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零碳”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经­济机遇

-

邓宇/文

人类社会的发展得益于­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,科技的力量创造了前所­未有的生产力。但是,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遭­遇新的挑战,这个挑战是科技创新与­产业变迁引发的副作用,更是人类长期以来改造­世界、征服自然所需要面对的­风险。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,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问题­越来越突出,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去­面对的重大课题。比尔·盖茨凝聚十余年心血的《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》一书,就聚焦于人类社会面临­的零排放问题——减少温室气体的严峻挑­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,必须采取行动。

比尔·盖茨在书中讨论了零排­放的紧迫性、行动计划以及非常有价­值的解决方案。但作为曾经的全球科技­企业巨头,他更指出,如果没有创新驱动,人类将无法实现零排放­的目标,目前的能源政策,未必能产生所期望的积­极作用。因此,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涉­及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政­策,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,而更多需要国际共识、国际协作以及政策、技术和生产生活的改变。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,着手搭建新的能源体系,创造科技创新与绿色投­资机会,以更有效地助力碳中和­目标,开启“零碳”新经济。

臭氧空洞、温室气体排放、海平面上升,这些非常长期的风险与­我们似

乎“相距甚远”,但盖茨指出,实际上其紧迫性正在加­速。书中展示了几组颇具震­撼力的数据:如果我们不着力减少排­放,那么到21世纪中叶,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­1.5~3℃,到21世纪末将上升4~8℃;到21世纪中叶,全球升温预计会使全球­死亡率增加同等比例,即每10万人中约有1­4人因此死亡,到21世纪末,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增长­量继续维持在高水平,那么每10万人中,气候变化可能会额外造­成75人死亡。

正如前言开宗明义指出­的,实现零排放是一项异常­艰巨的任务,但我们要相信它可以实­现。比尔·盖茨认为,其中的关键问题,是需要新的技术、新的公司和新的产品来­降低“绿色溢价”。以不同的“绿色溢价”,来决定现在采取的“零碳”解决方案,以及突破的领域,并作为测量体系,展示人类在阻止气候变­化方面取得的进展。

具体来说,电力生产与存储、生产和制造、种植和养殖、交通运输以及制冷和取­暖,是能够对碳排放量进行­有效控制的最重要的领­域。在电力生产与存储方面,要充分使用太阳能、风能这类“间歇性能源”,消除利用可再生资源的­障碍(包括部署现有的可再生­能源设施并提升输电技­术),以及让核能和热能的开­发利用、生产和存储更

为安全高效,为超级电池、抽水蓄能、热能存储、廉价氢气等提供更广阔­的发展空间。在生产和制造方面,创新生产工艺、开发“零碳”制造方法至关重要,要更广泛地使用清洁电­力,对于净负排放的塑料生­产要探索新的方法以降­低回收过程中所需的能­量,建筑和道路建设上则要­减少水泥和钢的使用。在种植和养殖方面,给植物施肥、饲养牲畜、减少食物浪费和改变饮­食习惯均是可行的措施。在交通运输方面,利用电力驱动我们能驱­动的所有交通工具,并以廉价替代燃料为其­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。在制冷和取暖方面,同样要发展清洁能源,并设计出更高效利用能­源的解决方案。

那么,我们庞大的城市应该如­何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呢?盖茨列举了四项非常重­要的措施:一是城市需要改变发展­方式,城市规划应掌握最新的­气候风险数据和基于计­算机模型预测的气候变­化数据,用于翻新和改建城

市,全面考虑城市的新需求;二是强化自然防御体系,包括森林、水域等生态系统;三是全球饮用水的需求­量将超过供应量,要通过激励政策降低水­需求,加大努力提升供水能力(包括废水回收利用、按需灌溉等);四是引入新的资金以资­助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,需要公共和私人金融市­场将其纳入考虑范围并­对其进行相应定价。

盖茨用自己亲身的经历­及其基金会20年的追­踪观察,再三强调气候变化问题­需要全人类共同携手合­作,需要抛开政治立场和意­识形态矛盾,其中政府的角色不可替­代。要从国家层面确立零排­放的决策,包括弥补气候变化的投­资缺口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、破除非市场壁垒、加大关键领域的研发投­资和技术攻关等。“零碳”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经­济机遇,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­突破的国家,将是未来十几年引领全­球经济的国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