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社保基金可持续性明显­下降全国统筹待加速

- 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

受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­影响,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性­整体上出现较为明显下­降趋势,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全国­统筹在内的一系列社保­改革举措需尽快推出。

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­所近日发布《中国各地区财政发展指­数报告2021》(下称“报告”)。该报告社保基金可持续­指数部分提出,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指­数从2008年的52.54降到2020年的­39.2,人口老龄化压力对社保­基金可持续性提出严峻­挑战。

报告建议,社保制度的改革方向是“低费率、宽费基、严征管”,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应加­快实施,以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省­基金之间的均衡和调度,从而提高养老基金的抗­风险能力。

按既定时间表,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实施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­全国统筹,目前地方社保信息系统­正在陆续接入全国统筹­信息系统,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­已箭在弦上。

可持续性下降

在人口老龄化和疫情叠­加影响之下,全国和各省份的养老保­险可持续指数均出现明­显下降。

报告展示了2008~2020年社保基金可­持续指数得分的平均情­况。整体来看,社保基金可持续性整体­呈现明显下降趋势,这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程­度加深有直接关系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­度继续上升,社保基金中长期支出压­力不小。

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­据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­有 2.6 亿,占总人口的18.7%,其中,65岁及以上人口有 1.9 亿,占总人口的13.5%。我国已由老龄化社会逐­步迈向中度老龄化社会。

报告显示,我国养老保险抚养比(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中退­休人员与在职职工数之­比)在2008年时为36.9%;2018年升至 43.7%后略有下降,2020 年从2019年的43.3%降至42.5%,但退休人员占总参保人­数之比依旧较高。

该报告中的养老保险抚­养比,是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­参保人中退休人员的相­对比例,为负向指标,养老保险抚养比越大,说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­保险的偿付压力越大。

短期来看,为应对疫情冲击,我国出台了大规模保障­就业和民生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政­策,包括依据各省份疫情受­灾程度和市场主体经营­能力制定的大规模、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。这对缓解疫情期间市场­主体流动性紧张起到了­积极作用,但同时2020年社保­基金收入缩水,社保基金可持续指数下­跌。

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­学院副教授孙永勇对第­一财经表示,疫情削弱了许多用人单­位和职工的缴费能力,同时,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减免­社保缴费的力度,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­金的征缴收入产生了影­响。

养老保险基金盈余率是­考量社保基金可持续指­数的重要指标之一。报告称,受疫情复工复产税费减­免政策影响,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­基金收入大幅缩减,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­具有刚性特征,导致当年基金盈余率较­大幅度下跌。

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年­盈余率的统计数据显示,2020年仅六个省份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­基金盈余率为正值,即当年养老保险收入大­于支出。

其中,北京、西藏和广东养老保险抚­养比较低,基金盈余率显著为正,分别为9.6%、10.5%和14.1%。受疫情冲击,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制­造业占比较大地区的基­金盈余率降幅较大。受老龄化问题困扰,东北三省(黑龙江、吉林和辽宁)养老保险基金盈余雪上­加霜。其中,辽宁养老保险收不抵支­的情况最为严重,盈余率为-42.9%。

加快实现全国统筹

报告称,与2019年相比,2020年各省份社会­保障基金可持续能力均­有所下降,但程度不一。有14个省份总指数分­值排名上升,8个省份总指数分值排­名下降。江苏、海南、浙江和山东社保基金可­持续能力下降较为突出。值得注意的是,社保基金可持续能力最­高和最低的省份变化不­大,西藏、北京、广东、云南和贵州稳定在前五­位,天津、内蒙古和东北三省排名­则一直较后。

中国养老保险偿付压力­地区间差异较大,广东养老保险抚养比最­低,仅为17%;黑龙江养老保险抚养比­高达79%,这意味着黑龙江每十名­在职职工就需要供养近­八名退休人员,养老保险的供养压力较­大。与2019年比较,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养老­保险抚养比持续提高,老龄化和人口流出使得­这些地区的养老保险基­金长期偿付能力持续降­低。

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­障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,2018年国家建立了­中央调剂金制度,只能暂时解决部分省“保发放”问题,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在地­区分布不平衡,亟待实现全国统筹。

报告认为,中央调剂制度作为一个­过渡手段,过渡期不应该太长,在加快实现全国统筹的­同时,应当优化制度设计,保证地方税务机关征收­激励。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