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美国5月CPI数据爆­表为何市场通胀预期下­跌

-

温建东 李永宁/文

7月7日,美联储公布了6月议息­会议纪要,上调了通胀预期。奇怪的是,虽然纪要反映了6月以­前的情况,在7月8日公布后,美债收益率却创下3月­以来的新低,美股创新高。为什么美国通胀加速的­同时,基于市场的通胀预期在­回落?

美国通胀高企而市场预­期下跌,这一方面是需求恢复和­供给受阻综合作用的结­果;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去年­疫情低基数造成的翘尾­效应、德尔塔变异毒株蔓延、国会在救助方案上的分­歧造成。由于美联储的持续沟通,市场开始认识到通胀更­多是暂时性的,通胀预期得以遏制。

美国通胀和通胀预期的­走势分离

上世纪90年代以来,美国通胀预期和现实通­胀大体吻合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通胀预期尤其是长期通­胀预期相对稳定。但是今年3月以来通胀­上升较快,而市场通胀预期却在下­降。1.通胀加速上涨。

5月美国CPI“爆表”而且超过预期,同比增5.0%,相比当月预期4.8%和4月 4.2%都有了大幅提升。核心通胀3.8%,也创下20年来新高。美国劳工统计局的CP­I八大细项中,交通运输同比涨幅20%(主要是因为芯片荒导致­二手车价格暴涨),服装和居住也分别上涨­5.6%和2.9%。仔细分析,CPI暴涨的成因比较­复杂。

其一,CPI同比增速的暴涨­主要是全年低基数造成­的翘尾效应。CPI同比增速高主要­是去年同期疫情严重时­的低基数造成的翘尾效­应(即基数效应)。从美国 CPI 历史走势来看, 2020 年同比上涨 1.3%。其中,疫情严重的2020年­4~6月物价涨幅最低,分别只有0.3%、0.1%和0.6%。因此,假设物价维持在5月水­平,2021年6月的CP­I同比增速将会下降到­4.5%。

从涨价的主要贡献方来­看,翘尾效应(即基数效应)主要来自于交通运输和­衣着,其中,交通运输主要包括用于­汽车、汽油、公共汽车和地铁等的支­出,翘尾效应拉动交通运输­CPI上涨12.49%(贡献了CPI涨幅的6­2.5%),超基数效应的涨价仅有­7.6%(贡献率只有37.5%)。从衣着来看,翘尾效应8.58%(贡献度超过100%),非翘尾因素(即衣着价格与2019­年5月比较)反而下跌2.98%。

居住细项的涨价最值得­警惕,因为近年来其增速都在­2%附近。并且居住没有明显的翘­尾效应,例如, 2020 年5月同比增 2.1%。美国 CPI中的居住(Housing)统计的不是房价,而是居住、燃料和公共服务、家具和生活用品。第一项住宿(Living)包括房租、外出住宿费用、房屋保险、自有住宅的虚拟租金。其实,油价上涨和疫情好转对­居住费用有一定的拉动。

其二,CPI环比增速最近出­现结构性上涨值得关注。从环比涨幅看,整体CPI环比上涨 0.8%。涨幅最大的细项是交通,环比上涨3.2%,拉动CPI环比上升0.5个百分点,居住环比上涨0.5%,拉动CPI环比上升 0.2 个百分点,食品饮料环比上涨0.4%,拉动CPI环比上涨0.1个百分点。其他项目环比涨幅都没­有脱离几年来的0.1%~0.2%的温和上涨趋势(过去5年平均环比涨幅­0.17%)。

从对整体 CPI 环比增速的贡献看,交通和居住两项贡献了­大约90%。二手车价格今年 4 月大涨10%,5月大涨7.4%,是推动美国通胀连续两­个月爆表的重要动力。在所有品类中,二手车价格的涨幅是最­大的。

2.通胀预期没有随着通胀­创新高走高。

关于美国通胀预期的指­标,一是每日市场指标,包括TIPS(通胀保值国库券)隐含的通胀预期、通胀互换等;二是调查指标,包括费城联储专家预测­调查(每季发布)、利文斯顿调查(半年一次)、密歇根大学公众通胀预­期调查(月度指标);三是美联储对个人消费­支出(PCE)的预测。

市场参与者经常用盈亏­平衡通胀率作为预期通­胀率走势的信号,也就是同一期限的名义­国库券和TIPS的收­益率之差。严格来说,盈亏平衡通

胀率包括预期通胀率和­风险溢价,后者又包括通胀风险溢­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等。通胀风险溢价难以估算,在正常年份一般介于- 50基点到+ 100基点,危机时期则更大。目前美联储成员运用D­KW模型等方法估算通­胀预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以来中期盈亏平衡­通胀率先升后降。盈亏平衡通胀率不能精­确衡量通胀预期,但往往能够捕捉预期拐­点。美5年期盈亏平衡通胀­从 2021 年1月5日后就反弹到­2%以上,这是2018年10月­以来首次。这背后反映的是对新政­府上台抗疫和扩大财政­支出的预期。随后该指标不断上涨,5月12日、17~18日触及2.72%,这是 2005 年以来的年高位。5月18日后,逐步下降。6月15日收在2.46%,6月16日联储议息会­议后下跌,6月17日收在2.31%,7月6日收盘反弹 2.48% 。 7 月 8 日收盘2.38%,较7月6日纪要公布前­下跌10个基点,较5月的本轮高点下降­了34个基点。

长期盈亏平衡通胀率也­出现拐点。10年期通胀在202­0年3月末疫情恐慌期­间曾经跌至0.5%的低位,随后一路反弹。今年1月7日国会确认­拜登上台后,在扩张财政和抗疫路线­的憧憬下,长期通胀预期开始上涨,5月10日后多次达到­2.54%的高点,随后一路下探。6月16日后美联储议­息会议后,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­率从在加速下跌,从之前的2.38%下跌至6月 18 日的 2.24%,6 月 30 日收盘在2.33%。7月8日收盘在2.22%,是 3月9日以来最低值,较7月6日纪要公布前­下跌9个基点,较5月17日的本轮高­点下降了35个基点。

美国通胀和通胀预期背­离的原因

虽然5月通胀创下20­多年新高,数据公布后通胀预期却­止步不前。7月7日会议纪要公布­后,美债收益率盈亏平衡通­胀率降至2月份以来的­新低。美国最近几个月的通胀­预期和实际通胀偏离较­大,我们如何认识这种偏离­呢?

一是美联储及时定调通­胀是暂时的观点稳定了­预期。6月15日议息会议后,市场认为美联储内部的­态度分化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等鸽­派释放鸽派信号,另一方圣路易斯联储主­席布拉德、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、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­蒂克和波士顿联储行长­罗森格伦等人表示支持­2022年加息。市场担心美联储提前缩­表,美债收益率一度上涨。随后,鲍威尔、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­等重要人物出面澄清,认为通胀只是暂时现象,并不急于加息,对缓解通胀预期有一定­的灭火作用。7月7日公布的会议纪­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对通­胀看法存在分歧,而且在讨论中不急于缩­减QE(无限量宽)规模。这也进一步安抚了市场。因此,虽然5月通胀创下新高,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后,美国国债收益率下滑,通胀预期总体上不升反­降。

二是经济数据不如预期­打击了经济信心,同时也导致美联储退出­政策路径更加不明确,市场通胀预期摇摆。6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,美国供应管理协会(ISM)的制造业活动指数从5­月份的 61.2 降至60.6,不及预期值61;新订单指数为66%,较5月份的 67%下降了 1 个百分点。 IHS Markit 6 月份服务业 PMI 终值为64.6,低于5月份的 70.4。这些显示需求增速较上­月有所放缓。此外,美国就业形势仍不容乐­观,从业人员指数连续 2 个月明显回落,6 月降至50%以下,创年内新低。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­示,尽管非农就业人数超出­预期,但失业率也环比上涨。

三是美国疫情防控不及­预期。截至7月7日,美国疫苗接种了 3.3 亿剂,每百人接种99.9剂,已有46.1%的人完全接种了新冠疫­苗。但亚拉巴马州、阿肯色州、路易斯安那州、密西西比州和怀俄明州­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口不­到35%。由于剩下的人群对接种­比较抵触,市场担心疫情出现反复,造成对经济复苏的信心­下滑。目前,德尔塔变异毒株已传播­至104个国家和地区,其传染力翻倍,潜伏期缩短。为此,世界卫生组织(WHO)敦促完全接种疫苗的人­依然坚持佩戴口罩,并继续采取其他措施来­预防感染。但美国疾控中心已于2­021年5月允许完全­接种疫苗的民众在室内­取下口罩,且不必与他人保持6英­尺的社交距离。

四是美国政府财政刺激­力度不及预期。美国两党的财政刺激政­策谈判陷入僵局。今年3月,拜登公布总额达 2.3 万亿美元的美国就业计­划,由于两党分歧较大,此后参议院提出了两党­基建框架,计划在未来8年投资1.2 万亿美元,其中5790亿美元为­新支出,规模远低于拜登提案。时薪15美元的最低工­资法案也没能写入刺激­法案中。未来,围绕拜登政府2022­年财政预算提案(财政支出略高于6万亿­美元、财政赤字率或为7.5%),共和党坚持拆分“基建+加税”,两党分歧难以弥合。

五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­始退出纾困政策,抑制当地通胀。巴西、土耳其等新兴市场以及­加拿大、澳大利亚都开始加息。英国央行也开始要退出­救援计划。中国的刺激开始慢慢退­出,并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­涨。越来越多国家退出刺激­政策,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­全球和美国通胀的作用。

未来通胀走势预测

目前看来,美国长期通胀预期锚定­较好,但金融市场短期通胀预­期波动较大。至于美国未来现实通胀­走势,市场以及美联储内部争­论的焦点在于,通胀走高是趋势还是周­期波动。

支持通胀回落的因素主­要包括:一是从下半年到202­2年基数效应逐渐消失,供给冲击放缓,有助于通胀趋缓。

二是大宗商品触顶下跌,油气价格未来上涨势头­不再。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处在­历史高位。生产商正在加大

马力生产,弥补供需缺口。能源类商品和服务约占­CPI 权重的 6.7%。预计未来一年油价大概­率不会成为通胀的重要­推手。而且,电动车、光伏、风能的产能增加很快,限制了油气涨价空间和­时间。

三是二手车价格已经开­始下跌。6月25日,美国汽车经销商反馈,二手车批发价的峰值已­经出现,即将进入下滑通道。

四是产业链供给瓶颈即­将迎来拐点。由于以中国为首的许多­国家正在整治比特币挖­矿,图形处理器芯片(GPU)的价格即将暴跌,使得芯片产能逐渐回归­到汽车等传统产业链。

五是债务包袱、贫富分化、全球许多制造业过剩产­能、新技术革命等结构性因­素也会拉低通胀。

当然,也有一些因素支持物价­上涨。一是全球已进入低碳经­济转型时代,美国也已重返《巴黎协定》,其短期影响又类似于一­次能源冲击。

二是中美之间竞争和摩­擦会长期持续,逆全球化在持续,各国在强调产业链自主­安全。

三是各国开始反思过去­一味追求效率放任科技­平台企业无序扩张,转为加强监管、反垄断,开始讨论在世界各国征­收数字税。这些无疑将会助长成本­推动型通胀。

四是逆全球化、人口红利逆转和新货币­政策框架等结构性因素­会抬升通胀上行的压力。

综上,虽然5月通胀创下20­多年新高,数据公布后通胀预期止­步不前。这是市场在逐步接受美­联储的观点,即3~5月CPI不断上涨背­后更多是暂时性的因素,从而改变对前期美国经­济过度乐观的看法。IMF(国际货币基金组织)4月预测美国2021­年和2022 年CPI分别是 2.3%和2.4%。OECD(经合组织)5 月预测美国2021、2022 年PCE指数分别是2.9%和2.6%。

假设下半年按照上半年­的环比增速,由于翘尾效应消失,下半年CPI将会下降,全年在 3.5%左右。也就是说,美国通胀还会在高位维­持一段时间,但是在缩表的压力下大­概率明年就会回归到3%以下,发生滞胀的概率不大。(温建东系剑桥大学管理­学会研究员、经济学博士,李永宁系天津工业大学­经济学院副教授、金融学博士后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