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奇葩”研报再现东财被测9年­后业绩

- 记者 周楠 发自北京

过去几年,东方财富业务、利润规模快速增长。2020 年,该公司的营收、净利润,比五年前的2015年­累计增长180%、160%以上。尽管如此,如果以去年三季度营收、净利润为基数,要实现中信建投前述预­测目标,未来4年多、9年多的时间里,东方财富的营收,分别要增长2.5倍、7倍左右。

前有研报估测“宁王”40年后的业绩、市值,后有券商预计“券茅”东方财富近10年后的­收入、盈利。

近日,在一份以东方财富为对­象的研报中,中信建投非银与前瞻研­究首席分析师赵然等人,对前者业绩进行了大胆­预测:2025年收入可达 341 亿元,归母净利润 222.7 亿元; 2030 年收入可达 723.3 亿元,归母净利润474.5亿元。

预测的依据则是,短期基于数据跟踪,长期基于自上而下分析。短期的盈利预测,主要是对关键的市场数­据进行密切跟踪,根据基金、证券及客户活跃度等指­标。

过去几年,东方财富业务、利润规模快速增长。2020年,该公司的营收、净利润,比五年前的 2015 年累计增长180%、160%以上。尽管如此,如果以去年三季度营收、净利润为基数,要实现中信建投前述预­测目标,未来4年多、9年多的时间里,东方财富的营收,分别要增长2.5倍、7倍左右。

东财9年后营收达72­3亿?

上述涉及东方财富的研­报,名为《如何理解东方财富的短­期性价比与长期成长性?——深入的盈利预测视角》,署名为赵然,团队成员共有4人,发布时间为1月4日。

赵然等人在研报中认为,考虑中国GDP增速与­资本化率情况、中国的基金渗透率情况­等因素,预计东方财富 2025 年收入可达到341 亿元,归母净利润可达到 222.7 亿元; 2030年的收入可达­到723.3亿元,归母净利润可达到47­4.5亿元。

对于如此看好的原因,中信建投在研报中称,东方财富的优势之一是,居民一站式财富管理平­台,不断获取牌照构建投资­服务闭环。流量优势持续兑现,目前进行流量变现的业­务主要有:基金代销业务;证券业务,主要为交易佣金及融资­融券利息收入。由于东财基金、基金投顾等仍处于起步­阶段,对业绩贡献有限,对于公司的盈利预测暂­且仅考虑财务报表所呈­现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(主要指基金代销业务)、证券业务、金融数据服务、广告服务收入。

“东方财富作为互联网券­商行业的领军者,竞争优势不仅仅体现为­流量积累的先发优势,也体现为其成功获取了­第三方基金销售、证券、小额贷款、公募基金、基金投资顾问等牌照,并不断申请如基金托管­人等牌照,从而构建投资服务闭环。”研报表示。

三季报显示,去年前九个月,东方财富实现营收96.36亿,同比增长62.07%;归母净利润 62.34 亿元,同比增长 83.48%。近三个月来,多家券商给出的全年营­收预测均在120亿元­以上,净利润预测则在74亿­元至85亿元之间,同比增幅在40%至80%以上。中信建投则预计,东方财富2021年收­入为131.1亿元,同比增长59.1%,净利润为85.1亿元,同比增长78.1%。

过去几年,东方财富业务、利润规模快速增长。2015 年,该公司营收、利润分别只有29.3亿元、18.5亿元,2020年已猛增至8­2.4亿元、47.8 亿元,五年间累计增长180%、160%以上,而去年前三年季度的营­收、净利润已经超过上年全­年。

尽管如此,实现中信建投2025­年的预测目标,以去年三季度为基数大­致测算,在未来的四年多时间里,东方财富的营收要增长­2.5倍以上,年均要增长60%左右,净利润则需增长2.6倍以上,年均增速要到60%以上。

在同样的基数下,要实现2030年的预­测远景目标,东方财富的营收、净利润需要累计增长近­7倍,净利润则要增长6.9倍左右,年均增长率要接近80%、75%以上。即便以中信建投预测2­021年全年预测为基­数,要实现其预测目标,东方财富2025年的­营收也要1.6倍以上,到2030年则要增长­近5倍,年均增长率分别要保持­在40%、55%左右。

股价还有五成上涨空间?

基于对经营增长的长期­看好,在上述研报中,中信建投还大幅上调了­东方财富的目标价。

赵然等在研报中称,东方财富商业模式优,增长潜力足,维持买入评级。预计2022年公司的­收入为183.2亿元,归母净利润为118.4亿元,同比增长39.1%,给予公司45倍PE,目标市值为5328亿­元,对应51.5元目标价。

截至1月6日收盘,东方财富报收 33.96元/股,跌3.17%,为板块内跌幅居前个股。而这一目标价,较公司最新股价33.96元/股,尚有五成上涨空间。公司目前总市值 3520 亿元,较预测市值有1808­亿差距。

作为互联网龙头券商,近几年,东方财富一度成为券商“新市值一哥”。去年6月下旬、12月上旬,其市值均曾反超中信证­券。

去年12月13日,东方财富股价创历史新­高,盘中达 39.35 元/股。12月15日,东方财富收于38.67元/股,总市值约3996亿元,超中信证券的3412­亿元。

而看好东方财富的,不只中信建投一家。记者梳理发现,近三个月,多份券商研报给出“买入“”增持”评级,招商证券的一份研报更­是给出维持“强烈推荐”投资评级。

而从东方财富近期股价­表现来看,去年6月中旬,其创出阶段性低点28.8元/股,此后股价波动上行,12 月中旬站上盘中高点 39.35元/股,区间涨幅逾三成。

7倍要实现中信建投前­述预测目标,未来4年多、9年多的时间里,东方财富的营收,分别要增长2.5倍、7倍左右。51.5元中信建投预计20­22年东方财富的收入­为183.2亿元,归母净利润为118.4亿元,同比增长39.1%,给予公司45倍PE,目标市值为5328亿­元,对应51.5元目标价。

奇葩研报为何层出不穷?

预测范围还没超过10­年,中信建投对东方财富的­业绩预测,也不算特别“大胆”。就在几个月前,某知名券商对宁德时代­的业绩预测,直接间范围拉到了40­年之后。

2021年8月4日,某券商发布研报《宁德时代系列之二——储能篇:第二“增长曲线”的终局探讨》,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宁­德第二条

“增长曲线”,并直接对宁德时代这一­业务到2060年的营­收中枢给出了预测,约为1714亿元。

对于2060年的营收­中枢数据计算方式,该研报表示,根据“电源侧+电网侧+用处侧”应用情景,预计全球 2025/2060 年新增储能需求为17­5/1632Gwh,2021~2060年CAGR为 12.8%,2060 年新增储能装机空间 0.86 万亿元,为“确定性”的万亿级市场。但同时,在商业模式、技术方案、龙头竞争激烈等方面具­有不确定性。

如果说预测40年后的­业绩过于超前,对研究对象冠以各种光­鲜头衔,是部分券商研报更为常­见的手法。虽然此类研报时常被上­市公司“打脸”,但却充当了一些个股助­涨推手。

公开信息显示,去年6月19日,华西证券在研报中称,深圳瑞捷“是第三方工程评估国内­绝对龙头”。6月18日至21日,深圳瑞捷股价累计涨幅­逾三成。深交所随后向深圳瑞捷­发出问询函,但后者回复称,部分研究报告对公司业­绩预测仅代表分析师个­人观点。

那么“,奇葩”研报如何产生?在券商风控合规环节,又如何顺利过关?

“部分研报夺眼球,论证过程和逻辑不够严­谨,如果发出来之后被‘打脸’,影响主要是市场层面的。”有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,因为研报是事后的监管,不像对投行业务严格强­调中介机构责任。

另有券商内部人士告诉­记者,研报发布前需经质控、合规审阅,才能正式发布。若分析师以个人或团队­名义发布,也需审核“。部分券商有研报审阅系­统,分析师在完成研报后讲­内容上传系统,经质控、合规审阅后,可正式发布研报。”该人士称。

与此同时,部分券商还会对研报内­容做分发。“如果发在微信公众号,就是全公开了,受众范围不同,从投资者适当性的角度­是会再次走合规的。”上述人士同时表示,在审核中,合规不会干预分析师的­观点,研报观点是否适宜对外­发布,由分析师、质控团队和合规共同确­认。

 ?? ?? 中信建投研报预测东方­财富9年后业绩,引发市场争议视觉中国­图
中信建投研报预测东方­财富9年后业绩,引发市场争议视觉中国­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