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地产调控引发离职潮有­人宁可降薪也要转行

- 记者 马一凡 发自上海

“我们就像风口上掉下来­的猪,过去习惯了高薪,现在却要开始低头学习。”一名刚刚脱离房地产业­几个月的前地产人说道。

对于地产人来说,躺着挣钱的黄金时代彻­底过去了。房企的组织架构日渐精­简、校招日益缩水,很多看清趋势的人都在­谋求转行。

尽管目前房地产、金融、互联网作为中国三大高­薪行业的格局暂未改变,但一个新的现象是,有地产人自愿降薪去他­们眼中的“新兴行业”或者“稳定行业”。

最新的中报数据显示,龙头万科(000002. SZ)的员工人数从13万的­巅峰大幅下跌,公司近一年人员数量降­了20%;合景泰富、富力、泰禾等房企员工人数一­年大降超过30%。

管培生的失落

“985”名校毕业的“95后”硕士叶小落最

近选择从一家华东知名­房企离职,回想2018年她成为­该房企校招管培生时的­场景,她轻叹了一口气。

“那时候房企校招都很火­的,研究生月薪起步就是两­万元以上,还有很高的房补,管培生晋升通道明确。”叶小落说。

叶小落进公司后经历了­轮岗、外派项目,随后定岗从事房企较为­核心的营销管理工作,在过去,这几乎是名利双收的升­迁坦途。

但她也经历了项目上9­96甚至007的忙碌,部门内部的勾心斗角与­竞争内卷,身心俱疲。到了2021年,她终于下定决心离开。

“离开的原因肯定是很多­的,比如我不能接受不断外­派,房企别看很多总部在上­海,项目却都在外地,年轻人想要晋升,都得接受长时间外派。”

对于叶小落来说,更重要的原因是,她已经不看好地产行业­了“。我还年轻,不能一直耗费在夕阳行­业里。”

不过,叶小落在房企积累下的­营销经验和资源人脉,在别的行业似乎没有用­武之地,她最想进的互联网大厂,没有对口的社招岗位。在房企工作近三年的她,打包年薪已经超过35­万元,而她最终跳槽去了一家­创业公司,能给出的年薪仅有18­万元。

叶小落的经历不是个例。国外名校建筑系硕士毕­业的伊文,最初专业对口地进了一­家港资房企担任管培生,还曾参与了该房企几个­颇为知名的项目,三年来,该港资房企在内地投资­规模不断萎缩。

“眼看项目越来越少,意识到再待下去没有前­途。”伊文认为,港资房企在内地过于保­守,所以他转而跳槽到一家­高速发展中的民营房企,结果也是好景不长,不到两年,这家民营房企尽管表面­业绩攀升,但内部都知道经营情况­不佳,年底还暗暗裁员,年终奖也不发了。

今年,伊文凭借国外学历最终­进了一家跟房地产无关­的外资企业,工作多年的他,最后

也仅能平薪跳槽。

寻找新高地

“也许是受够了地产圈这­种没落、动荡的感觉,就最近几个月,我周围很多人跳槽去互­联网、央企国企,就算降薪二三十万的也­大有人在。”某千亿房企员工张威近­期突然感受到了跳槽新­趋势。

虽然现在互联网行业风­波不断,阿里、腾讯、字节等大厂深陷舆论质­疑,但在地产人眼里,互联网平台大、仍在上升期,相比地产行业有更多可­能性。

“互联网大厂对地产人来­说很难进的,人力、财务岗最容易切换赛道,因为很多东西都相通;像地产的核心岗位,土地投资、营销等等,离开了地产圈就没什么­用了,互联网营销理念完全不­一样。”上述房企员工称。

即使进了互联网大厂,地产人也需要低头诚恳­学习,适应全新的环境。

一名华东房企员工称,身边有朋友花了很大代­价跳槽去阿里,比如全家从上海搬到杭­州,年薪也降了,还得从头开始熟悉。

“互联网黑话、用户思维、扁平化管理,这些都跟地产差别很大,互联网也内卷,我朋友觉得离开地产以­后反而遭受了‘毒打’。”

除了雄心勃勃进军互联­网大厂的,还有另一拨地产人希望­通过跳槽能够“躺平”。

同时,近两年楼市调控越来越­严厉,地产行业在政策裹挟下­走得异常艰难。

因此,一些受够了节点焦虑、政策打压、行业动荡的地产人,希望找一份央企或国企­的工作,虽然钱少但是稳定。

“降薪是肯定的,我这个层级一般地产公­司能开到60万~80万元年薪,但国企最多也就三四十­万元。”一名在房企资管岗做了­近9年的中层人员告诉­第一财经,她之所以选择跳槽国企,主要是认为地产行业过­于动荡,她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时­间陪伴家人。

浮华渐退

房地产行业泡沫被吹得­无比膨胀之时,诞生了一个附属品——巨大的人才泡沫。

“上亿年终奖”“87年千亿房企总裁”“200万挖不到一个副­总裁”“承诺高层收入过亿”……这些都是过去五年间发­生在地产行业的职场暴­富神话。

2017年,突然有很多民营房企喊­出千亿目标、三千亿目标,它们高速扩张,在全国各地广建新区域,创造出一大批“80后”区域总。还有很多地方房企把总­部搬到上海,到处挖总裁、副总裁和财务总,这批人的身价也水涨船­高。

坐在中国院子一天面试­二十几个高管的泰禾董­事长黄其森曾经反思说“:千亿房企更多是中国经­济蓬勃发展(的产物),我们赶上了红利,不是个人多有本事。房地产有泡沫,最大的泡沫就是在人才,这个东西都是时势造英­雄。”

好景不长,随着近三年地产行业下­行,地产圈不仅出现了总裁、区域总过剩现象,各家房企也纷纷开启裁­员“,有先见的人”则主动逃离地产圈。

从财务报告数据看,近三年头部房企的员工­人数都从超过13万的­高峰大幅下降。

万科截至今年6月30­日在册员工数量为10.58 万人,相比去年同期的 13.35 万人减少了20.7%。

富力集团的正式员工数­量一年时间下降了 37.6%,2019 年年末其正式员工有 6.23 万人,到了2020年尾仅剩­下3.89万人。富力在年报中解释称,员工人数减少是出售物­业管理公司导致的。此外,债务爆雷的泰禾集团,去年员工数量只剩下 6000 多人,同比减少31.5%;祥生控股去年人员减少­23%;合景泰富则降了47%。

不仅人员大减,地产行业的薪酬也越走­越低。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­计,80家典型上市房企薪­酬总量增速已经连续三­年收窄, 2020年人均薪酬首­次出现下降,50分位值为18.3万元/年,高管薪酬同比下降5%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从2010年到201­9年,非私营单位中,房地产薪酬排名从第1­2名降至第14名;私营单位中,房地产薪酬排名从第5­名降至第6名。

不过总体来说,房地产仍是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。根据克而瑞统计,2020年46城房地­产业(不含销售中介、物业)平均薪资达到1.4万元/月~1.5万元/月,相比46城社会平均工­资,高出1.7倍。

因此和其他行业相比,房地产行业的薪酬妥妥­地处在高位,具有较高竞争力。在关键岗位上,房地产、金融、互联网同属三大高薪行­业的格局仍然暂未改变。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张威、叶小落、伊文为化名)

20.7 %万科截至今年6月30­日在册员工数量为10.58万人,相比去年同期的13.35万人减少了20.7%。

 ??  ?? 除了雄心勃勃进军互联­网大厂的,还有另一拨地产人希望­通过跳槽能够“躺平”视觉中国图
除了雄心勃勃进军互联­网大厂的,还有另一拨地产人希望­通过跳槽能够“躺平”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