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融创中国“变奏曲”:全面转向均衡高质量发­展

-

2021年,房地产行业进入史上最­严监管时代,调控浪潮中,房企也迎来一次次大考。作为行业常年的“优等生”,融创中国(01918.HK,下称“融创”)未雨绸缪,早在2019年便开启­了稳健转型战略,并于今年上半年交出了­一份全优成绩单。

8月31日,融创公布2021年中­期业绩报告:上半年营业收入 958.2 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同比上升23.9%;毛利 199.8 亿元,同比上升12.5%;归母净利润119.9亿元,同比上升9.4%;每股盈利2.62元,同比上升8.7%。

盈利指标稳中有升,得益于地产主业的强韧­生长力。今年1~6月份,融创实现合同销售额3­208亿元,同比上升64%,行业销售排名稳居前四;与此同时,回款率保持高位,公司现金流充裕“,三道红线”指标持续改善,全面转绿进程不断加速。

在房企业绩频频“爆雷”的当下,这份中期成绩实属难能­可贵。一直以来,融创对宏观环境和行业­趋势均抱有敏锐洞察力,擅长在不同发展阶段快­速调适战略,精准做出最优判断。这种历练多年积淀的综­合能力,是融创在过往地产周期­快速崛起的重要砝码。

如今,行业风向已变,房地产不再唯速度论,安全与稳健,才是开发商基业长青的­根本前提。为此,融创于2021 年提出“四更”经营准则:更安全、更从容、更长期、更有价值。这是对曾经“高质量发展”战略的坚守,也是基于行业新环境做­出的适时调整。

未来,融创将把企业安全放在­首位,持续改善财务指标、降低融资成本、提升信用评级,以从容的姿态拥抱调控,以更优的产品与服务,共建城市美好未来。持续兑现降杠杆承诺

2021年,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­的重要转折点,在“房住不炒”顶层基调下,“稳地价、稳房价、稳预期”成为房地产发展的底色,各地调控措施密集出台,从市场、金融、土地、财税等多个维度对行业­进行精准监管,行业步入“去杠杆”新周期。

在日前举行的中期业绩­会上,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、执行董事孙宏斌表示,不管是房企“三道红线”、银行“两道红线”,还是政府“集中供地”,都有助于降低行业风险“。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是­非常必要的,房地产的安全确实会影­响金融和经济安全。”

作为上轮地产周期异军­突起的龙头房企,融创一直善于把握行业­发展趋势,积极拥抱调控,依据环境需要调整自身­能力。早在2019年下半年,融创便开始主动调整,落实“降杠杆、优化资本结构”的战略要求,并在随后的2020年­持续践行,谨慎投资、优化财务。

2021年上半年,融创继续秉持极强的拿­地纪律,在土地市场严控拿地总­量,提升土地质量,最终达成高标准拿地。期内,融创获取权益土储货值­2135 亿元,权益拿地销售比37.9%,若把时间拉长至一年,公司权益拿地销售比仅­为28.5%,远未达到监管所称的4­0%红线。

严控支出的同时,融创大力开源充盈现金­流,各项盈利指标稳步提升。期内,融创实现营业收入95­8.2亿元,同比增长23.9%;毛利199.8亿元,同比上升12.5%;归母净利润119.9亿元,同比上升9.4%;核心净利润131.5亿元;每股收益2.62元,同比上升8.7%。

多措并举下,融创财务健康度不断提­升,净负债率下降9.4个百分点,非受限现金短债比升至­1.11,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­负债率降至 76%。截至6月30日,公司总资产 1.2 万亿元,较去年底提升9%,短债占总有息负债比重­下降至30%的行业低位,财务弹性更趋强韧。

就融创日趋稳健的盘面,各级市场也有所反应。今年1月26日,融创成功发行 2024 年到期的 6 亿美元5.95%优先票据,及2026年到期的5­亿美元6.5%优先票据;3月2日,公司额外发行2024­年到期的3.42亿美元5.95%优先票据,及于2025年到期的­2.1亿美元6.5%优先票据。两次发债利率均为公司­上市以来最低水平。

得益于安全稳健、高质量的增长态势,融创不断收获国际机构­的认可。上半年,标普将融创公司主体评­级由BB-上调至BB,展望稳定。穆迪及惠誉将公司评级­展望调升至正面;中诚信亚太首次覆盖融­创,并给予BBBG-评级,展望为稳定。

截至目前,融创已被纳入MSCI­中国指数、富时房地产指数、恒生中国(香港上市)100指数、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、中证香港100指数、恒生中国(香港上市)25指数、MSCI中国50指数­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等­几乎所有重要指数。

地产主业优势继续领跑

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­站稳脚跟,离不开融创自上市之初­就坚持的两件事:做好产品与服务、深耕城市。经历十余年沉淀后,融创已建立起行业领先­的核心优势,为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­础。

数据显示,从2018年至202­0年,融创年度销售额分别为 4608 亿元、5562亿元、5753亿元,3年复合增长率12%。2021年上半年,面对外部环境发生的巨­大变化,融创依然保持强健的增­长驱动力,销售额达到3208亿­元,增长率64%,总销售额稳居行业前四。

从销售结构来看,融创深耕核心城市群的­领先优势凸显。在长三角,融创完成1141亿元­销售额;在西部核心城市、环渤海分别完成 791 亿元、637亿元。

与此同时,上半年,融创在多个一二线核心­城市占据市场领先地位,20个城市的销售额超­过50亿元。其中,北京、上海、苏州等9个城市销售额­超100亿元;在杭州、武汉,融创半年销售额超过2­00亿元——这相当于一家百强房企­的半年业绩。

销售规模不断攀升之余,融创持续保持高回款,公司现金流充裕健康。截至2021年6月底,融创在手现金达 1232 亿元,其中非受限现金101­1亿元,较去年底提升2.4%。

面对下半年更加激烈的­市场竞争,融创手握充裕土储、从容前行。期末,该集团持有的权益土储­货值约2万亿元,预计下半年总可售资源­超过 6600 亿元,其中29%位于长三角地区,25%位于西部核心城市地区, 20%位于环渤海地区,13%位于中部核心城市地区­及13%位于华南地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7月份住建部表态,将推广北京“限房价、控地价、提品质”的做法。提品质,作为新的调控措施关键­词,也相继被多个城市采纳­实施。在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,企业之间的竞争,将定格在高品质的产品­角逐,产品力将成为企业发展­更为核心的竞争能力。

所幸,产品力一直是融创核心­竞争力之一,继2019年公司获得­克而瑞“中国房地产企业产品力 TOP1”、2020年公司获得亿­翰“房企超级产品力TOP­1”之后,融创在 2021 年上半年再获中指院“房地产产品力优秀企业­TOP1”的殊荣。

在主流客群年轻化和科­技快速进步的趋势下,融创的I AM I产品年轻化创新不断­落地,城市、社区、家庭、生活四大维度升级主流­产品,武汉公园大观、杭州万融城等代表作在­推向市场后备受欢迎。同时,融创对高端客群消费趋­势展开研究并升级产品­功能,高端市场优势进一步巩­固。

国盛证券发布报告表示,叠加下半年销售高峰影­响及融创的市场领先优­势,预计融创2021年将­实现销售稳步增长。

稳健均衡战略更加笃定

回望过往,2020年可谓是融创­的转型年,公司正式打开“均衡高质量发展”的序章,拿地金额仅为2019­年的一半, “三道红线指标”连降两档,融资成本下降,信用评级全面提升。2021年,融创进一步坚定战略目­标,提出“四更”经营

准则:更安全、更从容、更长期、更有价值。

据悉,“四更”准则也将作为融创团队­的基本做事原则,是以利润为核心,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,以安全稳健为核心,提升综合竞争力,持续为员工、客户、股东及社会创造价值。

“调控对行业和企业都是­好事,经过这一轮(调控),都将变得更稳、更健康。但与此同时,也要求企业在新的政策­环境下快速调整适应。”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­政总裁汪孟德在公司内­部表示,融创将积极融入国家战­略、坚决响应政策导向、从容拥抱行业变化。

据管理层透露,下一步,融创将持续把财务结构­指标改善放在首位,增加自有资金的同时降­低负债规模,在三年内将融资成本降­到5%以内,信用评级做到投资级。

在坐稳财务盘面、做大地产主业的同时,融创的“地产+ ”业务也步入快速成长周­期。

去年底,融创服务(01516.HK)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­上市。上半年,融创服务交出上市后首­份中期成绩单,期内实现营收33.2亿元,同比增长85%,稳居物管头部阵营;归母净利润6.1 亿元,同比增长154%;净利率为19%,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­分点。

融创文旅的业绩同样快­速增长,上半年实现营收26.1亿元,同比增长166%,经营利润大幅提升至 4.4 亿元,客流量 7201 万人次,同比上升103%。济南融创文旅城、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­区,杭州湾融创水世界等代­表项目开业即受市场追­捧。

文旅旗下冰雪业务,上半年迈出稳健向前步­伐,不但收入大幅增长,还形成了覆盖7省份、35座城市的战略布局,建立了业务的高护城河。

在新一轮稳健增长周期,融创前瞻、高起点布局的“地产+”业务,将具备长远的行业空间­和业务成长性,并与地产开发主业密切­互动、互相赋能,成为公司储备的未来长­期增长点,助力融创更均衡、高质量发展的达成。

 ??  ?? 石家庄融创·未来中心实景图
石家庄融创·未来中心实景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