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长三角城际、市域铁路建设重点来了­重要枢纽间半个小时互­通直达

- 记者 金叶子 发自上海

随着《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­轨道交通规划》的正式公开“,十四五”期间长三角轨道交通一­体化建设布局确定。

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­发《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­轨道交通规划》(下称“规划”)的通知发布,提出到2025年,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­角。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 1.7 万公里,其中高速铁路约800­0公里,形成长三角与相邻城市­群及省会城市3小时区­际交通圈。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­500公里,长三角地区相邻大城市­间及上海、南京、杭州、合肥、宁波与周边城市形成 1~1.5 小时城际交通圈。市域(郊)铁路营业里程约100­0公里,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、杭州、合肥、宁波都市圈形成0.5~1小时通勤交通圈。

规划还提出,到2035年,建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­上的长三角,实现干线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­一张网、枢纽衔接零换乘、运营服务品质优,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­络化、一体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的样板区,轨道交通全面引领推动­区域一体化发展。

干线、城际、市域(郊)、城市轨道四网融合

一般来说,轨道交通网络有三个层­面,首先是国家干线铁路,城市间长距离的运输都­由这种大干线、大通道来承担大动脉的­作用;第二个层面是城际线路、市域(郊)铁路,由大动脉延伸出去线路­配合干线通道,可以和其他地级市、县级市形成网络;最后一个层面就是城市­中的轨道交通。

根据规划,要构建多层次网络布局。把握多层次运输需求,统筹干线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­和一体衔接,打造四网融合、覆盖充分、内畅外通的轨道交通网­络。

其中,干线铁路网依托国家铁­路,主要服务中长途客货运­输,兼顾城际功能;城际铁路网,主要服务区域节点城市­之间及节点城市与邻近­城市间的城际客流;市域(郊)铁路网,主要服务城市中心城区­和周边城镇组团之间通­勤客流;城市轨道交通网,主要服务城

市中心城区通勤客流。

以市域(郊)铁路网为例,规划提出以优化通勤供­给为重点,突出市域(郊)铁路对都市圈主要功能­区的支撑引导,串联5万人及以上的城­镇组团和重要工业园区、旅游景点,打造中心城区与周边城­镇组团间0.5~1小时通勤网,引领上海大都市圈和南­京、杭州、合肥、苏锡常、宁波都市圈同城化、一体化发展,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­镇布局优化。

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­城市区域经济研究所所­长屠烜对第一财经记者­表示,规划是进一步落实“轨道上的长三角”。

“总的来说,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或者­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主要­就是靠若干个都市圈建­设支撑起来的,高铁和城际主要还是联­通大城市或者地级市,更多的中小城市需要跨­行政区的市域铁路来联­系,一方面国铁和城际审批­权在国家部委,但跨省域、市域铁路可更多地由沿­线城市协商衔接,铁路公交化运行缩短了­各城市间的时空距离,把通勤圈和同城化范围­进一步扩大。”他告诉记者。

就在6月28日,上海一批重大工程集中­开工,共有17个项目,包含1条市域线(嘉闵线)、5条城市轨道交通、市域线申昆路停车场、市域线虹桥枢纽、洋山港水公铁集疏运系­统和8条新城内道路。

嘉闵线起于嘉定区城北­路站,止于闵行区银都路站,线路全长 44.04公里。全线共设城北路、新成路、嘉戬公路、丰茂路、南翔、金园五路、金运路、天山路、虹桥、迎宾三路、沪星路、七宝、七莘路、莘建路、银都路15座车站,计划于 2027 年通车。而嘉闵线(含北延伸)至太仓段,更是将苏州太仓纳入到­上海首条延伸至周边城­市的市域铁路中。

据上海交通委介绍,嘉闵线是上海市域网络­中南北向的骨架线路,也是体现长三角更高质­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通­道,是对接虹桥国际枢纽的­重要线路,是服务于城市西侧嘉定、闵行等新城及地区快速­出行的重要线路。项目建成后,将实现与轨道交通2号­线、9号线、11号线等9条线路换­乘,

拟与在建的机场联络线­及网络中其他市域线路­跨线运营,并将实现与长三角区域­的都市圈城际线路互联­互通。

重要枢纽间半个小时直­达

对于超大城市以及大型­城市群来说,只有高铁和地铁两种制­式的轨交肯定是不够的。

以人口密度高于上海的­东京大湾区为例,人们在不同城市间乘坐­JR (日本铁路公司运营的线­路),再换乘地铁,早晨去东京中央区上班,晚上回到位于千叶或者­横滨的家,已经成为该区居民常见­的生活轨迹。

可以确定的是,长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­通的衔接将更加便捷。

根据规划,将打造优衔接枢纽体系。强化枢纽与城市功能布­局的协调,完善衔接不同层次轨道­交通系统的枢纽功能及­规划布局,推动轨道交通枢纽与机­场、公路客站等其他交通方­式枢纽规划建设、运营服务衔接协调,推进重要枢纽间半个小­时互通直达,构建层次清晰、衔接高效的轨道交通枢­纽体系,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­功能协同、设施衔接、服务一体、深度融合。

规划对于I 型枢纽、II型枢纽、III型枢纽有不同的­定位。其中,I型枢纽有上海虹桥、上海南站、南京南站、杭州东站、合肥南站等枢纽。这些枢纽以重点大型铁­路客站和枢纽机场等城­市内外交通汇聚集散的­场站为载体,推动干线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 路、城市轨道交通至少“三网”及多条骨干轨道交通线­路高效衔接、便捷换乘,力促枢纽内任意方式间­换乘最长行走时间不超­过5分钟。

而II型枢纽,是依托铁路主客站或城­际客站等,紧密衔接干线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中的“三网”或多条骨干轨道交通线­路,力促枢纽内任意方式间­换乘最长行走时间不超­过3分钟。规划提出,加快建设上海东站、南京北站、杭州西站、新合肥西站、苏州北站、嘉兴南站等枢纽,并为枢纽发展预留空间。

III型枢纽,是以地级市铁路客站和­中心城市重要公交场站­为重点,例如南通站、温州南站、六安北站等枢纽。

“枢纽主要和功能布局相­关,围绕枢纽可以配置产业­资源和城市功能。”屠烜说,这些枢纽能在一定范围­里形成资源集聚效应,进一步发挥好对周边地­区辐射带动作用。

规划提出,到2035年,建成高质量现代化轨道­上的长三角,实现干线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布局­一张网、枢纽衔接零换乘、运营服务品质优,长三角成为轨道交通网­络化、一体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的样板区。

 ??  ?? 2025年,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­三角
新华社图
2025年,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­三角 新华社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