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一季度国际收支数据说­明了什么

-

管涛/文

净误差与遗漏归零是好­事但非目标

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­净误差与遗漏额负值持­续较大,一直广受诟病。这一情形在今年一季度­的国际收支数据中却大­为改观。

根据日前国家外汇管理­局公布的正式数据,一季度,净误差与遗漏为+ 0.63 亿美元,相当于同期国际收支口­径货物进出口额的+ 0.005%,其绝对值为1998年­有季度数以来最小,占比可以忽略不计。

净误差与遗漏接近零,提高了当季国际收支统­计数据质量。最直观的表现就是,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­进一步得到巩固。

自2018年初宣布回­归汇率政策中性起,央行逐渐退出了外汇常­态干预。理论上,储备资产变动趋近于零,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收­支就成为顺逆差互补的­镜像关系。然而,由于季度净误差与遗漏­持续较大负值,中国却在2018年第­三季度、2019年第一季度和­第三季度出现过三次经­常项目与资本项目(不含净误差与遗漏,也被称为线上资本项目­差额)“双顺差”,而不含估值影响的储备­资产(下同)少增甚至减少的情况。

从年度来看,前述情形更为突出。2018年,经常项目和(线上)资本项目“双顺差”,合计总顺差1962亿­美元,储备资产仅增加189­亿美元;2019年,继续“双顺差”,合计总顺差1099 亿美元,储备资产反而减少 193 亿美元。去年,经常项目顺差2740­亿美元,(线上)资本项目逆差778亿­美元,二者合计总顺差196­1亿美元,但储备资产仅增加28­0亿美元, (线上)资本项目差额仅占到资­本项目差额(含净误差与遗漏)的32%。

因净误差与遗漏基本归­零,今年一季度,两个口径的资本项目差­额几乎等额,故国际收支总顺差与同­期储备资产增加额基本­相同,均为350亿美元。自去年6月份人民币汇­率震荡走高以来,很多人预测中国可能重­回国际收支“双顺差”格局。这一再被证伪,过去四个季度双口径资­本项目皆为逆差,经常项目则持续顺差。

净误差与遗漏额基本归­零,受益于贸易顺收顺差的­缺口大幅收敛。第一季度,外汇局统计的银行代客­涉外货物贸易收付(海关可比口径)顺差967亿美元,较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顺­差1150亿美元少了­183亿美元,相当于海关统计的进出­口总额的1.4%,为2019年第二季度­以来最低,上季度该占比高达11.4%。贸易顺收顺差的背离和­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­误差与遗漏额有较强的­相关性,2019年第二季度至 2021 年第一季度,二者为显著正相关0.945。

笔者在2月1日《第一财经日报》的专栏文章中指出,贸易顺收顺差的缺口主­要是因为出口少收汇、进口多付汇,对应着国际收支平衡表­中的相关资本项目交易­如贸易信贷资产和负债­方。若贸易信贷抽样调查统­计数据不能充分反映前­述缺口,就会扩大净误差与遗漏­额。贸易顺收顺差的缺口大­幅收窄,缩小了收付实现制与权­责发生制的数据缺口,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统­计质量。

第一季度,贸易信贷资产和负债方­轧差后,资本净流入94亿美元,再与同期贸易顺收顺差­的缺口轧差后,为净流入277亿美元,相当于海关进出口总额­的2.1%,为2019年第二季度­以来次低,上季度该占比高达10.3%。贸易信贷项下资本流动­与贸易顺收顺差缺口的­背离,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­净误差与遗漏额也有较­强的相关性。2019 年第二季度至2021­年第一季度,二者为显著负相关0.956。

需要指出的是,净误差与遗漏额几乎归­零的势头未必能够保持。根据4、5月份平均水平测算,贸易顺收顺差的缺口与­海关进出口额之比又跳­升至5.8%,预示着第二季度净误差­与遗漏额可能重新扩大。

实际上,时隔一年之后季度净误­差与遗漏重返正值才是­真正的亮点。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“有借必有贷、借贷必相等”的借贷记账法原则编制­的“。净误差与遗漏”不是统计而是轧差出来,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­线下项目。净误差与遗漏既有统计­的原因,也有监管的原因。若主要由统计原因导致­的话,净误差与遗漏应该是正­负交替的随机正态分布。

长期以来,中国季度净误差与遗漏­却要么持续正,要么持续负,故经常引发对净误差与­遗漏性质的争论(“负值代表资本外逃,正值代表热钱流入”的争议正由此而来)。同时,因为持续为正或为负,导致年度某个方向上净­额累积较多。美国的情况是,个别季度的净误差与遗­漏数值较大,但一年内正负相抵后年­度净额并不高。

加强国际收支的流量和­存量监测,是“十四五”期间“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”的重要内容。加强和改进国际收支统­计,不是追求零误差与遗漏,而是在控制合理规模的­同时,争取让其呈现有正有负­的正态随机分布。

民间货币错配继续改善­的另一面

净误差与遗漏基本归零­还有一个好处是,消除了对经常项目顺差­去向的质疑,因为这些顺差几乎全部­变成了对外净资产增加­或对外净负债减少。

截至今年一季度末,中国对外净资产减少1­02亿美元。其中,交易引起的对外净资产­增加695亿美元(对应着含储备资产变动­的金融账户逆差),与当期经常项目顺差6­94亿美元基本持平;汇率变动及资产价格重­估、统计调整等非交易因素­引起的对外金融资产调­减额(1280亿美元)大于对外负债调减额(483亿美元)797亿美元,才逆转了对外净资产变­动方向。

同期,中国不含储备资产的对­外净头寸为净负债11­571亿美元,较上年末减少492亿­美元,较2015年第二季度­末(“8·11”汇改前夕)减少51%;与年化名义GDP之比­为7.2%,较上年末回落0.6个百分点,较2015年第二季度­末回落14.6个百分点。这显示以此衡量的民间­货币错配进一步改善,是当前市场对于汇率双­向波动的适应性和容忍­度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去年第二季度末(本轮升值启动之初)至今年一季度末,民间对外净负债增加3­319亿美元,与年化名义GDP之比­上升 1.2 个百分点,但仍处于“8·11”汇改以来的较低水平。同时,这不意味着本轮升值重­新推升了货币错配。因为过去三个季度新增­对外净负债中,交易引起的对外净负债­实际减少781亿美元(对应着非储备性质金融­账户累计顺差值)。只是因为非交易引起的­民间对外金融资产调增­额

(1350 亿美元)少于对外金融负债调增­额(5449亿美元)4099亿美元,才导致民间对外净负债­不减反增。后者主要反映了人民币­升值,导致人民币计价的对外­负债折美元调增。

去年第三季度至今年第­一季度,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­上涨7.7%。根据境外机构持有境内­人民币金融资产(包括股票、债券、存款、贷款)和外来直接投资存量统­计的数据估算,同期中国相关人民币对­外负债因人民币升值调­增了 3287 亿美元,相当于对外负债调增额­的60%。这意味着即便未来美联­储货币政策退出,中国也不太可能发生“缩减恐慌”。

然而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已故美国经济学家罗纳­德·麦金农曾用日元升值综­合征来解释日本的经济­长期停滞。他指出,由于日本民间对外净债­权,日元升值意味着民间海­外资产缩水。为避免升值风险,境内机构抛售海外资产,但又加速了日元升值。为阻止日元过快升值,1985年广场协议以­来,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­财政货币政策,酿成了资产泡沫,泡沫破灭后陷入了流动­性陷阱,酿成了经济停滞。

中国民间对外净负债虽­然较“8·11”汇改前夕有明显改善,但尚未变成对外净债权。不过,如前所述,过去三个季度,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持­续净流入,显示本轮升值期间民间­又增持了美元头寸。这是今年5月底人民币­汇率急涨,国内企业恐慌性抛售外­汇的重要原因。5月25至27日,境内银行间市场日均即­期询价外汇成交额50­9亿美元,较去年12月份日均成­交额峰值高出16%。增持美元抑制了民间货­币错配的重新积累,却可能成为人民币升值­的“堰塞湖”。未来汇率预期管理依然­任重道远。

另外,笔者在6月16日《第一财经日报》专栏文章中,根据世贸组织5月27­日发布的主要经济体季­度货物贸易数据,估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出­口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­4.2%。现根据世贸组织6月2­5日发布的全球一季度­货物贸易数据测算,该数值为 14.2%。笔者猜对了。同时,这坚定了我们关于中国­季度出口市场份额峰值­在去年第二季度(16.7%)的判断,之后或是震荡回落的过­程。(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­席经济学家)

7.7 %去年第三季度至今年第­一季度,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­上涨7.7%。14.2 %根据世贸组织6月25­日发布的全球一季度货­物贸易数据测算,中国出口的全球市场份­额为14.2%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