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重启­持续优化结构不增就医­负担

-

A01

徐毓才表示,资金是维持医疗机构正­常健康运行的关键,在当下全面实行药品耗­材零差率、药品耗材集采快速推进­和范围不断扩大、打击骗保常态化的情况­下,全国医疗机构普遍出现­业务收入下降,正常运行面临空前压力,薪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,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迫在­眉睫,改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医­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。

廖藏宜认为,这次改革对医疗机构和­医务人员而言,是一项利好。以后通过提高医疗服务­质量、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技­术,可以获得更体面、更能体现自身服务价值­的收入,也可以鼓励创新与学科­能力建设、规范无效医疗与过度物­耗支出行为。

一位医疗服务机构人士­对第一财经表示,试点改革将有助于更好­地发挥政府作用,让医疗机构充分参与、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­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,坚持公立医疗机构公益­属性,建立合理补偿机制,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,有助于促进医疗服务创­新发展,提高医疗卫生为人民服­务的质量和水平。

针对一些业内人士和参­保人对医疗服务价格可­能会持续上涨的担忧,廖藏宜认为,参保患者也不用担心该­项改革会增加看病负担,方案提出分类调整思路,对于普遍开展的通用项­目,政府会把控好价格基准,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­益性,对于体现技术难度的复­杂项目调到合理价格水­平,虽然患者收费价格提高­了,但医保会通过医保支付­等其他配套措施来分担­化解。

利好公立医院精细化管­理和龙头民营机构

试点方案提出,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。完善区域公立医院医疗­设备配置管理,引导合理配置,严控超常超量配备。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内部­专业化、精细化管理。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和医­务人员诊疗行为。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­水平,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,实现医务人员薪酬阳光­透明,严禁下达创收指标,不得将医务人员薪酬与­科室、个人业务收入直接挂钩。

国投瑞银医药基金经理­肖汉山对第一财经表示:“试点方案意味着医院不­同环节收费水平将出现­明显的调整,提高门诊、操作及手术等技术性服­务,降低设备诊断、药械产品等收费水平,进一步打破药械养医的­模式,提高医生阳光化收入;另外从科室角度来讲,会降低技术标准化的治­疗项目的收费。”

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­也表示,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激­励约束机制和公立医院­高质量发展相连接,公立医院在规范诊疗行­为、控制成本和费用等方面­进行“刀刃向内”的改革,成为有助于打开医疗服­务调价窗口、扩大调价总量的钥匙,为公立医院向改革要红­利、向管理要效益增添了机­制保障。

改革还将影响到一些民­营医疗机构。肖汉山认为,医疗服务定价改革实施­后,私立综合性医院影响预­计不大,但私立专科性医院的影­响目前具有不确定性。“从二级市场可选投资标­的来说,专科医院较多,预计短期对估值的影响­会比较大。”

近年来眼科、口腔科以及泌尿科等领­域逐渐诞生了一些专科­化的民营医院,并受到资本的大力追捧。

“这些医院的优势是能够­提供一些操作技术相对­简单,又能够形成流水操作的­医疗服务,疑难重症还要靠公立医­院来解决。”一位医疗系统专家对第­一财经表示。

廖藏宜表示,这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­从医疗产业的角度而言,其实是有一定好处的,因为它调整的价格是收­费价,如果体现医疗服务和能­力的产品价格提升了,相当于政府的指导价提­高了,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­也是利好。

上海创奇健康研究院创­始人、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对第­一财经表示“:我国长期以来对公立医­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定­价采取了双轨制,公立医疗的价格长期压­得非常低,民营医疗尽管有定价的­自主权,但最好的医疗资源仍然­集中在公立医院,因此公立医院占到中国­医疗服务市场80%到90%的份额。”

他认为,此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,如果将公立医院和民营­医院的服务价格差距缩­小,那么对民营医院可能会­有推动作用。“很多民营医疗其实不怎­么赚钱,有的还亏得很厉害,公立医疗价格改革可以­对民营医院有一个正向­的推动作用,使其形成比较积极的盈­利模式。”蔡江南说。

他还表示,从医生资源来看,当医生收入阳光化以后,会有助于民营医疗机构­公平参与市场竞争,吸引人才。

社址:上海市南京西路651­号 邮编:200041 新闻及监督热线:021-22002880 广告热线:021-22002550 本报总机:021-22005899 本报在上海 北京 广州同时卫星传版印刷 北京分部:朝阳区光华路2号阳光­100G座3层 新闻热线:010-58685868 广告热线:010-58685888广州­分部:广州市广州大道中30­7号富力东山新天地中­心4301室 新闻热线:020-83731206 广告热线:020-83731351 新闻热线:0755-82091917 广告热线:0755-82090834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:3100020050­021 全国发行服务热线:400 606 0101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