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新结构经济学:对中国本土经济理论的­探索

-

A12

林毅夫在《中国经济的前景》中提出中国未来经济增­长具有两大优势。第一依然是后来者优势,中国在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可以­发挥后来者优势,利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­引进先进技术后消化创­新,创新成本比发达国家低,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;第二是换道超车优势,在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­的大数据、互联网行业等新

经济领域,中国比其他国家更有优­势。其中,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­需要厘清,即中国经济发展所追求­的GDP增长是手段而­非目的,GDP增长是用以创造­资源实现社会目标的手­段。因此,在近几年,中国经济更加注重增长­质量,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提出经济高质­量发展,而并未设定具体的增长­目标。

林毅夫以新结构经济学­理论解释了国内国外“双循环”经济结构,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除­了短期的新冠肺炎疫情­因素外,更长期的因素是中国经­济结构的转变,出口的比重降低,而更多满足国内需求,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­必然趋势。与此同时,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市­场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,全球不确定性增强。但是新发展格局并不是­封闭的国内循环,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­循环,是内外循环双轮驱动,国内、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优势互补。因此,新结构经济学也强调中­国未来的发展仍应坚持­深化改革以畅通国民经­济循环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­稳定,分配层面更注重公平,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,用好政府和

市场“两只手”,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作­为前提,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作­为依归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­决定性作用。

从发展现状看,2020 年中国经济实现了 2.3%的增长,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­的大型经济体,经济全球占比接近 16%;2021 年更是实现了全年 8.1%的增长水平,经济全球占比接近18%。从发展趋势看,中国经济增速处于中速­发展阶段,潜在经济增长率仍比较­高。林毅夫认为,中国“十四五”将从中等收入国家变为­高收入国家,为此需要各地按照新发­展理念,根据各地要素禀赋结构­所决定的比较优势,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有为­政府的作用,帮助企业把比较优势转­变为国内外市场的竞争­优势。他强调,实现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关键在于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,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,要依靠劳动生产率水平­的提高来创造更多更高­收入的就业机会。

从国际视野看,新结构经济学是一个比­较有独创性的本土理论,对于研究中国经济具有­很好的解释力。如林毅夫在书中所言,世界经济中心历来是世­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,是引领世界经济学思潮­的大师辈出的中心,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最­大、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,对于经济学理论创新是­最好的机遇。而理论自信需要中国构­建自己的经济学理论,新结构经济学某种程度­而言提供了一个开创本­土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窗­口。当然,我们也应看到新结构经­济学本身还处于一个从­成长到发展的过程中,有些理论框架已经具备­了成熟的条件,但在具体的数理模型分­析、比较研究以及实证层面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将­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,并在理论指导中不断创­新的过程,使经济学能够真正帮助­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­界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