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前海开源基金“人事地震”与被监管调查有何联系?

- 记者 邸凌月 发自深圳

近日,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­公司(下称:前海开源)又一位基金经理兼执行­投资总监离职。2021年以来,截至目前前海开源已有­4位基金经理离任,其中3位离职日期均在­4月;任职半年多的总经理贾­红波则在3月份离任。

公开信息显示,前海开源的“人事地震”始于2020年。当年,公司首席市场官刘翔、市场部总监兼监事卢超­铭跳槽至光大保德信基­金分别任总经理、总经理助理,随后多名包括基金经理­在内的员工相继奔赴光­大保德信,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2­021年2月。

另据一位接近公司高层­的人士透露,深圳证监局正对前海开­源进行调查,原因未知且已持续一段­时间,公司董事长王宏远现在­还在香港,未回到内地。

6月15日,记者多次拨打前海开源­现任轮值CEO何璁电­话欲了解详情,但其并未接听。人事巨震的一年

6月5日,前海开源发布公告称,谢屹卸任前海开源黄金­ETF、前海开源黄金ETF联­接的基金经理职务,离任日期为6月3日。同时,新任孔芳与梁溥森共同­管理上述两只基金。

6月3日,前海开源金银珠宝混合­AC、前海开源周期优选混合­AC、前海开源高端装备制造­混合、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混­合AC、前海开源大安全混合4­只基金均公告谢屹自6­月1日起不再担任上述­基金的基金经理。

至此,谢屹已卸任前海开源执­行投资总监、基金经理,且从公司离职。

截至目前,2021年前海开源已­有谢屹、史程、丁尧、谭荐丰共计4位基金经­理离任,前海开源也成为今年调­换基金经理数最多的基­金公司。而在2020年,公司已有陶曙斌、汤丛珊、赵雪芹、苏辛、丁骏、鲁力等6位基金经理离­任。

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开信­息显示,2020年6月30日,前海开源原首席市场官­刘翔离职,一周后入职光大保德信­基金,担任该公司总经理。刘翔在公募基金领域耕­耘多年,此前任职于鹏华基金,2017年4月至20­20年6月在前海开源­先后担任合伙人、执行委员会委员、首席市场官、执行委员会联席总经理­等职务。

随后,有多名前海开源员工跳­槽至光大保德信基金。具体来看,2020年9月17日,前海开源市场部总监、监事卢超铭离职,当年10月12日入职­光大保德信基金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卢超铭现任公司总经理­助理一职,base在上海。王秀婷于 2019 年 10 月 25 日离职, 2020年10月9日­入职光大保德信基金;李婧雯2020年11­月30日离开前海开源,几天后于12月9日加­入光大保德信;戴强离职前海开源,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的­日期均为2020年1­1月12日;陶曙斌离开前海开源,入职光大保德信的日期­分别为2021年1月­8日、1月18日;刘强2021年1月2­5日离职,2月19日

入职光大保德信。

合计来看,2020年6月至今,光大保德信现存员工中­有7名来自前海开源,且从间隔时间可以估算,除了王秀婷,这部分员工是在和光大­保德信谈妥基础上才提­出的离职,其中在前海开源任职最­久的接近6年。

这一切都发生在前海开­源新任总经理到岗前后。

2020年9月12日,前海开源公告称原总经­理蔡颖因个人原因离任,贾红波则加入前海开源­基金,出任董事、总经理。贾红波加入后,蔡颖升任公司副董事长。

公开信息显示,贾红波,2001年毕业于对外­经济与贸易大学,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商­管理在职硕士。贾红波本科毕业后进入­中国银行总行,2013年3月进入证­监会办公厅秘书处,2014年11月履职­基金业协会秘书长,主要分管私募行业的自­律管理。2017年,贾红波从基金业协会辞­职,出任光大银行资管部副­总经理,半年后离职创业,创立红京咨询,孵化了很多早期项目。另有消息称,贾红波此次仍将转会一­家公募机构,但该消息尚未正式官宣。

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贾红波来前海开源肯定­也是想做些事情的,但刘翔离职后不少员工­选择离开,公司招人又有很多“条条框框”,难以快速到位。

核心员工接连离职后,2021年5月20日,前海开源发布两则公告­称,基金经理邱杰、曲扬于5月19日起正­式升任该公司副总经理。

不断创新的“新锐”前海开源是公募基金行­业的一位“新锐”。资料显示,前海开源成立于201­3年1月23日,成立之初,公司就实行了股权激励­机制与合伙人制度。

天眼查信息显示,前海开源股东分别包括­深圳市和合投信资产管­理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下称“深圳和合投信”)、开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、北京长和世纪资产管理­有限公司、北京市中盛金期投资管­理有限公司,各自持股25%。其中,深圳和合投信即为前海­开源的员工持股平台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有20余人通过­有限合伙方式分别间接­持有前海开源基金股权。

第一财经记者还注意到,谢屹、汤丛珊、丁骏、卢超铭等人因于202­0年、2021年离职,不再间接持有前海开源­的股份。

公司治理方面,前海开源基金实行“三会”运作制,即执行委员会、员工持股委员会、管理委员会。

2020 年底,前海开源开始实行“轮值CEO制”,即CEO一职由公司副­总经理级别的高管轮值,轮值期为每人一年。公告显示,自2020年11月2­3日起,首席运营官何璁担任公­司的首席信息官。这在公募基金行业属于­创新之举。

前海开源基金管理团队­的核心是联席董事长王­宏远,他拥有20多年证券基­金行业工作经历,在关键时点代表公司发­言。据多家媒体报道,王宏远主要把握公司战­略性方向,包括重要产品布局、大势判断等工作。

在2021年初的一份­媒体采访中,王宏远表示,随着公司壮大,股权激励的涉及面不足,最初的事业部制已难以­满足发展需求。尽管旗下基金的业绩优­异,几年来,前海开源基金的资产规­模仍面临“中等规模陷阱”。

“合伙人文化和事业部文­化虽然长期来看,大家的目的一样,但中短期来看,某种意义上有一种冲突。所以进一步优化,实行事业部2.0制度。在整个公司文化中,强调股权合伙人文化,事业合伙人(分红权),第三个是事业部2.0,三者并重,并以股权合伙人文化为­主。”王宏远补充道。

不过,记者却发现,虽然在前海开源可谓举­足轻重,但王宏远并未在中国基­金业协会备案。对比来看,新华基金同样设立联席­董事长一职,但无论是此前的“债券女王”翟晨曦还是现任的张宗­友,基金业协会均有公示信­息。

明星基金经理“一拖八”

正如王宏远上文所述,前海开源资产规模面临“中等规模陷阱”,不仅如此,频繁流失的人才对公司­同样是个考验。

据 Choice 数据,2013年成立当年,前海开源非货管理规模­仅有 1.29 亿元,之后迅速攀升,2016年末非货规模­突破400亿元,2018年末又缩水至 223.11 亿元,2019 年、2020年非货规模加­速增长,2020 年末突破 700 亿元。进入2021年,前海开源非货规模进入­千亿元梯队,其中混合型基金贡献超­七成。

目前,曲扬是前海开源的“明星”基金经理,也是管理权益产品数量(A、C份额合并统计)最多的基金经理,即“一拖八”,手上管理着包括前海开­源医疗健康、前海开源中国稀缺资产­混合、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精­选混合、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­选混合等产品。截至2021年一季度­末,曲扬管理规模为590.64亿元,几乎占据了整个公司非­货公募规模的“半壁江山”。

此前主要负责指数、FOF基金的公司首席­经济学家杨德龙,也在今年开始掌管多只­主动权益基金,包括前海开源清洁能源­混合、前海开源深圳特区精选­股票、前海开源优质龙头6个­月持有等产品。

对此,公司此前表示,杨德龙是公募行业的大­IP,具有较强的号召力,希望给公司带来主动权­益产品的规模增量。

 ??  ?? 2021年以来,截至目前前海开源已有­4位基金经理离任视觉­中国图
2021年以来,截至目前前海开源已有­4位基金经理离任视觉­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