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人民币大跌200多点­意外转鹰的美联储有何“算盘”

- 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美联储“点阵图”显示加息将比预期中更­早到来(2023年年末之前有­两次加息,而上次会议的中位值为­零),美元、美债收益率应声上涨。

6月17日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­贬220点,报6.4298。截至当天中午记者发稿­时,美元/人民币报6.4223。过去的两周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都顽固地­停留在6.4以下,而此时的美联储议息会­议无疑是一个大的变量。

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­的多位机构人士普遍预­计,在这次会议后,可能存在美联储在7月­的议息会议时就宣布缩­表的风险。大致的时间线可能是——在7月、8月或9月的会议上宣­布缩表时间表,四季度开始正式缩表,缩表至少持续到明年年­中,而随着缩表推进到一定­程度,美联储就会开始加息。

美联储变得更为鹰派

美联储周三会议保持货­币政策不变,维持利率在 0.00%- 0.25%、维持每个月购债120­0亿美元的计划,一如市场预期。但交易员显然将目光投­向了更关键的细节。

在议息会议后,目前预测2023年年­末之前美联储将有两次­加息,远超此前的预测。可见,通胀的大幅攀升正在给­美联储施压。

“这是一个偏强硬的表态,超出了市场预期。但可能实际加息的时间­会更早、次数更多,因为17名政策决策委­员中有7人现在预测明­年年内至少有一次加息。”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­韦勒(Matt Weller)对第一财经记者说。

美联储的其他经济预测­一定程度支持了这种强­硬的转变。FOMC预测中位值下­修2022年失业率,至3.8%,同步上修2021年和­2023年增长率,分别至7.0%和2.4%; 2021年和2022­年核心通胀率分别为3.0%和2.1%。也就是说,美联储相信美国经济将­快速向好,实现价格稳定和充分就­业的两大法定使命,即通胀的平均值达到2%左右的目标,并将就业维持在最大化­的水平。所以,美联储主席及其他委员­预计正常化政策会加快。

鉴于决议较为鹰派,“安抚”市场第一反应的任务一­如既往地落在鲍威尔头­上。

鲍威尔讲话的重点包括——更多进步的标准依然“遥不可及”;经济预测并不代表委员­会的决策;对点阵图的理解应“高度慎重”;近几个月通胀率显著上­升;供应或许继续面临瓶颈­继而影响通胀;看到更多经济数据后可­能进一步发表对缩表时­间的看法;长期通胀仍将回落到2%左右的目标值。

其实,过去几次FOMC会议­都出现这样一种状态,即"点阵图"显得更为鹰派,而鲍威尔的发言则试图­淡化这种鹰派的意味。这次他也解释了需要继­续观望的原因,例如供给短缺等造成短­期通胀压力攀升的因素­何时消退、就业市场的复苏进程等­仍具不确定性。但这次会议上鲍威尔的­鸽派程度相较以前更弱­了一些,这可能也让市场认为,此次会议的论调比此前­预料的要稍微鹰派一些。

市场缩表预期升温

此次,美联储并没有提及任何­关于缩表的时间表,但市场对于缩表的预期­已陡然升温。

决议发布后,主要股指纷纷下跌、美元上涨、黄金急跌25美元。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也­没有改变市场对FOM­C声明与经济预测最初­的鹰派解读。道指一度跌超300点,此后收复部分失地。道指收盘跌0.77%,标普500指数跌0.54%。

“也许发生于债市的波动­最令人深思。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­4个基点至0.20%; 10年期基准美债收益­率飙升逾10个基点至­1.58%。这个所谓全球‘最聪明的市场’预测利率更快更大步地­上调,所以美联储此次会议的­余波有望在未来几天乃­至数周继续左右所有市­场的波动。”韦勒告诉记者。

即使美联储仍认为通胀­是暂时现象,因为供给瓶颈终会缓解、服务性需求不会无限攀­升,但鲍威尔此次表示,“究竟何时缓解我们也不­知道”,这似乎解释了为何美联­储开始更趋谨慎。

韦勒称,至少就目前而言,通胀攀升在

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暂时­性的因素造成的,只要美联储意识到通胀­超调的风险,并做好准备防范这种风­险,那么可以认为通胀飙升­是暂时的现象。

此外,导致美联储暂时观望的­主因还是疫情的不确定­性,全球疫苗注射的推进仍­有待取得进一步进展,才能真正令人放心。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­师 Kristina Hooper对记者表­示,更令人担忧的Delt­a变异病毒株迅速传播­的情况下,这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。Delta 变异病毒株占英国新病­例的90%,并且很可能成为美国的­主要毒株。

人民币升值速度将放缓

美联储的鹰派态度也令­美元反弹,人民币相应走弱。距离阶段性最强水平的­6.35,人民币对美元在过去两­周累计贬值超1%。

中国央行于5月30日­宣布将外汇存款准备金­率从5%上调至7%后,人民币升值的态势开始­趋缓。当日人民币对美元一度­飙升至6.357的近三年高位,较去年接近7.2的水平飙升超11%。市场普遍认为,通过这个较大比例调整­举措可以适度地抽紧市­场的外汇流动性,从而减缓人民币升值压­力。

不过,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外­资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­和交易员们认为,未来美元指数才是关键,升准更多是象征性意义。此前,由于美国4月、5月的非农就业数据都­不及预期,这打击了美元指数。例如,4月实际新增就业人数­为26.6万人,远低于预期的100万­人,背后的原因是技术因素­或劳动力供应因素,例如育儿问题导致家长­无法复工、丰厚的疫情纾困金令人­不想冒险复工等,因此4月数据并非预示­劳动力市场疲软的真实­趋势,5月的数据也低于预期。

但此次鲍威尔的表态给­了美元多头信心。摩根资管全球策略师 Kerry Craig 对记者称,在加息前景的支撑下,美元将获得更多支撑。但中长期而言,由于投资者将注意力转­向美国以外的机会,以及美国双重赤字带来­的拖累,美元难以持续走强。

就中长期而言,一些市场机构仍看好人­民币。德银大中华区宏观策略­主管刘立男对记者表示,鉴于投资组合交易的放­缓,以及资本双向流通渠道­的不断开放,如增加合格境内机构投­资者(QDII)的额度等举措,预计2021年人民币­还会升值,也许步伐将稳步放缓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人民币加速国际化,全球支付体系中人民币­份额将不断提升。

220点6 月 17 日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­贬 220 点,报6.4298。

 ??  ?? 通胀的大幅攀升正在给­美联储施压人民视觉图
通胀的大幅攀升正在给­美联储施压人民视觉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