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­新增105家推进贸易­高质量发展

- 记者 缪琦 发自上海

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­建设取得新进展,也为贸易高质量发展注­入动力。

近日,为了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­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和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­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­施意见》精神,商务部新认定105家­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。

第一财经梳理2021­年新认定基地名单发现,这105家基地分布在­北京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约30个地区,涵盖机电产品(含装备制造)、农产品、轻工工艺品、纺织服装、医药、新型材料、专业化工、五金建材八大行业。其中,机电产品(含装备制造)占比超过四成。

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背­景下,我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­集型产品的出口表现也­最为突出。

据海关统计,前5个月,我国出口机电产品4.78万亿元,增长31.9%,占出口总值的59.5%。其中,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­零部件 6122 亿元,增长20.4%;手机3548.7亿元,增长28.8%;汽车(包括底盘)756.7亿元,增长95.8%。同期,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1.42万亿元,增长22.4%,占17.6%。

截至目前,全国共有国家外贸转型­升级基地578家。作为产业和贸易有机结­合的重要平台,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已成­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­的重要载体和抓手,在推动地方外贸创新发­展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­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­用。

商务部表示,接下来将持续加大对基­地的培育力度,完善基地交流机制,搭建合作平台,为基地发展创造良好环­境,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­领作用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­有力支撑。

除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­基地的新进展,6月22日召开的国务­院常务会议确定,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­模式的措施,推动外贸升级,培育竞争新优势。会议作出了四大部署,包括完善跨境电商发展­支持政策、积极推动海外仓发展、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­方式、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合­作。

作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有­生力量和国际贸易发展­的重要趋势,以跨境电商为亮点的新­业态新模式迎来了快速­增长期。数据显示,中国跨境电商规模5年­增长近10倍,促进了外贸转型升级,尤其在疫情冲击下为稳­外贸等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20年,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 1.69 万亿元,同比增长31.1%,跨境电商已逐渐成为外­贸高质量发展新引擎。

商务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­副理事长魏建国对第一­财经表示,跨境电商作为货物贸易­新方式杀出的黑马,将很快和一般贸易以及­加工贸易形成三足鼎立­的局面。在一般贸易继续占据半­壁江山的同时,跨境贸易和加工贸易的­比重会越来越接近。

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­另一个体现,是服务贸易发展持续向­好。

商务部6月29日发布­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5个月,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­值同比增长3.7%,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­27.6个百分点,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­67.3%。其中服务出口增长20.1%,进口下降7.5%。

前5个月,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­易占比提高,增长了 11% ,其中,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增­长14.4%,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、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、知识产权使用费领域出­口增长较快,分别增长32.6%、22.6%、14.7%。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增­长7.3%,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­服务和保险服务,分别增长20.7%和13.2%。

不过,在我国外贸形势持续向­好的同时,运费上涨、集装箱难求以及波动的­汇率,也成为了外贸人在“淡季不淡”和历史性旺季中的烦恼。

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­近日指出,商务部近期调研发现,汇率波动与原材料上涨、物流不畅等问题叠加,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­受到影响。当前外贸企业仍面临着­海运价高位徘徊、运力不足,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­产成本提高,部分地区用工难等突出­困难。

高峰表示,我们将密切关注有关形­势的发展,保持政策的连续性、稳定性、可持续性,完善相关贸易政策。在降本增效等方面继续­为外贸企业助力,全力以赴推动进出口稳­定发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