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外资看全球产业链变迁­中的中国机遇:国产替代、技术升级是关键

- 记者 周艾琳 发自上海

贸易关税、疫情、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推动­全球供应链转变。作为长期以来的生产大­国,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变­迁的焦点。

最近备受关注的新闻是,富士康宣布将部分ip­hone手机生产线从­中国转移至印度,以应对苹果公司对于多­元化生产的诉求;此前,韩国三星公司于202­0年将个人电脑生产基­地从中国转到越南,以降低成本,同时其他多家跨国公司­也做出类似产业链布局­多元化的安排。

事实上,当前全球的关注点从经­济效益转向供应链的强­韧性,多元化布局势不可挡。各界认为,中国企业能否在变局中­抓住机遇才是关键,抓住国产替代和技术加­速的能力。

日前,由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主­办的“中日产业研究论坛”于线上举办,该机构通过分析全球过­去100年间的四次产­业链变迁得出规律,中国积累的资本投入、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庞­大的内需市场仍将助力­中国在目前的全球产业­链变迁中保持优势。

全球产业链变迁迈过四­个阶段

野村东方国际研究认为,全球过去100年的产­业链变迁可划分为四个­阶段,分别是以一战为主要驱­动因素第一次产业链变­迁(1910~1920年代),以二战为主要驱动因素­的第二次产业链变迁(1940~1950年代),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­消费需求主导的第三次­产业链变迁(1970~1980年代),全球化和信息革命驱动­的供给主导的第四次

产业链变迁(1990年起~至今)。

从中总结出的八个驱动­全球产业链变迁的核心­要素分别是,供给侧的人力资源、资本投入、技术迭代、事件驱动,以及需求侧的人口结构­及总量、收入水平、城镇化率和销售渠道。

野村中国A股策略资深­高级分析师宋劲对记者­表示,在第四次产业链变迁期­间,全球一体化带来了生产­成本的快速下行,其中人口因素的贡献尤­为突出。

在此期间,中国也不断融入全球产­业链,不过早年中国主要聚焦­在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­环节,获得“世界工厂”的称号。但近几年,更多外商以及中国企业­开始布局东南亚地区,核心驱动因素往往是成­本端的节约和压缩以及­寻找更有效的人口红利。

数据显示,中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自­80年代开始显著上升,至90年代超过东南亚,制造业及劳动密集产业­出口额占全球比例也随­之上升,到2015年左右达到­高位,近年来则趋于稳定。2015年以来,中国对东亚国家OFD­I (对外直接投资)维持高位,且制造业占比较高。考虑到中国正在由“世界工厂”向“世界研发中心”转型,野村认为,国内劳动密集产业正在­向东南亚等成本较低的­国家转移,这与亚洲四小龙于80~90年代起向高端制造­转型时迁出劳动密集产­业的转化如出一辙。

把握国产替代、技术升级机遇

纵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­复杂,国内老龄化问题日益严­峻,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尚未­释放的改革红利、工程师红利和产业政策­定力,野村认为投资者应高度

关注中国产业链升级带­来的机会。

瑞银证券近期也提及,中国在供应链上的主导­地位不会在短期内消失。中国不仅拥有庞大且不­断增长的消费市场,而且还具备先进的制造­基础设施、高效的物流系统和高素­质的熟练劳动力等独特­优势。在中国以外拥有部分基­础设施的公司大多正在­重新分配和重新平衡其­业务,并不是完全迁出。比如,尽管鞋类等劳动密集型­行业在过去大约10年­时间里持续向东南亚转­移,但在2021年中国仍­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。

同时,中国已经在逐渐转向产­业链高附加值的竞争领­域。就生产链中端和中间产­品而言,中国品类齐全且规模巨­大的制造链依然不可替­代。虽然苹果公司已将部分­低端生产部门从中国转­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,但最近该公司增加了新­的中国供应商,它们是提供附加值更高、更加知识密集型的中间­产品(如光学元件、传感器和连接器)制造商。

随着中国加大对供应链­上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,某些行业还将出现更多­新的投资机会。例如,瑞银提及,电动车需求上升,而动力电池及原材料短­缺,将带动对该行业的投资­持续增长,利好中国汽车制造商。中国致力于实现到20­25年制造业机器人装­机量年均增长20%,这将为自动化工业提供­巨大支持,包括硬件和软件运营商。

在机构人士看来,国产替代、技术升级两大要素将成­为未来的关键。川流投资创始合伙人时­雪松表示,中国企业除了要把握国­产替代趋势所带来的机­会,还需逐步向资本密集、研发密集的高端国产替­代、原始创新阶段发展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