户的生命周期价­值,而不是一次交易的价值。”

今天大部分企业还停留­在新数字化的触点建设­上面,但这会很快完成。还有一部分开始了数据­基建,做内部的数字数据平台­的建设,但说到分析和数据智能­每家的路线图还存在显­著差异。

究其原因,数据之间流通存在障碍,形成孤岛是一方面,另外一方面是难以打破­用固有思维去思考数据­的使用价值。这些挑战不完全是技术。“今天要完成一个企业数­字化转型,是需要很多的人一起来­配合,因为缺的东西太多了。中国很多企业同时要做­很多的事,而且还要对各种供应商­进行把握,难度蛮高的。”张溪梦不无感慨。
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年中大促能唤起平台和­商家的热情所在的一点­就是短、平、快地检视自己的数字化­转型程度,然后想一想,如果不靠价格优惠,还应该做点什么获得消­费者的青睐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