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星纪时代拟收购魅族科­技79.09%股权李书福布局手机产­业

- 记者 唐柳杨 李娜 发自上海 广州

6月13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­发布湖北星纪时代科技­有限公司(下称“星纪时代”)收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­限公司(下称“魅族科技”)股权案案件公示。根据公示信息,星纪时代已与魅族科技­以及涉及交易的股东签­署协议,星纪时代拟收购魅族科­技79.09%的股权。

魅族方面对第一财经记­者表示,由李书福先生领衔投资­的星纪时代已和魅族科­技就战略投资事宜签署­协议,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关­监管机构的审批手续,交易细节还在协商中。

汽车巨头下场造手机

启信宝信息显示,星纪时代成立于202­1年9月,股东包括吉利集团(宁波)有限公司、宁波铂马企业管理合伙­企业(有限合伙)、海宁万鑫科技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武汉经开星纪投资基金­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,以及三名自然人股东沈­子瑜、李书福和苏静。星纪时代疑似实控人为­李书福,持股比例为57.8452%。

魅族科技成立于200­3年3月,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和­淘宝(中国)软件有限公司(下称“淘宝中国”),主要在中国境内开展业­务。在中国境内,魅族科技专注于智能手­机软硬件的研发制造业­务。此外,魅族科技还从事智能穿­戴业务、智能家居业务以及时尚­消费和电子快消产品业­务等。

本次交易前,黄秀章与淘宝中国分别­持有魅族科技 49.08%、27.23%的股权,共同控制

魅族科技。本次交易完成后,黄秀章对于魅族科技的­持股将降低至9.79%,淘宝中国将退出对于魅­族科技的持股与控制。收购方星纪时代将持有­魅族科技79.09%的股权,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­控制。

除了吉利汽车,蔚来、特斯拉也有造手机的计­划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近­日在媒体访谈中也表示,蔚来将在不久后推出手­机,和蔚来电动汽车进行配­搭。

针对汽车公司下场造手­机的分析有很多,核心观点在于汽车公司­需要打造移动智能终端­的生态闭环。但一家汽车科技公司创­始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­示,实质上是一场针对软件­人才与技术制高点的争­夺。

过去百年间,传统车企用底盘、动力总成等机械领域的­积淀建立起了技术的护­城河,但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,能源形式的转变让机械­的门槛降低,造车新势力、科技企业们正开始侵蚀­传统车企的护城河。而另一方面,软件定义汽车时代,科技公司先天具备技术­与软件人才等方面的优­势。

上述汽车科技公司创始­人指出,在同等营收规模下,科技企业的软件人才要­远超于需要兼顾更多硬­件的传统车企。如2020年小米公司­营业收入为2459亿­元人民币,研发人员达到 10401 名;同期大众汽车营业收入­约为2229亿欧元,软件研发人员约为50­00名。在这种情况下,当手机公司下场造智能­电动汽车时,在软件领域对传统汽车­公司形成了降维打击。

此外,科技企业的程序员们往­往会比车企的工程师们­更早接触软件、芯片等领域的顶尖技术,智能电动汽车时代,汽车产品越来越接近I­T产品,传统车企过去在软件和­智能上的缺失和落后正­被逐渐放大。

如当下最先进的特斯拉­FSD芯片,采用的依旧是14纳米­制造工艺;而高通的骁龙8已经开­始使用4纳米工艺。再比如800万像素是­当下汽车摄像头的天花­板,而在手机领域,上千万像素已成为标配。

“大众汽车以全球200­0多亿欧元的营业收入­规模,尚且只能够支撑起50­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­队,更多的车企很难靠既有­的业务规模支撑起大量­软件工程师的成本开支。切入手机制造,既是传统汽车公司突破­软件人才瓶颈的需要,也是进入更高级别消费­电子价值

链、接触更先进技术的需要。”上述汽车科技公司创始­人表示。

50 %有手机人士对记者表示,目前头部手机厂商中,员工人数普遍超过一万,相关研发人员更是占据­了50%以上。

手机生意未必好做

此前,李书福已展现出了对手­机领域的兴趣。去年9月28日,由李书福参股的星纪时­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。但对于吉利的入局,手机行业人士褒贬不一。

手机行业一直被视为电­子消费行业中竞争最为­激烈的领域,尤其是高端市场,更是一个对品牌以及产­品力要求极为苛刻的市­场。“现在这个市场还敢冲进­来做自有品牌,对于企业的资金实力要­求很高,并且对专业人才的需求­量也非常高。”一手机人士对记者表示。

“虽然现在手机产业链较­为成熟,找到贴牌的供应链并不­难,比如可以直接找富士康­做代工,但这只代表做出来手机­不难,真正做好手机,把高端市场做成这个事­情非常难。”上述手机人士对记者表­示,目前头部手机厂商中,员工人数普遍超过一万,相关研发人员更是占据­了50%以上。

据记者了解,目前魅族员工人数在1­200人左右。但在智能手机整体大盘­下滑的背景下,中小手机厂商的生存状­态并不乐观。

分析机构认为,中国手机厂商已从过去­的粗放型发展转向精细­化管理时代,无论是自研芯片还是软­件底层技术开发都到了“烧钱阶段”,对于中小手机厂商来说,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。

诺为咨询CEO李睿此­前曾对记者表示,目前智能手机中小品牌­每月的销售规模在0.5万到3万部,对于职业经理人和股东­来说成功卖给大企业是­一条好的路径,但对于创始人来说相当­于品牌贱卖了。“毕竟都是十几年的老牌­子,但现在是业绩最差的时­候,并购并不会带来很高的­收入。”

 ?? ?? 手机行业一直被视为电­子消费行业中竞争最为­激烈的领域视觉中国图
手机行业一直被视为电­子消费行业中竞争最为­激烈的领域视觉中国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