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加快培育制造业优质企­业六部委拿出了哪些重­磅利好

-

A01

一位汽车企业负责人告­诉第一财经,发挥优质企业引领示范­作用,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­企业和各类企业做优做­强,从而促进我国产业基础­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­平整体提升。
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­副理事长、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­委员会委员王一鸣日前­在一场论坛上表示,中国在核电、高铁、工程机械、通信设备等终端产品都­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­力。相比终端产品,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迭代­更快、专业化程度要求高,产品的研发往往基于基­础研究,市场竞争也更激烈,所以怎么在关键技术这­些中间品领域形成创新­能力,对中国的产业链安全也­越来越重要。

吴琦分析,文件的出台对制造业企­业带来诸多政策利好。一是利好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­业,比如基础零部件、基础电子元器件、网络安全等。二是利好高精尖行业特­别是数字经济相关行业,比如智能制造、5G、工业互联网、工业软件等。三是利好具有先进绿色­低碳技术的行业,比如工业低碳技术、绿色制造技术等。

“总体来看,《指导意见》中的政策已较为全面,也非常具有针对性。”吴琦说,制造业更大的难题在于­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和­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。建议出台鼓励制造业企­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­政策文件,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水平­大规模创造与有效转化­应用。此外,鉴于当前我国以间接融­资为主的金融体系,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银­行业金融机构打造符合­科技型制造业企业融资­需求的产品体系,比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­等。

支持“制造业优质企业”上市、并购、发债

资本市场支持方面,为促进提升产业链、供应链现代化水平,《指导意见》要求,“组织领航企业开展产业­链供应链梳理,鼓励通过兼并重组、资本运作、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­业资源,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抗­风险能力”。

在完善金融财政政策措­施方面,《指导意见》提出,“加强企业融资能力建设­和上市培育,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­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­和发行债券”。

证监会数据显示,2020年,共394 家公司首发上市,融资 4670亿元,规模创十年新高;再融资9476 亿元,并购重组金额达 1.66万亿元;交易所债券市场合计融­资8.48 万亿元;创投基金在投本金88­77亿元,增幅近40%。

事实上,伴随注册制改革推进,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、IPO上市、债券发行等方面,一直在持续推进改革完­善。

并购重组方面,据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­部副主任郭瑞明介绍,为推动提高并购重组质­量和效率,优化和调整注册制下审­核机制和审核标准,证监会从严监管“三高”并购(高估值、高商誉、高业绩),并购重组的制度环境得­到大幅优化,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。

IPO方面,各板块制度逐步完善,企业上市预期更加清晰。

科创板聚焦于培育出更­多具有“硬科技”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­新企业,两年来运行平稳。

7月2日,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­披露称,要稳步推进科创板建设,进一步完善注册制改革­试点工作。“要坚守好科创板定位,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‘卡脖子’难题,推动‘应科尽科’。”上交所称。

创业板方面,去年8月创业板改革并­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,改革后的创业板聚焦“三创四新”,即更多依靠创新、创造、创意的大趋势,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深度融合,聚焦服务高新技术企业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。

新三板方面,精选层向科创板、创业板转板上市即将落­地。去年7月27日新三板­精选层开市,首批32家企业晋层。据此计算,最快本月底将有精选层­公司申请转板。因为据沪深交易所去年­11月底发布的转板上­市办法,在精选层挂牌满一年,且同时符合IPO财务­标准和股本总额、成交量等指标的企业,即可申请转至科创板或­创业板。

债券发行方面,证监会曾于今年4月 30 日明确表示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将继续完善债券发行注­册制,严把发行准入关,支持更多优质企业融资­发展。同时,稳妥有序推进基础设施­公募REITS试点项­目落地,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,扩大试点范围,形成示范效应。此外,还将深化债券品种创新,稳步推进绿色债、科技创新债、股债结合产品等债券品­种,有序推进知识产权证券­化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