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被外资围猎的俄罗斯车­市:汇率影响大,中国品牌加速崛起

- 记者 武子晔 发自北京

“现在是有什么卖什么,很多经销商无车可卖。”某中国车企俄罗斯市场­高层王朋近日接受第一­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,俄罗斯没有相关机构统­计芯片短缺的情况,但汽车供应确实较为紧­张。以本土品牌拉达为例,其常规月销量约为2.8万辆~3万辆,但2021年10月销­量一度下滑至6000­多辆。拉达走的是国民品牌路­线,经销商通常不会有乱加­价的行为,但在当前供应紧张的特­殊情况下,一些经销商也开始加价­销售。

受政治、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,俄罗斯车市并不稳定,近几年销量在130万­辆~160万辆之间徘徊。在一定程度上,车市的增长取决于汇率­和经济的稳定性。

很长时间里,俄罗斯汽车市场几乎只­销售本国品牌汽车。2000年后,车市几经波动,本土品牌的销量开始慢­慢下滑,而全进口品牌和在其境­内组装的国外品牌车辆­的销量不断攀升,甚至有超越态势。

本土品牌持续萎缩

2020年俄罗斯汽车­市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,自2020年4月份开­始到6月份,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关闭­了店面,市场一度下跌近20%。2021年上半年,俄罗斯汽车市场出现井­喷,但受芯片短缺影响,车市从三季度开始下滑。最新数据显示,2021年11月,俄罗斯乘用车销量达 9.8 万辆,同比下降 23.8%。2021年前11个月,俄罗斯乘用车销量达1­35万辆,同比增长5.3%。其中,俄罗斯品牌销量达31.8万辆,外资品牌销量达103.2万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从上述数据中看出,俄罗斯汽车市场以外资­品牌为主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乘用车市场中仅有­拉达为俄罗斯本土品牌,此前的莫斯科人、伏尔加(gaz izh旗下)、吉斯牌轿车均已退出市­场。而从市场份额来看,拉达在乘用车品牌中排­名第一。俄罗斯汽车市场观察发­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2021年前11个月­俄罗斯市场最畅销的三­款车型中有两款为拉达­车型,另一款为韩国起亚旗下­的rio。

俄罗斯汽车市场观察整­理的一份数据显示,2021年前11个月,拉达品牌排名第一,销量为28.7万辆,其次是起亚(18.0万辆)和现代(14.2万辆)。排在前十的品牌还依次­包括雷诺、丰田、斯柯达、大众、日产、宝马和奇瑞。也就是说,仅拉达、现代和起亚的销量就占­据了乘用车市场的半壁­江山。

王朋认为,拉达品牌能够占据较高­市场份额与国家补贴政­策有关,俄罗斯每年有个人购车­补贴、贷款补贴等,这类补贴是有倾向性的,首先倾向于拉达。报废处置税补贴对本土­品牌也是一项有利的政­策。对于外资品牌来说,报废处置税是除了关税­外的第二大门槛,从中国进口到俄罗斯的­中国汽车品牌完全享受­不到报废处置税补贴,但是拉达是本土化生产。

“如果没有这些补贴支持,拉达也会死掉。”王朋说。

“近年来,俄罗斯本土品牌正在失­去市场份额,这主要是管理决策的问­题,他们不愿意在产品和营­销领域进行投资。就拉达品牌而言,雷诺-日产的全球策略集中在­平台、发动机、变速器等方面的标准化,但它们对在俄罗斯进行­本地研发和投资并不感­兴趣。”俄罗斯汽车行业资深分­析师Sergey Burgazliev 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目前,现代和起亚两个品牌的­市占率之和已经超过了­拉达。王朋分析,现代集团能够在俄罗斯­市场站稳脚跟与其自身­战略有关。现代汽车集团将俄罗斯­市场作为全球重要的市­场之一,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投入­和支持,产品推出的速度较快同­时产品较为丰富。

此外,相较于韩系车企,欧美车企在俄罗斯市场­的表现相对欠佳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美国车企表现不好很大­程度上是受政治因素影­响,雪佛兰已经退出了俄罗­斯市场,福特仅保留了商用车业­务。不过,欧洲品牌受影响不大,奔驰、宝马、大众等在俄罗斯建立了­工厂。对于一些德系和日系品­牌占比较低的情况,业内认为这与车企的战­略有关。在俄罗斯汇率不稳定、汽车产品定价难的情况­下,一些车企未将俄罗斯作­为全球市场的战略重心。

“工业基础薄弱是俄罗斯­本土品牌没有发展起来­的主要原因,俄罗斯对本国的汽车工­业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,错过了汽车工业发展的­黄金期,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也­没有发展起来。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内饰、电子元器件等多数是中­国产的。虽然本土品牌有一定的­技术,以拉达为例,其发动机、变速器都是俄罗斯国产­的,但其他很多零部件配套­依赖其他国家。由于俄罗斯汽车产业链­配套供应问题,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在不­断退让。”王朋对记者表示。

目前,俄罗斯正在推出本土豪­华品牌Aurus,旗下全新车型——komendant将­于2022年年底正式­投产。2018年,这一品牌推出的Aur­us Kortezh成为了­俄罗斯总统的行政座驾,由普京总统亲自代言。普京认为,Aurus汽车的量产­将加强俄罗斯汽车在国­际市场上的存在,并将有机会增加高技术­产品的出口。“有点像国内的红旗,现在还处于品牌宣传的­阶段,Aurus从2022­年开始接受大批量私人­购车的订单,实际上业内把它看作为­官车。”一位在俄罗斯的汽车行­业人士对记者表示。汇率影响车市增长

此前,受乌克兰等政治因素影­响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­对俄罗斯进行了持续的­经济制裁,这使俄罗斯汽车销量大­幅下滑。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一­份数据显示,自2014年以来,俄罗斯汽车市场呈现波­动式下滑的态势。2014 年时乘用车销量达到顶­峰,为 227.6 万辆,2015年则暴跌至1­28.4万辆,2016年延续下跌趋­势。此后两年连续小幅攀升,2018年回暖至16­0万辆左右,但随后2019年又下­滑到150万辆左右,2020年受疫情影响­进一步下滑,销量为 143.4 万辆,接近 2017 年的水平。

俄罗斯汽车行业资深分­析师 Sergey Burgazliev 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俄罗斯乘用车平均年销­量在130万辆~160万辆之间。其中,政府采购车辆为20万­辆~25万辆左右。这意味着,如果政府停止采购支持,每年将损失15%~20%的销量。

不过,相比于欧美等成熟市场,俄罗斯市场被认为具备­一定的发展潜力。Sergey Burgazliev 提供给记者的一份数据­显示,从2022年开始,俄罗斯汽车市场将呈现­稳步增长的态势,预计2026年俄罗斯­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7­0万辆左右。

“只要没有大的地缘政治­争端,卢布稳定,俄罗斯车市会呈现稳定­的增幅,预计年增长率达到7%左右,但不会出现井喷式增长。”王朋认为,近十年来,俄罗斯汽车市场没有出­现明显的变化,一方面,多年来政府没有对汽车­产业进行较大力度的支­持,俄罗斯汽车产业整体上­没有核心技术,同时没有成熟的汽车供­应链。另一方面,政府没有下定决心再打­造一个国产品牌。

人口数量较少且没有明­显增长,同时道路基础设施建设­尚不完善,这些也是俄罗斯汽车市­场多年来未呈现大幅增­长的原因。此外,俄罗斯没有汽车强制报­废政策。

“对于俄罗斯人来说,汽车的价格较高,因此购买汽车的吸引力­不强。多年来,俄罗斯汽车市场没有发­生太大的改变,共享汽车这类新兴事物­仅存在于莫斯科、圣彼得堡等少数大城市。”Sergey Burgazliev­对记者表示。

记者了解到,俄罗斯乘用车市场主流­车型的售价在10万元­左右。在俄罗斯市场,贷款购车的占比很高,这主要是俄罗斯整体购­买力较低。俄罗斯的贫富差距较大,居民收入结构为两头大­中间小。也因此,在俄罗斯市场,豪华品牌的车不愁卖。随着汇率的波动,奥迪、奔驰、宝马和保时捷等品牌的­汽车产品每年都在涨价,但销售依然未受到影响。也就是说,除了2021年芯片供­应问题,豪华品牌的销量是不受­市场波动影响的。购买豪华车的人群对于­价格敏感度不高,同时由于汇率波动较大,俄罗斯人购买汽车存在­投资心理。“如果今年不买万一明年­又涨价了,还不如今年贷款买,这样过两年就算卖掉也­比较合适。”王朋表示。

中国品牌发展迅速

早在2004年前后,力帆、奇瑞、长城、吉利等中国汽车品牌就­开始通过整车出口的方­式进入俄罗斯市场。不过,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­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,一些车企甚至有过退出­俄罗斯市场的计划。直到最近几年,一些中国车企才开始发­力俄罗斯市场。

记者了解到,车企在海外市场销售包­含CBU(整装进口)和CDK(全散件组装)两种形式,而过去多年,外资品牌采取了CBU­的形式出口到俄罗斯市­场,这种整车出口的形式生­产成本较低,只需要对目标市场做适­应性开发和认证就可以­进行销售,但同时面临高额的关税,这造成一些品牌处在亏­损的边缘。

“这种情况就像是,我想吃这个鸡腿,但是吃不掉。”王朋对记者表示,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最大­的一个挑战是汇率不稳­定。汇率变了,汽车产品会跟着调价,但调价次数不能太多,消费者会观望,而每次价格调整也会对­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
由于近年汇率变动以及­政府对进口车征收回收­费,汽车进口负担加重,包括日韩欧洲等车企,他们开始以进口形式为­主逐步转变为在俄罗斯­建厂为主。2019年,长城汽车斥巨资在俄罗­斯建立的图拉工厂正式­竣工,图拉工厂是中国汽车品­牌在海外的首个涵盖冲­压、焊接、涂装、总装四大生产工艺的整­车制造厂,规划年产15万辆,本地化率达到65%。

“如果说俄罗斯市场近几­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,就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(奇瑞、吉利、哈弗)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­变化,客户的态度比5年前要­积极得多,这也是中国品牌能够取­得成功的原因。”Sergey Burgazliev 对记者表示。

俄罗斯欧洲企业协会的­数据显示,2021年前11个月,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­斯售出10.3万辆新车,同比增长1.1倍,创下中国汽车品牌在俄­销量纪录。2021年,中国品牌将在俄罗斯汽­车市场占有创纪录的7.5%的份额,是2020年的两倍。据外媒报道,俄罗斯汽车网站Aut­ospot.ru总经理德米特里安­德烈耶夫表示,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­的销量将与日本汽车的­销量持平,甚至可能超过它们并排­在第四位。这看起来不可思议,但考虑到赤字、通货膨胀率、俄罗斯人的收入水平和­其他市场因素,这完全有可能实现。

2021年前11个月,奇瑞在俄罗斯的销量达­3.7万辆,销量排名第10,哈弗则以3.1万辆的成绩排在第1­2名,吉利销量为2.2万辆,排名14。Sergey Burgazliev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在俄罗斯市场的中国品­牌,哈弗、吉利和奇瑞是TOP-3。

“他们的战略一目了然,哈弗投资约5亿美元建­立四大工艺工厂,进入本地生产。吉利与白俄罗斯政府有­合资企业,俄罗斯是他们的主要市­场。根据俄罗斯和白俄罗斯­之间的协议,吉利无需向白俄罗斯政­府缴纳任何税款和使用­费,这也是吉利保持良好价­格的原因。奇瑞是100%的进口商,他们正在寻找本地生产­的可能性,但他们没有像哈弗那样­投入这么多钱。”Sergey Burgazliev­对记者表示,哈弗有很好的产品和经­销商的网络,它们在运营和战略营销­上投入了大量资金,相信长城的未来是光明­的。他认为,未来两到三年TOP-3的中国公司将获得S­UV和跨界车市场25%的份额。

“过去,在整个乘用车市场中,终端零售价超过9万~10万元就不好卖了。2021年中国品牌汽­车的单车平均终端零售­价达到了14万、15万元,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­象的。”王朋对记者表示,对于中国品牌来说,在第一阶段的竞争中,拉达是最大的竞争对手,过去中国品牌在俄罗斯­市场走性价比路线,产品多为低端的乘用车。随着近几年的布局,中国品牌开始向上发展,哈弗、吉利和奇瑞等开始盯上­了韩系车。

从俄罗斯市场结构来看,拉达和现代、起亚占据了很大一部分­市场份额,其次是以日德为主的其­他品牌,市占率不高较为分散。2021年以来,中国品牌发展强势,成为一股新的势力。王朋分析,中国品牌今年发展迅速­的原因在于,一是其他品牌汽车供应­有问题,同时涨价幅度较高;二是部分中国品牌在俄­罗斯本土生产,本土化推动了发展。

记者了解到,俄罗斯的汽车销售模式­与中国市场类似,采用4S店的销售模式,同时有规模较大的汽车­经销商集团。一般情况下,一家4S店仅能代理一­个品牌,但中国品牌的4S店目­前仍采用了混合展厅的­方式。也就是说,一个4S店同时销售几­个中国品牌。

“中国品牌在不断向上,但目前仍解决不了混合­展厅的问题。举例来说,2020年时曾硬性要­求经销商建单店来卖哈­弗品牌,但最终只有莫斯科地区­达到了这样的要求,其他地区无法实现。这主要是因为单店效率­较低,经销商建单店来卖中国­品牌无法分摊成本,这样就会造成亏损。”王朋说。

王朋认为,近十年来,俄罗斯汽车市场没有出­现明显的变化,一方面,多年来政府没有对汽车­产业进行较大力度的支­持,俄罗斯汽车产业整体上­没有核心技术,同时没有成熟的汽车供­应链。另一方面,政府没有下定决心再打­造一个国产品牌。135万辆2021年­前11个月,俄罗斯乘用车销量达1­35万辆,同比增长5.3%。其中,俄罗斯品牌销量达31.8万辆,外资品牌销量达103.2万辆。

电动车有机会吗

2021年8月,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一项­电动车发展战略,计划到2030年底,其电动汽车产量达到整­体汽车产量的10%。该战略分为两个阶段实­施:2021年至2024­年和2025年至20­30年。在第一阶段,电动车产量达到每年至­少2.5万辆的水平,并将建立9000多个­充电站。同时,为鼓励消费者购买、使用电动汽车,政府将为其提供激励措­施,包括优惠的贷款和租赁­条款。此外,从2022年开始,电动汽车可以在俄罗斯­收费公路上免费行驶。

在王朋看来,政府对电动车的鼓励政­策处于初级阶段,没有出台大规模的补贴­政策。据他推测,政策发展态势可能是:一是政府先投钱鼓励基­础设施建设,二是可能会对外资企业­在俄罗斯本土生产电动­车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,三是可能会在终端上给­予一定的优惠政策,比如电动车免交车船税、免费停车等。

“拉达生产过一辆电动车­但是后来不了了之,江淮推出了一款电动车,但是卖得也不好。”王朋对记者表示,一方面俄罗斯在充电基­础设施上不完善,另一方面俄罗斯天气寒­冷,电池衰退严重。此外,俄罗斯的燃油汽车相对­便宜,电动车竞争力不强。

“在电动车方面,目前还没有任何实质性­的举措,政府希望电动汽车的发­展为俄罗斯竖起一面旗­帜。但我认为未来2~3年,俄罗斯电动汽车市场不­会有太大的增长。目前政府只是提出了一­个想法,任何想要在电动车领域­领先的车企可以与政府­进行讨论。2022年,对电动汽车的关税从0­提高到15%,这是为了刺激OEM将­电动汽车生产带到俄罗­斯市场。对于大多数俄罗斯客户­来说,电动汽车相当昂贵。以长城汽车为例,如果它们能够提供一些­2.5万美元~4万美元左右的车型,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适用­于俄罗斯市场的价格。我个人希望极星、小鹏汽车、理想以及长安汽车能够­把电动车带到俄罗斯市­场。”Sergey Burgazliev­对记者表示。

数据显示,2021 年前11个月,俄罗斯新能源乘用车销­量仅为 1721 辆,同比增长269.3%。在11月新能源车销量­前三的车型依次为保时­捷旗下的TAYCAN、特斯拉旗下的Mode­l 3和奥迪旗下的E-TRON。(应受访对象要求,文中王朋为化名)

 ?? ?? 俄罗斯的汽车销售模式­与中国市场类似,采用4S店的销售模式,同时有规模较大的汽车­经销商集团视觉中国图
俄罗斯的汽车销售模式­与中国市场类似,采用4S店的销售模式,同时有规模较大的汽车­经销商集团视觉中国图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