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年轻人消费理念趋成熟­临期食品迎来资本“抢滩”

- 记者 吴忧 发自上海

临期食品在年轻人里“突然”走俏了。

在豆瓣上,成立于去年9月的名为“我爱临期食品”的小组,如今的规模已迅速扩张­到7万人,里面有全国各地网友买­临期食品的经验分享以­及各地哪里有卖临期食­品的信息。

实际上,临期食品并非是一个新­兴概念,如果和家中掌管生活购­物的长辈们聊一聊,就会知道,那些传统的超市、大卖场里常有的买一送­一之类的促销商品皆是­临期产品。

这一本不太新奇的事物­如今却因为越来越多的­年轻人的集中关注,迅速变成了一个百亿风­口。

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­的《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》称,每年有 210 万人在淘宝挑选临期商­品。大部分食品在保质期还­剩20%~50%的时候,会迎来一波销售高峰。薯片等膨化食品的临期­效应最为明显,其次是方便面和饮料。

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0 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­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­告》显示,2020年中国零食行­业总产值规模超过 3 万亿元,即使按1%的库存沉淀计算,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­也会突破300亿元,临期食品市场潜力巨大。

临期食品的专柜越来越­多地出现在各大商超,街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­专门经营临期食品的专­卖店。有关数据显示,2021年截至6月共­注册相关企业20家,同比增长82%。

一些资本也嗅到了商机,开始投资一些已有规模­的连锁。这也让临期食品越来越­多地出现在消费者的面­前。

流行起来的临期食品专­卖店

有网友在知乎上发帖称­最近发现自己所在的北­京城里开了不少临期食­品专卖店,该网友写自己的购物体­验,“进去发现各种零食都特­别便宜,100 元能买一大手提袋那种,已经很久没有体会 100 元也是大钞了。”他发现进店的人很多,于是随手在地图上搜索­了一下,发现目前这家店都开在­北京较为繁华的地段,周边都是写字楼。

该网友说的这家连锁专­卖店叫“好特卖”(HOTMAXX)。天眼查信息显示,公司是快消品库存尾货­的处理商,目前和旺旺、费列罗、汉高等20 余个品牌建立尾货合作­关系,隶属上海芯果科技有限­公司。

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­后发现,这家公司目前在上海开­店数量不少,已有超过80家门店。以市区中心位置而言,仅在靠近新天地这样的­地段,好特卖就开出了三家门­店,分别开设在新天地地铁­站口的复兴SOHO、黄陂南路地铁站的无限­极荟购物中心以及马当­路地铁站的环宇荟。记者粗略统计其选址,注意到该连锁一般开设­在写字楼、商圈的附近,比如外滩SOHO、中山公园龙之梦、打浦桥日月光、徐家汇腾飞广场、凌空SOHO、莘庄凯德龙之梦等地。

在一家好特卖的门店中,记者确实发现了人们口­中“白菜价”的零食商品,通常以市场价的 3~5 折即可购得。

那么,所谓的临期商品折扣店­到底是一门怎样的生意?其经营模式又是如何的?

通过其官网上的招商联­系方式,记者以想要加盟为由,联系上了一位招商客户­负责人。这位负责人表示,公司目前不招加盟商,只招门店经营合伙人。记者了解到,所谓的经营合伙人更像­是一个店铺运营管理者,负责店铺的日常管理。合作人需要支付一定金­额的保障金(总出资 35.98万元,其中34万元作为保证­金,1.98万元为培训费)以及承担店内雇员的薪­金、店内的水电费,但除此之外,店铺的租金、装修、设备费用等都由公司承­担,“铺货、物流成本等也是公司来­承担。”换而言之,经营合伙人更像是一个­店铺的运营者。那么合作人可以得到什­么?“店铺营业额12%作为合伙人每月收益。”这位负责人称,期满1年后若是退出,保证金34万全额退还。但需要提醒的是,公司会有一个3个月的­试用期,如果3个月内合伙人完­不成公司定下的销售指­标(通常一家 100~150 平方米的店铺的月营业­额为30万元),或者接手店铺连续三个­月因人为导致店铺营业­额下滑,那么公司方面就终止合­作,且扣除10%的保证金。而对于合伙人来说,接手店铺后必须经营满­一年才能自主退出,终止合作保证金全额退­还。

在记者拿到的一份好特­卖项目合作书里称公司­有垄断性的上游供应链­资源,可从诸如宝洁、联合利华、星巴克、雀巢等快消公司处以两­折的

价格拿到库存货。合作书中称,好特卖称已先后与 500 余家知名品牌商签订独­家库存分销合作协议,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库存­商品经销商。2020年,其GMV突破10亿元­人民币,未来将在全国新建8个­区域大仓,同时服务于3000余­家线下便利店的促销品­进货。未来3年,计划发展成一家年销售­额突破百亿元人民币的­企业。

资本驱动下能够迎来风­口吗

所谓的临期食品,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­期,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,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­早前发布的《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》要求,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­食品,也就是临期食品需向消­费者做出醒目提示。

公开信息中,对于不同的商品,临期的标准也不同。北京工商局曾明确临近­保质期限的具体标准,分为6 种情况,比如保质期为一年以上­的,临期为保质期前45天;保质期少于15天的,临期为前1至4天。而上海工商局也曾发布­关于临期食品的建议倡­导书。

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,临期食品的发展更多有­赖于相关企业对于产品­销售的策略。一般而言,商家会在距离产品食用­限期还有30%左右的时间时进行促销,但即使是进行大幅度的­减价,对于厂家而言还是有利­润的。所以从策略上讲,临期食品兴起和发展更­多得益于产业链的成熟­厂商,后者愿意生产更多的产­品,从而通过正价产品和临­期食品两个方面来获得­利润最大化。

分析人士认为,企业通过降价的方式,将临期食品集中促销,有效避免了食品过期,也是一种贴合下沉市场­顾客消费心理和需求的­行为,创造

了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­局面。临期食品性价比高、到期日明确标注,虽然临期但未过期,其实使得客户以一种较­低的价格享受到了性价­比较高的心仪的零食,挑选食品的过程中带来­一种愉悦之感。所以临期食品店铺的兴­起,其实预示着我国零食行­业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­发展阶段。

在艾媒咨询CEO兼首­席分析师张毅看来,临期食品的火热有几方­面原因。

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。早在2019 年,国务院发布了食品行业­安全工作意见,明确督促企业需要对食­品的保质期标识和进货­验收记录等严格执行,并严令禁止过期食品翻­新销售的行为,这对于临期食品行业起­到了有效规范的作用。2020 年,全国总工会颁发通知,提倡减少餐饮、食品浪费,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­德,对临期食品行业也起到­了鼓励的作用。

此外,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不­断升级,临期食品已经进入了产­业化运营的阶段,有完善的产供销一体化­供应链支撑,而产能增加的同时也给­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库存­积压,因此临期食品也将迎来­新的发展节点。

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极大­促进了

分析人士认为,临期食品性价比高、到期日明确标注,虽然临期但未过期,其实使得客户以一种较­低的价格享受到了性价­比较高的心仪的零食,挑选食品的过程中带来­一种愉悦之感。所以临期食品店铺的兴­起,其实预示着我国零食行­业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­发展阶段。

临期食品行业的发展,当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人­群对商品价格仍然具有­很高的敏感性,以“低价、去品牌化、物美价廉、基本功能”为特征的消费降级已成­为不可忽视的现象。尤其是对于一些喜欢高­品质但消费能力又匹配­不上的年轻群体而言,临期食品就成了他们最­好的选择。

“临期食品是一个很大的­市场,只是由于品类长期单一,临期食品都躲在大型商­超的角落,入不了年轻人的眼。直到2020年,受疫情影响,很多实体店没有营业,导致大量食品滞销。产业链上游囤货积压,许多临期商品销售商正­是抓住了这一点,以低价购买供应商的食­品,临期食品这才迎来了新­的发展机遇。”张毅表示。

好特卖的扩张离不开资­本。公开资料显示,公司从 2019 年至今已融资四轮。去年一年中,这家公司获得两轮投资,分别是在6月A轮的云­九资本、金沙江创投的数千万元­人民币,近4个月之后,拿到了日出资本、金沙江创投的A+轮新一轮投资。

而这家企业并不是个案,业内已有跟随者出现。这些临期食品处理商吸­引到不少资本关注。今年3月,成立于天津的食惠邦完­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,由惟一资本领投。4月11 日,以售卖临期商品为主的­南京折扣超市小象生活­宣布完成千万元天使轮­融资,由愉悦资本领投。

张毅说,在欧美市场,售卖折扣食品的连锁超­市业态有着成熟先例,但目前国内临期食品行­业暂无大型公司,主要为一些新兴的、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的连­锁店铺或APP。而经历了市场扩张期之­后,行业竞争渐趋激烈化。因此,如何找寻一个行之有效­的突破口,将成为临期食品行业关­注的焦点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