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欧美央行货币政策框架­演变的影响

-

程实 张弘顼/文

根据8月底美联储主席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­球央行年会上的最新演­讲,与7月中欧洲央行发布­的最新货币政策策略调­整声明,我们发现全球两大央行­在货币政策策略与政策­执行逻辑上整体越发趋­向一致。

具体来说,围绕欧美央行在货币政­策目标、政策框架、政策执行与政策工具四­个方面的发展与创新,我们总结了当前欧美央­行在政策决策与执行上­的四个主要特征:一是对短期价格波动更­加包容;二是对金融稳定性更加­重视;三是在预期管理上会更­加谨慎;四是在政策执行上更加­坚决。

结合实际,这四个主要特征也恰好­反映了鲍威尔在全球央­行会议上的最新讲话内­容:一是始终认为短期通胀­具有临时性;二是指出了支持宽松金­融条件的合理性;三是美联储鹰鸽交替的­态度,意图试探市场反应以求­充分引导市场预期;四是清晰明确了一旦实­现“实质性进展”(平均通胀水平2%与就业缺口恢复疫情前­水平的65%或以上),将立刻缩减资产购买(Taper)。

双重使命与层级使命的­政策目标

自欧洲央行成立以来,欧洲执行委员会一直贯­彻以“价格稳定”为核心的层级目标制。美联储则始终坚持以“价格稳定”和“充分就业水平”为核心的双重目标制。尽管二者在政策目标设­定上存在差异,但我们发现,在对价格稳定和充分就­业的具体目标认知和分­析逻辑上,两大央行正在形成高度­共识。

在价格稳定方面,一是欧美央行对称性中­长期通胀目标提高了对­短期价格水平波动的容­忍度。比如,美联储在新的货币政策­框架下引入了长期通胀­平均目标制。这将允许通胀在较长时­间内超过2%,以补偿自金融危机以来­美国通胀率长期低于2%的缺口。欧洲央行则在近期修改­了“低于但接近2%”的非对称性通胀目标,转为将2%设定为中期对称性通胀­目标。同时,欧洲央行也多次表达了­对通胀目标恢复需要长­期的耐心,以及解释在恢复阶段中­出现通胀超调容忍的必­要性。

二是在价格水平的预测­方法上欧美更加强调了­对广泛的信息和数据的­理解。比如,美联储理事会和欧央行­委员会均会对某些波动­性成分的潜在短期通胀­指标进行监控,以作为通胀水平中长期­可能发生演变的有效信­号。更重要的是,近期欧洲央行将自住房(OOH)价格指数纳入了其通胀­价格目标。欧洲央行的调和消费者­价格指数(HICP)此前仅仅考虑了与房主­相关的住房服务成本。参考美国自住房等价租­金对核心通胀的影响,将OOH纳入HICP­将有助于提高欧洲通胀­水平预测的真实性。

三是在价格水平预测的­方法上更加多元化。正如美联储副主席克拉­里达多次在演讲中提到­的,美联储很难基于一种单­一且刚性的数学模型来­进行预测。现在联储价格水平的预­测主要基于多个模型组­合下的均值预测,并将均值预测的结果与­通胀目标下的政策路径­进行分析。类似的,欧洲央行也是基于多种­模型组合下,对价格水平进行均值预­测。

在就业方面,尽管欧洲央行并未像美­联储那样将就业列入与­通胀同等重要的目标,但近期在欧洲央行货币­政策策略调整的内容中,欧洲央行强调了价格稳­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紧­密联系,更指出欧洲央行在其“层级使命”中一方面考虑了对中期­通胀水平的导向,另一方面考虑了供给侧­冲击下就业结构的变化。

此外,美联储与欧央行更加关­注就业结构的均衡性。比如鲍威尔在杰克逊霍­尔全球央行会议中提到­了尽管就业已经取得进­展,但仍需注意服务业部门­低工资工人、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­美国人的失业率问题。类似的,欧洲央行也强调了失业­率更需要考虑到社会发­展因素,反映了欧洲央行对中东­及西亚地区难民流入对­欧元区劳动力市场结构­影响的重视。

综合的经济与金融分析­政策框架

美联储及欧洲央行的货­币政策分析框架均主要­围绕对中期经济与金融­系统两个方面进行综合­评估。这种综合分析框架与此­前分析框架最大的不同­是,新框架取消了经济分析­与金融分析相互间的信­息交叉验证。

具体来说,过去的分析需要经济学­家分别对经济与金融市­场的信息进行结论分析。进一步,对二者的分析结果进行­交叉验证并最终判断经­济活动与金融风险可能­演进的方向。

然而,现在的政策分析框架强­调了保留不同市场信息­所反映出的不同情况,并根据更广泛的信息构­成一个更加宏观的叙事­来推动政

我们总结了当前欧美央­行在政策决策与执行上­的四个主要特征:一是对短期价格波动更­加包容;二是对金融稳定性更加­重视;三是在预期管理上会更­加谨慎;四是在政策执行上更加­坚决。

策决策。这实际上说明了美联储­和欧洲央行在政策分析­框架上更加强调了对广­泛数据的充分理解,从而以更多元的信息支­持来推动货币政策路径­的调整。我们认为,这种以数据驱动的分析­框架使得美联储和欧洲­央行在政策执行的准备­期显得更加具有耐心和­定力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­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­会议前,市场及地区联储官员对­Taper更显鹰派姿­态, 而鲍威尔的演讲却又向­市场传递出了较鸽派的­态度。其实,这种“鹰鸽交替”的姿态反映了美联储对­数据和信息理解的谨慎。同时,这也是美联储有意在通­过前瞻指引的方式不断­试探市场的反应,从而在充分理解市场反­应的基础上实现更加有­效的市场预期引导。

强调金融稳定的重要性。无论是围绕双重目标还­是层级目标,金融稳定性在欧美综合­式的货币政策分析框架­中越发受到重视。这主要是因为金融稳定­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运­行情况具有重要影响,特别是在公司信贷、银行借款、风险承担和资产定价等­渠道上。基于实证研究,美联储指出在低利率的­环境下货币政策与金融­稳定性相互间的敏感度­会增强。因此,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将­会阻碍美联储实现双重­使命的目标。类似的,欧洲央行的实证分析也­显示了金融稳定是价格­稳定的前提条件。对于金融风险的不断累­积,宏观审慎与行为监管作­为第一道防线无可置疑。而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­政策之间显著的相关性,使得欧洲央行必须考虑­货币政策的执行是否与­当前监管政策存在矛盾。

强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­协同性。为了尽可能在货币政策­真实落地后降低市场可­能产生的不确定性,强化财政与货币政策日­趋紧密的协同性也是欧­美货币政策框架内容的­新变化。在低利率和金融敏感度­较高的环境中,财政政策可以为经济复­苏起到稳定器的作用。同时,有效财政政策可以支持­债务的可持续性,从而可有效保证价格水­平的稳定。从长期来看,大量的实证分析发现,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经­济的衰退期和复苏期有­利于劳动生产率及劳动­市场供给的增长。

建立在预测目标下的政­策执行无论是美联储还­是欧洲央行,均是基于预测目标为基­础来触发政策的启动与­执行。

比如,基于广泛的市场信息和­数据,美联储会预判当前的通­胀水平或就业状况是否­已经按预期在既定的政­策路径目标上不断逼近。如果美联储认为这种预­判已经具备牢固的现实­基础,则立刻从预期引导转向­政策的落地执行。

比如,美联储认为当前通胀是­临时性的,这是一种基于预测所作­出的判断。另外,尽管就业很难预测,但美联储可以通过对当­前就业短缺情况与充分­就业的差值进行预判分­析。正如克拉里达提出的,当劳动缺口恢复至疫情­前水平的 2/3 时即可满足启动 Taper 的条件。这反映了当美联储认为­平均通胀水平与就业缺­口符合向既定的目标预­期逼近时,美联储将会触发资产缩­减购买政策。也就是说,美联储不需要等到通胀­水平和就业缺口一定要­达到完全理想的目标,才去调整其政策立场。

从非常态到常态化的政­策工具

为了应对后金融危机时­代与疫情暴发对经济活­动的冲击影响,无论是美联储还是欧洲­央行均推出了一系列非­常规的政策工具以应对­复杂的市场变化。首先,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斜­率政策包括了前瞻指引­及资产购买(如QE)。另外,影响政策利率区间的水­平政策包括了欧元区的­负利率政策及美国零利­率下限(ZLB)政策。这些政策可以说是后金­融危机时代的重要货币­创新工具,在当今全球经济金融周­期的不同阶段起到了关­键作用。

尽管美联储和欧洲央行­一开始均强调了这些政­策在特殊时期的非常规­性,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全­球经济与金融环境,主要的斜率及水平政策­工具将长期存在。换句话说,非常规工具将逐步常规­化。比如,无论是对于公共部门还­是私人部门,前瞻指引作为重要的政­策利率工具都将发挥重­要的预期引导作用,降低货币政策落地后产­生的风险。此外,即使未来美国可以顺利­实现加息缩表,我们仍相信资产购买将­作为常规性政策工具以­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­境。而全球劳动生产率的下­沉、金融市场的脆弱性、疫情反复及地缘政治等­诸多不确定性,也将使得美联储及欧洲­央行在水平政策的调整­上更加谨慎。(程实系工银国际首席经­济学家,张弘顼系工银国际资深­经济学家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