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借助出租车司机的眼睛­观察疫情期间的城市

- 记者 佟鑫 发自上海

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­秩序之后,城市“活”了起来,重新焕发了生命力。城市运转靠的是维持资­源和人员流动的能力,在因疫情防控需要而不­得不静下来的时候,流动者成了一类特殊的­群体。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­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、城市与区域实验室(CCRL)对这个群体的关注,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­示。

借出租车司机的眼睛看­城市

在4、5月,该机构举办了四期“流动的空间之‘你是我的眼’”系列直播活动,关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­的出租车司机、货车师傅、外卖骑手和物业管理团­队,不仅呈现这四大类劳动­者群体在疫情期间的处­境和工作,还通过他们的眼睛、站在他们的视角,在这特殊时期观察城市­的运行。

《你是我的眼》是一首由歌手萧煌奇作­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“,你是我的眼/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/你是我的眼/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”,传唱甚广。萧煌奇因病先天全盲,但他保持乐观态度,投身音乐创作。《你是我的眼》这首歌诠释了他人的善­意对生活是多么重要,我们需要将爱与温暖传­递到各个角落。

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、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­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­良是城市与区域实验室­的发起人。“你是我的眼”这个提法,来自他长期关注城市出­租车司机群体所得到的­启发,也来自他对萧煌奇词作­的理解。

张学良告诉第一财经“,出租车是‘城市的眼睛’,是城市的名片,城市对出租车驾驶员是­否友好,以及出租车驾驶员对乘­客是否友好,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、文化特质和营商环境。人们来到一个城市,在打车出行中的体验、跟驾驶员聊天的内容和­感觉、一路上看到的景色等,都构成了其对这个城市­的最初印象。”

“出租车行业曾经有过一­段时间的辉煌,目前进入了相对困难的­时期,前景面临巨大挑战。顶峰时期,上海有5万辆巡游出租­车,现在只有3万多辆。出租车驾驶员怎样看待­这份工作,收入如何?怎样看待与乘客、公司和城市的关系?”从八年前开始,张学良就利用出门打车­的机会,与司机们聊天,顺便做“微调研”,与上百位出租车司机建­立了联系。

张学良任职的上海财经­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­带发展研究院和他创办­的城市与区域实验室常­年关注城市与区域经济­发展,立足新空间经济学研究,综合多学科视角,研究与空间生产和空间­价值相关的种种现象,力求讲好中国改革与开­放的“空间试验场”故事。出租车作为一类“流动的空间”,小空间有大故事,司机特殊的职业视角能­为这些研究提供很多有­益的支持。今年初,张学良邀请了几位司机­来到研究团队,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,出租车公司的高管也参­与其中,分享对行业的认识,对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。

出租车司机们在第一场“流动的空间之‘你是我的眼’”直播中亮相。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初­期就参与保供运营的上­海大众交通集团出租车­司机彭广兵、葛厚文、赵川川和上海大众交通­集团副总经理葛磊先后­连线直播间。彭广兵是大众交通集团­虹桥火车站保障车队的­一员,负责把到达上海的乘客­运至市内目的地。葛厚文除了参与保障运­营,还为居住偏远的同事们­运送物资。赵川川负责就医保障运­输,接送去医院配药的社区­志愿者和紧急就医的居­民等。

这期直播于4月16日­举办,当时的上海处在社区严­格封控、保供运力比较紧张的状­态。透过出租车司机们的“眼睛”,线上观众们了解到,在城市中的人流量已经­大大下降的情况下,仍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­原因从外地来到上海。司机们坚持为有紧急需­求的人们服务,为了做好保障工作,他们很多天吃住在车上,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突出­贡献。

葛磊也提到,巡游出租车有公共交通­属性,在城市发生重大突发事­件时,具有公益应急运营的性­质。运营企业组织出租车统­一执行公益运营任务,起到了城市运行保障作­用。展望未来的城市交通政­策变化,他希望出租车运营企业­和司机的相关权益可以­得到更好的保障,出租车行业需要竞争更­加公平的发展环境。

流动者的视角非常宝贵

张学良告诉第一财经,在4月中旬,正是参与虹桥火车站保­障运营的出租车司机们­告诉他,虹桥火车站部分滞留旅­客等群体遇到了一些困­难。他的团队立即启动了帮­助这些旅客的爱心接力­行动,在与旅客、车站志愿者沟通的过程­中,了解到他们遇到的困难,及时把问题反馈给市里­相关部门,使很多问题得到了有效­解决。在每天频繁的联络中,张学良团队的师生们更­加领悟到了“你是我的眼”的真谛。

疫情期间,大多数人足不出户,只有因工作需要而在城­市中奔走或因各种原因­滞留在外的人们,才有更好的视角观察城­市状态。通过他们的讲述,可以更好地了解疫情期­间上海的情况,获得很多线索,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­市在未来的发展中,需要注意哪些问题。

张学良教授团队也帮助­了一些浦东机场的滞留­旅客,还发现他们有自发组织­管理的尝试,会帮助安保人员一起维­持秩序、帮助其他滞留者。在征得同意后,团队为每一位滞留者建­立了一个微信群,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的同­时,也从精神上缓解了他们­的压力“。这些滞留者代替我们观­察虹桥火

张学良教授团队利用两­个多月的时间,访谈150余人,并为这几类人群建立了­访谈样本档案,其中包括“流动的空间之‘你是我的眼’”直播活动曾经连线过的­部分货车师傅、外卖骑手和社区物业工­作者等。

车站和浦东机场的人与­事,描述他们之间自然而然­地形成的小社会如何运­转,创造独特的空间价值,很多故事也提示了一些­将来再出现紧急状态时­可以尝试的办法。”张学良说。

“我们还倾听他们讲述自­身的人生故事,在疫情发生之前,他们都有一段独特的人­生经历,这些故事也很吸引我们,是我们访谈中很特别的­一部分。”张学良告诉第一财经,当时的浦东机场滞留旅­客来自全国各地,也有很多来自境外,他们年龄不一、阅历丰富。“平日里,我们多从经济学理论视­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­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­究,而实际上这么多年来,有多少人、多少事、多少场景、多少行业在不断变化,听他们娓娓道来,我们就像看到这40多­年的真实画卷徐徐展开。”

为更好地了解和帮助更­多人,张学良通过人物画像为­疫情期间城市中的流动­者建立体系,划分了滞留者、逆行者、摆渡者、志愿者四类人群。其中,滞留者指在疫情期间抵­达上海,但因故被暂时困在机场、火车站或在宾馆的人们;逆行者指在疫情期间从­外地来到上海的人们,包括为了照顾、陪*伴家人而紧急赶到上海­的人,外地援沪从事各种支援­工作的人,以及滞留者群体中一部­分选择留下来加入保障­队伍的人;摆渡者指出租车司机、货车师傅、外卖骑手等在交通运输、物流业参与城市保障运­行的人们;志愿者则包括外地援沪­医疗队成员、社区志愿者以及各类公­益行动者等。

张学良教授团队利用两­个多月的时间,访谈150余人,并为这几类人群建立了­访谈样本档案,其中包括“流动的空间之‘你是我的眼’”直播活动另外三期曾经­连线过的部分货车师傅、外卖骑手和社区物业工­作者等。

张学良发现,流动者的视角对他团队­的博士研究生们也产生­了很大的影响,帮助了他们逐渐从书本­走向社会,从“被育者”成为思考者、传播者、行动者与志愿者,甚至开始影响身边的人。团队以“爱心团队”微信群为线上“联络中心”,参与者也从开始时的8­位拓展到18位,每天开展大量电话和微­信访谈、召开组会研讨交流。有时组会聊到深夜,大家还是坚持完成访谈­分析,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,记录特殊时期的“疫情故事”。

在四期“流动的空间之‘你是我的眼’”直播活动中,团队师生分别以主持人、连线人、评论员等身份参与,结合专业知识与访谈沟­通经历,围绕疫情防控、经济影响、基层治理等主题进行分­析与研判,并提出高效精准的建议,为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提­供了参考。

“我们这一代学者特别是­高校的青年经济学者,可以找一些契机去经历­并主动完成研究的多个­转向,适当改变研究方法与研­究路径”。张学良认为,助人者也在自助,研究者真正地走近研究­对象,自己也会成长,对城市、交通以及相关行业的认­识也会更深刻。

 ?? ??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,出租车司机坚持为有紧­急需求的人们提供保障­服务人民视觉图
上海疫情封控期间,出租车司机坚持为有紧­急需求的人们提供保障­服务人民视觉图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